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高中2018年开始将实行“走班制”!

之前,我们曾经做过

浙江、上海的高考改革试点的回顾推送

向家长们详细介绍了高考改革的大方向

方向是有了,那么高中具体会怎么做?

我们也是趁着暑假,

走访了无锡市内几所重点高中

向学校了解18高考改革的最新动向

走班制”成为了不少高中面对高考改革的关键词

什么是走班制?

相信对很多家长来说都是新鲜词

其实,作为这轮高考改革试点的上海和浙江

在2014年就已经开始实行

就以这两个省市为例

通过给大家分析走班制的具体实施情况

来推想未来可能出现在江苏的状况

先来了解一下两地走班制的大致模式:

1

两种走班制

第一种:日常管理仍在一个固定的班级,称为行政班,但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内容和学习的教室,学生走班后上课的教室为教学班。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科目的不同到不同的教室上课,需要时自习也会在教学班上。

第二种:学生必修课与选修课均进行走班根据自己的兴趣、接受能力自主安排上课时间与上课内容,学校排课计划更有弹性。学生选择的方式更多样化。这对学生自身的学习安排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往往需要老师、家长、学校方面进行适当的指导。

2

实行分层教学

学生接受能力有高低、具体学习进度有区别,走班制实行以后,可能出现学生所选的两门课同时在上的情况,这就必须做出取舍

学校为了满足各个水平段的学生的需求,实行分层教学,如杭州第四中学将选修课班分为A班(选考班),B班(学考班)以及C班(尖子班),方便学生量力而行。

3

设立学科教室

教室不再是以班级序号进行区分,而是根据选修科目进行区别。

比较热门的科目会多开几间教室,多调配几位老师,而比较冷门的科目教室会相应少一些,占用的教学资源也更少。

4

设立导师制

由于学生多进行跨班学习,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身份也不复存在了,于是沪浙两地开始研究取代班主任身份但能够替代班主任作用的教导制度。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了导师制。

从基础的学习层面上来看,有学科导师,也就是学生所选的课的老师,老师们要对选了自己课的学生成绩负责。但目前来看这一类学科导师的审查方式尚不成熟——学生可能就一节课选择多个老师进行听课,并不能保证有完全的学生——老师一一对应的情况。

在学生的思想建设层面上,有思想导师,主要是通过导师个别引导,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增强学生自尊、自主、自强意识,提高学生管理自己的能力。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层面上,有生活导师,主要是导师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来看,沪浙两地在三年前就试点推出的走班制度主要有以上四个模式特征,但是这项针对选修课改的制度变革是有巨大影响力的,它将原来中国中学类军事化管理的格局一举打破,开始向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靠拢。

这项举措可以说是应对选修课改的最有力手段,但是对学生、老师、学校都是不小的挑战。

那么如果江苏也要进行类似的选修课改,走班制的模式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家长朋友们,以及可能成为新一代高考改革试验生的新初三或更小的孩子们应当要做好提前的准备。

在我们的走访中,不少高中都明确表示,为了适应新的高考体制,将会在18届新高一采用“走班制”,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空间。“对于大型公办高中来说,实行走班制是有先天优势的”。一位高中校长表示,大型高中因为学生和教师数量比较多。可以实现较多的课程搭配,因此在新的高考选科模式下会占有一定的优势。

而学生、老师人数都较少的民办高中同样也有应对方法,一位民办高中校长认为,大高中在课程上更丰富,但是民办高中同样有自己的优势。“民办中学可以利用自己完中的优势,从初三开始就提前选科并开始为高中准备”比如说我高中只开四个热门的固定课程搭配,那么初三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提前做出自己的选择”。在他看来,新的高考模式下,民办中学更适合走“小而精”的体制。相比公办更丰富的课程选择,民办高中的“早准备,小而精”能形成错位竞争。

事实上,沪浙两地的走班制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现象,方便大家参考的同时进行思考。

1

同一科目分段教学

2014年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的新生分两批进行走班制试点,学校参照这些学生的成绩、学生意愿以及学科备课组的意见,分为了ABC三个等级的班,不同等级对应的是不同阶段的教学模式,适合不同基础和接受能力有差异的学生。

这项举措的意义在于,学生不胡乱走班,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走班,从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老师也能根据自己授课班级学生的水平进行更加细致贴心地备课,从而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被满足

除此以外,这些等级班之间可以互相切换,学生若觉得自己可以加快学习进度或者挑战更高的目标,可以申请去C班;若觉得自己跟不上,需要老师更多引导,则可以申请去B班或者是A班上课。

而这项举措的问题在于教学资源的调配,根据不同等级的班级学生数量的不等,学校需要安排相应数量的老师进行上课,并尽量做到班级规模相近,这也要求学校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也就是说“大学校”在这方面具有先天性的优势。

2

班级、科目众多,学生需自主调配

对于学校而言,如何尽可能满足学生选修课多样化的需求(浙江35种组合方式,上海20种组合方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样地,对于学生而言,如何根据学校安排的课时找到适合自己的上课方案,也同样有难度。

许多学生的课表还会出现一些真空期,供他们自由安排,这就需要他们自主选择进行学习或者休息,学校并不方便介入。

许多浙江学生反映,课可能对不上,上必修的时候自己的选修课也在上,或者说上这节选修课的时候另一节选修课开了。这其实是学校教育资源不足所导致的。

由于选修课老师数量的限制,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学生往往处于被动,需要去适应学校的安排,从这个角度来看并不完全是自由的

所以,走班制一旦出现,这个问题会在小规模的学校大幅出现,相比较而言,大学校占有优势。

3

学生社交更广,成绩对比模式更迭

取消了原有的固定班级形式,学生在走班的过程当中有可能遇到同一年级的所有学生,活动的范围更大,交际圈也比之前更广了。

同班同学情在这个制度下也可能渐渐淡化,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也可能要告一段落了。

此外在学习成绩的比较上,也从原本的班级与班级对比,转而成为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比较,学生也只能通过全校的排名来明确自己的成绩定位。

而由于班主任这一身份的缺失,在走班的情况下,学生受到老师重视的程度会大大降低,所承受的压力也可能比原来更大,这就需要心理导师的介入。

4

小规模学校遭遇瓶颈

在走班制的背景下,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学校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进行调配,以满足不同学生众多的选修课选择模式,并尽可能地从学习、生活、心理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监控。这样一来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挑战。

据某民办学校透露,由于其有对应的附属初中为其提供高中生源,为了尽可能减少走班制可能带来的问题,他们会提前公布可供选择的几个选修课组合,满足学校要求的学生才有直升高中部的机会。

这一举措有利有弊,利的一方面在于这样一来规模较小的高中也能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并保证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而弊的一方面在于,许多不满足学校选修要求的学生就错失了直升高中部的机会,必须做出一定的牺牲。

而在资源丰富的大型中学中就读则完全可以忽略这方面的问题。归根结底选择权应该掌握在孩子手中,毕竟高考改革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让孩子的兴趣、特长得到最大化的展现。

无锡高中2018年开始将实行“走班制”!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锡高中2018年开始将实行“走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