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之暖

    搬到郊区居住已经有五个月了,渐渐习惯了没有便利的大超市,一日三餐都仰赖离家10分钟左右路程的农贸市场。去的久了渐渐从开始的讨厌到慢慢的喜欢和欣赏。 

       春天的四月,有老农挑着担子来卖的新鲜绿色蔬菜,草莓。今儿看到了香椿芽还有北方不常见的新鲜胡豆。不大的菜场外面热热闹闹的挤满了人,还有搭着棚子卖各样衣服杂货。顺眼望进去,年近40岁的大姐开心的试着衣服,来回的照着询问着同伴,看着心里暖暖的。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或许真的和物质无关。早晨起床在床上和孩儿他爹聊着房贷,孩子的幼儿费,恨不得马上出去找份工作。如今看着大姐也给了我如此大的安慰。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自己的能力配不上奢望吧。感恩现在的生活,努力为想要的生活奋斗吧!

        回想10年前从一个三线小城市来到北京,当时的感觉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第一次进家乐福,惊讶于超市居然卖电器,手机。居然还有衣服,还能随便试。每次去家乐福我都有总我终于也居住在大城市的喜悦。不买什么东西也想去逛逛,顺便看看书。过了不久新鲜感也过了,又发现每次去都要小半天太浪费时间。终于归于理性的开始逛家门口的买菜摊。慢慢会固定去一家,菜新鲜,买菜大姐也豪爽。熟悉了会让大姐给我留些新鲜的菜等我下班去取。

        再后来我去了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在北京蓝色港湾的大楼里。这种高档商场里的餐厅我是万万吃不起的,楼下的超市成了我的餐厅。15元的盒饭,10元的煎饼,土豆粉是我经常吃的。我发现外教们给我分享的薯片真的太好吃了,平常吃的那些都弱爆了。询问了原来是在我天天买午饭的超市的进口食品区。于是又打开了我的一片新天地。我经常会买一些比盒饭还贵的零食这样让我自己觉得我没那么土气了,我也沾点洋气。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我怀孕生子,一度我恨不得给孩子擦屁股的湿纸巾都买进口的。有一年我跟着孩子爸爸回家过年,人家那里的孩子穿着开裆裤,吃着1块钱的烤串,也都长大了。我突然释然了,孩子小的时候最重要的爱和陪伴。

    年轻的我寻找繁华热闹,寻求和小时候不一样外面的世界。在中年的时候,选择远离市区,过着人少车少的郊区生活。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却也难得进趟城。却是如此的安心。每天去菜场看着这些衣着朴素,菜却干干净净的婆婆们就很开心。我从她们热情的眼里看到了真诚,朴实,单纯这些美好的品格。我很爱这市井生活,没有那么精致,昂贵,却有温暖。

你可能感兴趣的:(市井之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