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由谁来保护?

突飞猛进的互联网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挑战。浏览下租房信息中介电话马上就过来了,浏览下婚庆用品马上一堆婚纱摄影、婚庆、婚宴的电话来了。“信息裸奔”令人不寒而栗,行走在大数据的社会,个人信息安全又该由谁来保护呢?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由谁来保护?_第1张图片

信心泄露“黑产业链”庞大,情况不容乐观

那么到底是谁这么神通广大,把我们的信息都透露了出去?笔者认为,因互联网安全技术原因,致使所存储的个人敏感信息被黑客恶意破译盗取,尚可以通过加强技术手段来最大程度规避风险。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注重问题的源头,即大家常说的“个人信息倒卖黑产业链”。一般来说,被泄露的信息主要分为两类: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邮箱账号和密码、网购信息、购车、购房情况、医疗信息等各类信息。网上活动信息包括通话记录、网购记录、网站浏览痕迹、IP地址、软件使用痕迹及地理位置等,涵盖范围非常广泛。而“黑产业链”中的数据库,已可以从200多个维度了解一个人——可以说甚至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在这个产业链中,如互联网、商家、金融机构、医疗单位等拥有个人敏感信息的行业中的“内鬼”,利用职务的便利获取个人信息,通过中介、交易平台等以低价出售这些信息,从中获取利益。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网购、外卖、缴纳水电燃气等都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同时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被放置在了互联网上,电商平台尤其是信息泄露的重灾区。如支付宝前技术员工利用职务之便,多次在公司后台下载用户资料达20G。包括用户个人的实名、手机、电子邮箱、家庭住址、消费记录等,相当精准。随后将用户资料按条数出售,价格不等,价值较高的,一条可卖数十元,也有人以500元购买了3万条。再如此前京东网络安全部员工,监守自盗,与黑客相互勾结,为黑客攻入网站提供重要信息——包括在京东、QQ上的物流信息,交易信息、个人身份等数据信息,加之此前他曾任职的其他互联网公司,泄露信息可能高达50亿条。无独有偶,1号店曾被曝网上商城员工与离职、外部人员内外勾结,90万用户资料泄露,价格只需500元。纵观此类事件,不难发现,用户信息泄露的安全把控的工作是庞大且复杂的,即便是阿里,京东这样的巨头,也会存在相应的漏洞。

曝光黑产,这家企业树行业新风

相比已经司空见惯的个人信息泄露,将泄露个人信息的“内鬼”送上法庭仍然不多见。近日,智联招聘自曝内部员工倒卖简历并将其送上法庭引发广泛关注。据悉,智联招聘在日常的内部检查中,发现员工存在倒卖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当即报警并协助警方将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笔者钦佩这些对于违法员工及行为不姑息,勇于将黑产曝光,拒绝潜规则,直面黑势力的企业,也期待这次这次审判能起到杀一儆百、敲山震虎的作用。说到底,企业敢于“自曝家丑”并与黑势力抗战到底的强硬态度,无疑是一种进步,也为推动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加强立法,为个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如何给个人信息筑牢“防火墙”是社会各界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实施。《解释》明确,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的将入罪。

两高出台司法解释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强化公民信息形成、保管单位的法律责任,促使其加强技术措施投入,让犯罪分子无漏洞可钻。政府部门建立多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机制,司法机关应持续保持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高压态势,让行业“内鬼”和买卖公民信息者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现今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每时每刻都与网络连通,为了不让个人信息和隐私暴露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被不法分子利用,除了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出台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之外,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也是重要的一环,应该逐步养成重视个人信息保护的良好习惯。网络安全绝非一己之力可以办到,还需各方的共同努力。

Bingdata优网助帮汇聚多平台采集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及预测能力为企业提供智能化的数据分析、运营优化、投放决策、精准营销、竞品分析等整合营销服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由谁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