清静境

清静境,凡是心起,即是心灭。

我所知的清静境来源于一个小说里面特定人群拥有的天赋,这种人群自带强制冷静效果,或许作者是从佛教里面提取的灵感,把他写成了个人天赋,这个暂时不提,这里只讲我对清静境的理解。

个人按照他里面的描述,结合自己对于他的理解进行体验,发现一些挺好玩的事情,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潭湖水,你心情波动就像是湖水的涟漪,你可以很清晰的观察到你情绪起伏。此时,如果湖水涟漪消失,你的情绪也会平复。

将个人的情绪拟态化,变成清净湖。当你把自己当做一潭湖水的时候,你的视角是切换成第三方的视角,在这个前提下,你是在自我审视自己的情感,以理性的思维考量感性的行为。所有的感性行为都是有根源,他的发生都是事件引导,是自我暗示,试想一下,如果自己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不知道愤怒是何物,不知道嫉妒是何物,怎么会有这么浓烈的情绪。

配合自己将情绪消融的方式是通过探究自己情绪兴起的源头,因缘起,因缘灭。每一个情绪的起初都是没有情绪,他的产生就是因为一些事情触发,通过自我暗示和情绪规则进行放大。

当一个人发火的时候,会使用各种方式去认定别人是有罪的人,只有别人是有罪的时候,愤怒的发泄才是合理。这是一个神奇的逻辑,无论你是正确还是错误,你情绪的发泄都需要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把发泄方当做罪恶的一方。

每一个人都是向往善良的一方,希望自己的行为时惩恶扬善。

在清静境溯源的时候,一开始是假设自己是有罪的一方,而不是正义的一方,去探究自己的行为时正确还是错误,而不是先去假设对方的错误,按照疑罪从无的方式,先行考量自己的行为,一方面是反思自己行为是否对他人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些事情不一定就需要发泄情绪来解决问题,这样情绪发泄对于自己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

清静境虽然解决了情绪波动,但是本身是在抹去负面情绪,如果自我没有培养正面情绪,就会陷入太上忘情那种状态,或是叫做理性思维,你会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面分析事物,当你长期使用这种思维,不免会陷入另一个循环,把清静境比作阴,就需要一个兴趣当做阳。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