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学习 | 小编:小葱
在中国,食品安全一直是个令人心痛的问题。媒体频繁曝出的食安事件,如“僵尸肉”“镉大米”“毒生姜”“瘦肉精”“地沟油”,不胜枚举。
与食品一样,伪劣商品危害巨大。据统计,全世界受假冒伪劣产商品影响的市场高达3000 亿美元,每年假冒伪劣产品的成交额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企业和消费者为了打假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区块链技术特有的‘区块+链’结构,让基于区块技术建立的溯源防伪系统天然具有不可篡改、全程追溯的基因,”溯源链CEO王鹏飞说,“2018年,商品溯源将会让区块链走下神坛,通过区块链溯源防伪应用,让商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简便可查,将从根本上扭转假冒伪劣商品危害市场的格局!”
溯源链CEO王鹏飞
如果全球都使用了基于区块链的溯源产品,那么将能避免 3000 亿美元规模的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
而最根本的则是,商品溯源应用借助区块链技术,在企业、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高可靠的信用机制”。
区块链为商品溯源注入了新的基因
商品溯源技术一直存在,并一直在国内推广应用。但是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传统溯源技术的应用非常有限,效果也不太理想。
传统技术的溯源认证采用中心式的记账模式,溯源过程易受人为因素控制,消费者并不接受、认可和使用。同时,消费者通过打电话等查验的方式也非常不方便。
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溯源的三大特性,为商品溯源注入了新的基因,让往日沉寂的商品溯源有望成为保证商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的一个日常工具,正在让溯源成为可信任的标签。
王鹏飞说,与传统溯源不同,区块链商品溯源突出三大特色:
其一,区块链不同于常见的中心化信息存储机构,区块链网络中的信息交换都是在两个节点之间直接进行,不需要通过第三方。这种去中心化的特性决定了区块链由众多节点共同维护数据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技术上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其二,商品从原料采购到最终的零售商,验证过的信息都添加至区块链,将会被永久储存。连接的形式是后一个区块都拥有前一个区块的HASH值。信息一旦确认,具有不可篡改性和不可抵赖性,任何人,无论是企业内的职工,还是商品流转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篡改。
如果想要仿冒,则需要网络内超过51%的节点都认可,才能被恶意改变并认可、记录下来。而以溯源链为例,它在全球布设有上万个小节点、几百个大节点、21个超级节点,巨大的假冒成本,可以让仿冒者完全丧失获利的空间。
其三,任何人都可以在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的数据,在整个系统中分享和交换数据,因此区块链保持了系统信息的高度开放性和透明性,让商品信息查验简单方便。
区块链让商品溯源需求集中爆发
同样,区块链技术为商品溯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对商品溯源以及其衍生的供应链管理等的新需求。目前,从国内外来看,商品溯源的区块链领域进入集中爆发阶段。
一方面,沃尔玛、京东和阿里这些零售商或者电商平台企业的区块链溯源应用的本质是在内部开展溯源应用探索,供其内部用户应用。
沃尔玛食品溯源系统主要解决沃尔玛销售的食品的可追溯性,目前已在猪肉商品试点项目取得了成功,未来会应用到更多的沃尔玛销售的商品上。
在国内,京东在区块链商品溯源上动作不断,先是成立“京东品质溯源防伪联盟”,目标是与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等部门,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平台将逐步通过联盟链的方式,实现线上线下零售的商品追溯与防伪。
后与沃尔玛、IBM、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中国首个安全食品区块链溯源联盟,将建立一套收集食品原产地、安全和食品真实性数据的基于标准的方法,通过区块链技术为消费者和零售商提供全供应链实时溯源服务。
再后来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达成燕窝品质溯源战略合作,将实现电商平台进口燕窝从国外工厂到消费者手中的全流程追溯。
京东的想法就是,未来用户在购买食品后,通过京东App找到订单,点击“一键溯源”或直接扫描产品上的溯源码,就可以查询信息。
阿里先与普华永道合作,打造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用于跟踪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整个流程。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宣布开放区块链技术,支持进口食品安全溯源、商品正品溯源等,计划首先落地的场景将是海外奶粉品牌的追踪。随后,又宣布升级全球原产地溯源计划,未来将覆盖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等。
终于在2月28日,菜鸟与天猫国际共同启用区块链技术跟踪、上传、查证跨境进口商品的物流全链路信息,这些信息涵盖了生产、运输、通关、报检、第三方检验等商品进口全流程,将给每个跨境进口商品打上独一无二的“身份证”,供消费者查询验证。
另一方面,IBM以及国内的唯链和沃尔顿链等则专注于提供区块链溯源的解决方案。唯链侧重于与物联网结合的应用场景,能够给每个商品提供一个唯一的“电子身份证”,为消费品市场提供一个安全,透明、可溯源的供应链系统。首先针对的是食品。
沃尔顿链通过区块链和RFID技术的结合,针对现有服装行业提供系统的集成方案,目的是让所有商品从生产之初,就可被溯源。首先针对是服装行业。
IBM在区块链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精力,更多偏重于技术方案与服务。
与这些区块链溯源发展思路不同,王鹏飞说,溯源链提供区块链基础网络架构和平台,面向全球用户开放,解决的不是一个企业内部的溯源问题,也不是一个单一的溯源解决方案,而是为企业发展区块链溯源应用提供服务。当商品发生质量问题时,消费者可以一键“一个简单的APP追责”,实现溯源,通过建立消费者的信任,来打造一个全新的公平透明的商业生态圈。
打造平台,服务区块链商品溯源
王鹏飞说,溯源链从搭建区块链溯源防伪基础技术平台入手,连接 SaaS层的技术服务公司(ISV)和有溯源防伪需求的企业,并通过APP为C端用户提供免费、便捷的验伪求真应用端口,建立机制,激发上链各方在溯源平台的资产交易和信息交换,做大实际应用规模,形成一个以溯源防伪为核心价值的区块链生态,进而在服务好的前提下,实现自己作为平台方的价值。
目前,在信息技术领域,在全球范围内ISV都正处在红海市场,中国就拥有成千上万的ISV,商业模式简单,同质化严重。而溯源链以区块链技术平台为核心,能为ISV提供三方面独到的价值:
一是提供了巨大的蓝海市场。王鹏飞说,商品信息化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能够实现信息化的商品只占5~10%。未来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所有的商品都将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全球所有的商品都将联网,实现商品信息的溯源,将为区块链商品溯源提供巨大的市场机遇。区块链商品溯源能为ISV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蓝海市场。
二是增加ISV的竞争力。区块链改变传统IT系统的中心化架构是必然的,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之上的应用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三是降低ISV的成本。溯源链提供区块链基础网络架构,为ISV提供PaaS开发平台,ISV可以在上面做接口开发,生成品牌企业的子链,让品牌企业商品上链变得更简单快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那么,一个企业怎么想上溯源链呢?
王鹏飞说,对于过去没有溯源防伪系统的公司,可以直接由溯源链平台上的技术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企业原材料来源、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经销环节等的数字化来实现商品全生命周期信息上链。
对于过去已经有溯源防伪系统的公司,需要进行改造对接,一方面是一物一码/一批次一码的ID上链,另一方面是在溯源的环节进行相关信息更全面的鉴权和认证,再上链,同时对企业溯源防伪系统云服务进行对接。
王鹏飞说,溯源链在8年服务了上千家的企业客户,拥有8000万的APP 用户。未来将成为国内落地最快最广泛的溯源防伪区块链项目。
成就落地最快最广泛的溯源防伪区块链项目
虽然各家溯源系统采用的区块链技术一样,但在产品定位、应用范围、底层协议、研发和运营方式等方面却有所不同。溯源链以开放性增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在产品定位上,与其他提供解决方案的区块链溯源不同,溯源链TAC定位于B端溯源平台;系统落地后,通过溯源链云平台提供的SaaS或PaaS,企业用户交付需求分析后可以通过零编程方式使用TAC系统的溯源服务。
在应用范围上,与其他供应商专注于食品、服装、奢饰品及化妆品、出版IP及衍生品、艺术收藏品等单一领域一样,溯源链先从食品、药品行业切入市场,再逐步扩大所服务的行业。王鹏飞说,上链,不是一个可以一刀切的事情,受假冒伪劣滋扰程度越大的企业,对溯源防伪的需求越强烈。
在选择底层技术上,与其他供应商仅支持一种协议不同,溯源链TAC采用以太坊和自有公链结合的方式,属于双公跨链混合。初期 TAC搭建在以太坊公链上,能给溯源带来高稳定性、安全级别的底层区块链架构。未来为了适用企业级的复杂业务模式,溯源链TAC开发自己的公链,并与以太坊做跨链整合,将各种业务场景的数据交由业务子链处理,这样的架构可以兼顾以太坊的稳定与TAC公链的应用灵活和可扩展性。
在研发团队上,TAC溯源链也持开放态度,由原新三板公司快拍物联技术团队和纸贵科技强强联合共同开发,纸贵科技负责区块链底层和区块链接入层的搭建,TAC团队重点负责应用场景实现,将传统溯源系统移植至TAC系统。
在运营推广上,先期由TAC团队负责,后期由基金会模式推动。
王鹏飞认为,虽然区块链溯源系统的商业落地涉及很多环节,如溯源的标准化进程,与涉及企业ERP和内部系统业务流程重构等,但是溯源系统与区块链结合技术相对成熟,技术层面的应用落地已能实现。未来,区块链技术会首先在商品溯源上落地,为企业打假、改善供应链服务,让普通消费者通过APP随时查询商品的信息将会变得更简单!
中国软件网
专注有深度的
互联网软件趋势分析
作者
刘学习
前15年,专注于服务器、存储以及云计算
后5年,爱上基础软件、管理软件,以及国产化系统
冀望与企业一起成长,与产业一起发展!
微信:Fiyinghare
作品概览
【大数据】AI、IoT、区块链这些技术与大数据融合,大数据基础软件干货不容错过
【区块链】区块链除了遍地都是钱外,中国的产业与技术环境都发生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