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向林丹扔石头了吗?

你向林丹扔石头了吗?_第1张图片

林丹出轨的事一夜之间比美国大选还吸引人的眼球,作为同样是名人的妻子谢杏芳,不愧是见过大场面的人,24小时后就立马做出回应:“我们一家人会支持这个敢于担当、知错就改的男人,感谢朋友和球迷的关心,我们一家人风雨同舟。”

谢杏芳的回应就像一个优雅的谢幕鞠躬,言下之意就是说:我已经原谅了这个男人,这是我们家的事情,请大家退去吧!底下一片哗然,有人大赞谢杏芳的得体和大度;有人愤愤不平,说:“这么轻易饶了这个男人,你就是助纣为虐啊”;有人说,你不懂,名人要的是彼此保全脸面,毕竟他们还要靠着这点个人品牌捞金呢!


道德的谴责为我们这个“和平”的年代贡献了不少的谈资,也为我们心头的各种愤怒找到发泄的出口。 可是没有信仰的道德,缺乏内生的土壤,也没有清晰的标准,完全运行在外部的舆论谴责、大众口碑和为人处世的礼仪规定之上,所以道德常常就沦落为表演的工具,人的虚伪被放大,人本来的面目却被遮掩。

日本和德国都在人类历史上犯下滔天罪行,两个都遭到了世界军事法庭的审判,一个却至今没有为他们的罪行公然道歉,少数真正觉罪的日本人都被一股强大的民族主义力量边缘化;而另一个民族,却经历了一代人的忏悔。

在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中国,我们的道德全系乎于圣人和统治者订制的标准,这样的道德就像是无根的浮萍,总是随波逐流,谁霸占话语权,谁就占据道德至高点。为了迎合道德的表像的需要,人伪装的本能,常把自己扮成各种中规中矩的样子,至于内心的奸诈、肮脏和不义都从不过问,更别说来自内心的责备。这就是中国人真实的道德状况,与其说道德,不如说“脸面”,只要不丢脸,不被人看见,诟病,都不失为道德。


被骂的人,不会因为谴责而真正认错悔改,乃是迫于形势的压力,摆出一副认错的姿态。私下里,他对揭短的人早就恨得牙痒痒,摩拳擦掌等着报复的机会来临。与此同时,也陷在深深的“自责”中,不过这样的自责不是对灵魂的检视,而是----“真是蠢啊,怎们就落在这种人手里!xxx,咋就比我幸运呢,从来不会露半点马脚。“

骂的人通常都被一股“凛然正气”所充满,没出轨的凭空为自己找到了无限的自豪感,只差为自己是“好人“树个牌坊,“好人”的光辉似乎就能遮蔽罪人的本相 。出轨的人借此也找到为错开拓的理由,”男人吗,谁不贪图个下半生的爽呢?“

那些和受害者遭受过一样处境的人,在别人的故事里留着自己的眼泪,好不容易找到了一起伤心的天涯沦落人,指望着名人能扯起“反小三“的大旗,打响婚姻的保卫战。可是,当她们看到谢杏芳的回应的时候,心里立马极度失落。她们不知道自己的冤屈向谁诉? 难道大家就该在这潭浑水里苟且地活着?

受害的人心里已经遍体鳞伤,但是出于各种利弊的考虑,广而告之“我宽恕了”。同是人,这一句宽恕说得有些容易,把旁观者的“阴谋论”一下子点燃起来,大肆编派各种版本的“后面故事”。


真正的道德应该是内化的力量,它是信仰开出来的花。人类因着对上帝的敬畏,以及被上帝的恩典感化,而产生的一种内生的动力,这种动力就是道德的自律,这才是康德所说的:“世界上唯有两件震撼人心的是:头上的灿烂的星空和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

道德更多的是指向每个人与上帝的关系,而不是人和人的关系。道德如果穿过人与神的关系,就是僭越,就变成了人的打手、武器和借口,因为审判的权利只配在神的手里,而不在人的手里。这世界没有一个义人,一个都没有。没出轨的人,不见得没有一颗出轨的心;围观谩骂、起哄的人,未必都是心地澄明。

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人间,有一天,一群自己为正义的犹太人要用石头砸死一名行奸淫的女人,他们把她带到了耶稣的面前,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用石头打她”。众人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和那女人相对。然后,耶稣对女人说:“我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来自约翰福音8:1-12)

保罗说:“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这人一样,你以为你能逃脱神的审判。”(罗2:3)这里的“论断”并非我们所言的判断,它的英文是judge,含有审判之意。保罗在此明确的将审判的权利郑重的收回到神的手里,这也是基督教信仰最华彩的部分---作为人,我们都需要时刻站在上帝的面前,被引导,被点亮、被光照,并接受上帝的审判,但是你没有审判别人的权利。


愿林丹真正的归回,因着上帝!

愿上帝的爱临到谢杏芳,有真正的饶恕流出!

愿那些在婚姻背叛中受伤的人被上帝的爱找回!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向林丹扔石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