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_第1张图片
工匠

曹政,第一次听说他是在朋友圈的文章里,关于他和冯大辉的公众号“小道消息”,而曹政的公众号则是“caoz的梦呓”。 听说两人是基友,互相尊重互相仰慕。不知说得对不对,不过确实羡慕这种知己般的存在。

作为一个资深互联网人,他有的经验非常丰富。特别是在数据方面的敏感,是网上说得最多的。有关注他的公众号,语言朴实,说话实在,关注他感觉互联网的事都挺实在的了。

一、旁观他人审视自己

  • 大学生:要有规划、执行尝试的意识及验证的努力。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展现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主观判断:外界很多信息不一定对,要有自己的判断。要抗骂抗造,不卑不亢!

  • 挑错逻辑:要会挑错,更要有解决方案;

  • 需求迭代:偏重快速,讲究优先级、多维度平衡;

  • 认知悖论:没看清哪些是真相、哪些是因为无知而觉得是错误前不要乱动;

  • 心理舒适区: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因为很多人不想走出心理舒适区。要多点尝试;

  • 信任:不要轻易承诺无法兑现的事情;

  • 思考逻辑:理清脉络、人情场景、抠出细节(解决问题前提是正确拆解问题)

总结:客观科学地旁观外界,主观能动地审视自己!

二、 思维方式也是生产力

  • 信息不对称:关键信息都在少数人、小圈子内,他们能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很多资源、利益。

  • 过滤:互联网时代信息过滤成本非常高。要保持优质信息来源、保持好奇与敏感、且具备正确的逻辑和科学常识。

  • 商业分析思维:分析数据(商业逻辑指标拆解)、琢磨人性(贪嗔痴);

  • 跨界与沟通:互联网+、资源优势的结合

  • 视野:有足够的市场认知和预判,能在格局上有前瞻性从而开启上帝视角

三、能力与成长

  • 学会提问: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知道怎么提问就知道什么不懂、怎么学、应用到这个时代就是怎么搜怎么问;

  • 提问技巧:结构化思维、用排除法层进法进行提问;

  • 敏感度:好奇心是好的问题与理解力原动力,有多好奇问题就会挖得多深;

  • 反推、逆证:其实就是高数中的假设检验,先通过判断假设一个东西正确,再尝试找各种途径进行证伪。科学之所以为科学是因其存在可证伪性;

  • 归纳总结:复盘很重要,将人从一件事情抽离出来,站在上帝视角分析各个环节,找出事情的本质规律及改良空间;

  • 取舍:取舍遵循2/8法则,采用最具性价比的进行工作!

  • 分享即学习:教是最好的学。记得读书时做题,同学来问,即便是自己一时半会想不出的也会使劲去想,最后梳理思路看能怎么最好地让他懂,从而挖掘出最根本的东西。而自己一人学时,总会没那么积极,差不多自己明白就罢了;

  • 好的产品:一半人尖叫、一半人离开

四、创业与投资

  • 创业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适合。天时地利人和;

  • 原则:控制需求、学会规避、强化自身、不求完美 ;

  • 挑剔即信任:骂的凶的往往是最深度的用户;

五、产品技术

  • 创业公司的技术投入在不同业务发展阶段是不同的,要取舍得当,初期能用就用,规模上来后要加大技术投入保证扩展性;

  • 需求:不创造需求,而是从用户身上挖掘真正的用户需求。用户会要很多锦上添花的东西,但都是围绕一个核心需求点的。满足这点就满足绝大多数的需求了,否则就是买椟还珠;

  • 性价比:用最高性价比的方式满足用户需求;

  • 用户行为数据:从搜索指数等用户行为数据中就能看出用户的需求,而不是听他们说;

  • 产品运营一体思考:两者相辅相成,从运营中能挖掘产品细节与方向;

六、经营与管理

  • 授权与放权:术业有专攻,鼓励发挥每个人的特性,才能引爆团队最大的能量;

  • KPI:虽然在很多场景下适用,但在很多扁平化的互联网管理团队中却不是最优的激励,且反而会压制个性化与创造力;

通读后,发现文章章节不清晰,同一章内不同内容没有层次。很像公众号文章的散集。每一个章节都类似《给毕业生的100条建议》、细而杂,没我想要的建议层次结构。作者技术出身、很多实例也是从技术维度说明。

总的说还是挺中肯的一些建议与经验。一个互联网老兵想把多年各个维度的经验汇总至一本书内,也是不容易。很多内容只摘取部分,其他的待后面在相应阶段回来看会更有感触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