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6那些年,我遇见的报纸杂志

那些年,我遇见的报纸杂志


央视有档《朗读者》的节目,首期以“遇见”为主题。节目伊始,主持人对这一主题做了自己的诠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

十多年前,我在网络上遇见了《素质教育大参考》的编辑,“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由此,我不仅仅在网络上行走,也与许多教育类报纸杂志结缘,开启了在纸质媒体上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光。

这些年,有近30种报纸杂志与我遇见。感谢这些遇见,让我写过的百万余文字中,至少有三十多万文字能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感谢这些遇见,让我的名字能挣脱地域的限制,飞奔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写作,不一定都能发表,但发表肯定是写作的动力。她们,就像我成长路上的路标,在某个地方以某种方式标识着我所走过的痕迹;她们,就像我发展路上的老师,在某个夜晚以默默的方式支持着我所坚守的教育之路。

把一个个节点记下来,就是我的一张专业成长地图。

2008年,遇见《素质教育大参考》,发表了《理清职责,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从此我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种专业来对待,并且立志要系统研究、终身为伴。

2009年,遇见《河南教育》,发表了《用标尺将学生的情绪直观化》。这是首次运用心理学知识(SFBT疗法)解决班主任工作的案例。从此,把心理学引入班主任工作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也收获了一批研究成果。

2010年,遇见《班主任》,发表了《面对流泪的孩子》。因为有了对心理学的学习与实践,我的班主任工作日志中大量地出现了对话类文字。这些文章真实地呈现了我与学生交流的过程,我力求保持现场感,在书写对话的同时,描述了双方的形态与眼神等动作。2016年,《班主任》杂志发表了我的班主任工作总结长文《SFBT——班主任手中的魔杖》,因为班主任这个岗位,我有了这么多的遇见,也因为么多的遇见,我离开了班主任这个岗位。

 2011年,遇见《考试(文科)》,发表了《<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试题训练》。高考复习重要的是试题的编制,这一篇文章便是我对自己高考复习经验的总结。

2012年,遇见甘肃省的《未来导报》,发表了《草原,耕牛,还有我的青春》。这是一篇散文,看似与教育无关,但童年正是教育的基点,成年人的教育里谁也无法抹去幼年的记忆。

2013年,遇见《思想政治课教学》,发表了《政治课堂的六种提问方式》。这是第一次发表的严格意义上说的学科论文,核心期刊的行文规范让我规范了自己的学科研究。

2014年,遇见《湖北教育》,发表了《围绕教学事件,整合三维目标》。这一年,我的研究重点倾向于教育教学工作,这是研究成果的第一次公开展示。

2015年,遇见《中国教育报》,发表了《这堂展示课是否“高效”》。深入教育教学研究,免不了要听一些别的学科的课,听完课就得评课。这一篇文章就是我听完一节数学课的评课稿。

2016年,遇见《中国教师报》,发表了《尊严与薪酬同等重要》。这一年,不但在学校内评课成瘾,也喜欢对一些教育事件发声,书写教育评论又成了一种爱好。

2017年,遇见《中小学校长》,发表了《新教师如何抓住职业发展的关键》。不知从何开始,参与培训成了一种工作,好为人师的毛病越来越严重,这一篇便是某次培训班的讲稿。

2018年,遇见《校长参考》,发表了《从教师招聘的角度看理想学校》。跳出学校看学校,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纳兰性德说:“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些与杂志编辑的美好沟通,如水般清润人生,历久弥新。“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我与报纸杂志,相识于网络,结缘于网邮,教育人生从此注定不同。今天,写下你的名字,感谢一生有你!


附:那些年,我遇见的报纸杂志(29种)


报纸类(5种):《教育时报》《未来导报》《德育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        杂志类(24种):《素质教育大参考》《河南教育》《考试》《班主任》《当代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湖北教育》《新班主任》《青年教师》《湖南教育》《教学考试》《班主任之友》《中小学德育》《江西教育》《基础教育改革论坛》《今日教育》《福建教育》《中小学校长》《校长参考》《黑龙江教育》《陕西教育》《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思想理论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1-16那些年,我遇见的报纸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