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寇准和王旦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天的陕西渭南)人;王旦,字子明,大名莘县人。王旦比寇准年长四岁,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同为进士,寇准年少的时候性格很豪迈刚直,而且敢于直言劝谏,善于谋划,受到太宗皇帝的器重,把他当作自己的“魏征”。王旦性情沉静,爱好学习且善于发现人才,很受别人的敬重。寇准的仕途似乎比王旦要快速一些,淳化五年(995年),寇准已经官拜参知政事,而王旦直到咸平四年(1001年),才做到这个位置。寇准与自己相左的意见绝不妥协,力争不已,所以屡次被贬斥。

景德元年(1004年),真宗亲征澶州,寇准和王旦跟从真宗。后来王旦任东京留守,真宗对他说:如果十日之内没有捷报,就立太子!可见,真宗对他的信任。寇准在前线帮助真宗抵御外敌,而王旦在东京稳定后方,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寇准常常不给人以情面,所以得罪了朝中的很多大臣。景德三年(1006年),寇准被王钦若等人排挤而罢相,出知陕州,后改天雄军,真宗任用王旦为相,而王钦若、陈尧叟等“五鬼”把持朝政,鼓动真宗封禅,把朝廷弄得一团糟。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王钦若被罢官,王旦便劝说真宗,把寇准任为枢密使,但是寇准与“五鬼”因“河北绢赋”的问题争执不休,引起真宗反感,次年就被罢为武胜军节度使。

寇准在做枢密使的时候,王旦经常在真宗面前称颂寇准的功劳和才干,而寇准则批评王旦的缺点,但是王旦都不以为意。王旦待人宽厚,很包容自己的下属,下属犯了小错,王旦也不会上报。枢密院和宰相府经常有公文来往,寇准就把宰相府出错的公文上上报给真宗,结果宰相府都被斥责。枢密院的公文有时也有疏漏,而王旦却把公文重新返回了枢密院。寇准知道了惊讶的说:“他的胸襟这么开阔了?”,寇准再次罢相,请求王旦让自己宰相的身份到外面任职,被王旦拒绝,后来王旦还是让寇准以宰相身份出人武胜军节度使,这让寇准也不得不佩服。

寇准过于正直,甚至有时“带刺”,有些不懂得变通,让其他人不敢接近。而王旦与寇准相比让人愿意更接近他,寇准不与王钦若等同流合污,坚持自己的清高品格,难得可贵。无论是寇准还是王旦,都是勤勉理政的能臣,也都会被那些“心术不正”的人忌恨,寇准前有“五鬼”,后有丁渭,而王旦,因为在景德三年反对王钦若入相,被其忌恨,直到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再次入相时,还在记得王旦让他晚做宰相10年。王旦缺少寇准匡复弊端的刚正,寇准缺少王旦曲和他人的手腕。王旦清楚朝中需要寇准这样的人才,所以在天禧元年(1017年)病重的时候,向真宗推荐寇准。天禧三年(1019年)寇准又一次入相,不久又遭贬斥。王旦没有寇准在民间的知名度高可能和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寇准和王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