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匠多情感,爱把“病”呻吟?

书匠多情感,爱把“病”呻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送给自己的劳动节礼物!

最近一位家长到校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见面第一句是:终于见面了,一直没来过。我带他的孩子已经两年了,真的从来没见过。

他大约是位事业有成的公职人员吧,口才极好,让靠嘴为生的我自惭形秽。在他滔滔不绝的反馈中,我只能默默地倾听着。他的话在第一、第二的分点罗列中汇成一个中心:我的孩子从小在爱和关心中成长,就算他有各种小毛病小缺点,都是一个好孩子,不会对他人,对社会造成伤害。逻辑没有任何问题,先成人再成材,我也颇赞同。

他的孩子在文章里有一些不好的言论,我总觉得文字是最骗不了人的,他父母却觉得是开玩笑,当然我也真心希望这是孩子的幼稚想法吧,毕竟还是个孩子。

突然他话锋一转,就说:那个日记是绝对不能天天写的,你们文人见个花花草草都有感而发,孩子不一样啊。他天天学校,家也没啥娱乐的,那能有那么多感想啊?日记都造成一种负担了。

我被问得哑口无言,我们的日记一直都是四篇,这学期变成了两篇,很多孩子爱写日记,觉得这是他们发泄的很好途径,也是他们和生活交流的通道。本学期还加入两篇微写作,就是让学生学会定点观察,发现生活的美,这些措施他大约都不知道吧?其实他的孩子文笔还不错,如果引导下去肯定会有很大提升的。只可惜……

文学本就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我们芸芸众生不过都是在生活中水深火热,倘若都没有睁眼看生活的激情,又谈何爱生活呢?两点一线的生活中固然枯燥,但细细挖掘也有很多变化,很多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如果闭了眼,那不仅孩子,所有人的生活都沦为吃喝拉撒的单调重复了,岂不可悲?

我已不知道如何把天聊下去,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庆幸,幸而他不是我的学生。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幸而我们不必天天见面,要不然我也没了“无病呻吟”的兴趣。更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们赏析文章,关注生活了吧?

自己的一腔热情在这些质疑声里似乎有些不值,我赖以为生的引以为傲的无非就是这点感情和思考了,在别人眼里却成了书生呆气。而且有这种想法的人又何止一二呢?

送走了这位家长,又有不少琐事缠身,竟不得空去伤感了。如今五一不劳动,能休息一下,却被那番言论惹的又“多愁善感”起来。好在我读了不少书,知道质疑,苦难都是人生的必须,也学会了自我救赎的能力。他瞧不上的未必就是不值的。

再想想那些浩瀚如海的优秀书籍无不凝聚着文人的“伤秋伤悲”,而人类在正是在这多愁善感中进步成长。我到希望世界上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情感,也希望我的学生们学会“多情”,学会热爱生活。

书匠多情感,爱把“病”呻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多情应笑我,爱生悲叹。人生如梦,还需捧月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匠多情感,爱把“病”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