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浇灌 智慧结晶 ——记三年通过CPA专业阶段

12月10日上午十点左右,中注协官网正式公布成绩,2018年度CPA考试暂告一个段落。由于12月7日上午提前查分,笔者通过cpa专业阶段考试的喜悦之情也没有那么强烈,仅仅是稍显不安的情绪得到平复(哈哈,不用担心啪啪打脸,终于可以开心的发红包,写经验贴了)。

友情提示:干货在第三部分,前两部分都是废话,可以不看。

一、基本情况

本人男,80后,理工科背景,无财务工作经历,零基础、非全职、中等智商,花了三年的时间通过了CPA专业阶段考试。每门课基本都是60来分,跟均分80+的大神相比,平庸不堪,但我本人还算满意(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下面是通过的具体成绩。

图片发自App

二、报考历程

本人在即将而立之时,突然感到本领恐慌,遂投身到中华第一考的怀抱之中(中华第一考,不容置疑啊,法考等我通过了再哔哔)。第一年就报了会计、财管、税法。当时心想,两年过专业,三年拿证,出任CFO,迎娶白富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但现实啪啪打脸,成绩一出,三门成绩加在一起179.5,三过一,会计还是59。中华第一考,果然名不虚传,分分钟教你做人。第二年,我卷土重来,重新制定计划,争取三年过专业,还是报了三门,加了经济法。学习,复习,遗忘,再学习,再复习,一顿猛操作,成绩出来后,三门低分飘过,特别是会计60分整,我都怀疑,中注协粑粑是不是看在我16年会计59分的面子上调分的。18年,只剩审计和战略了,那就势在必得。但是,备考过程中,状况连连,工作、生活上出现了不少不可预测,不可抗力的事情,审计复习的不是很充分,直到查分前,我都怀疑审计能否通过。当周五上午(12月7日),微信群开始轰炸,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了查分链接,随着进度条缓慢的延伸,心跳也逐渐加速,页面打开的一瞬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又红又大,让人欲罢不能的“后”字,顿时心情大好,嘴角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旁边的同事觉察到我的异样,询问状况,我十分淡定的说没事,彩票中了5块钱而已(哈哈,深藏功与名)。然后,再仔细的看了一下具体成绩,又是60+,低分飘过,但是准考证号是“17”开头,心里咯噔一下,微信群里也是众说纷纭,不过舆论主流说成绩是真实的。

各位看官,你以为就这样结束了,中注协粑粑永远是你粑粑。周五上午的查分链接是通过非正常渠道泄露出来的,当天中午,中注协程序员与考生程序员展开了查分与反查分的斗智斗勇,下午中注协粑粑就发了通告,“一切以官方公布为准”,硬生生的把各位大神的朋友圈截停了。

经过谣言四起、忐忑不安、神经紧张、欲言又止的周末调整,周一上午,中注协粑粑悄悄的公布了官网查分渠道。各位大神终于可以官宣了,一次过六科、五科、四科的大神如过江之鲫,数都数不过来,搞得我这个过了两科的,都不好意思官宣。真是验证了幸存者偏差:“CPA实际通过率20%,微博通过率80%,朋友圈通过率100%,知乎通过率150%”。

三、通关秘籍(干货都在这里)

此秘籍仅适用于零基础、非全职、中等智商人群,想一年6科80+的大神可以不看,出门右拐,不送。

(一)CPA考试特点及注意

CPA作为全国性、权威信、专业性、通关性、紧跟时代发展的高含金量考试,有其自身特点。一是不会出争议题,省得给自己找麻烦。二是试卷结构比较均衡,难易适中,考点全面,不会剑走偏锋。三是试题紧跟市场、政策变化形势。每年的热点、新政都会在各个相关科目上有所体现。四是考试的通关性质决定了,试题不会出现太多需要研究、推演的过程(20%左右的低通过率,我也只能呵呵了)。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特点,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特点导致了我们要在备考中注意以下几点。简而言之“三重一全”。一是突出重点。每门课都有其必考点,“重者恒重”,这些经久不衰的必考点构成了每门课的重点,这些重点必须要弄懂弄熟练,这些分要基本拿下。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历年考点分布,能把多次出现的考点都掌握了,肯定是可以通过考试的。我的策略是,抓住全部考点的80%,在实际考试时,能发挥八成功力,就能得64分了。哈哈哈,实际上,有没有抓住80%,不重要,有没有发挥八成功力,不知道,但考试结果真的就是这样。二是重视新知识点。18年会计的几道大题应该给大家深深的教训了。难度不高,但是没有重视,导致开始半个多小时后就不少人停止敲击键盘了。中注协粑粑还是比较注意考察新政的,不然新教材谁买呢,你说是不是。三是重视真题、重视真题、重视真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里不是说不能做普通练习题,而是强调真题的重要性。真题体现了中注协粑粑的命题思路,体现了考试趋势,体现了科目的重点难点,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指南针,引路人,真题做十遍都不为过。四是放眼全局。通关考试不要执着于细枝末节,钻牛角尖。现在考试题越来越宽泛,宽泛的结果就是不会太难,但是会比较广,比较细。所以结合第一点,就是“广泛撒网,重点培养”(这句话是不是看起来很眼熟啊)。

(二)自身的经验教训

结合自身情况,有几点切身的经验教训分享给大家。总结起来就是“三多两少”。

一是多动笔(多敲键盘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技能只有多加运用才能真正融入你的脑子。刚开始,我也只是听课件,看讲义,只是眼睛里过了,没有动手真正的演练过,没有真正的经过大脑的思考。看着书,知道是“马冬梅”,合上书,就是“马什么梅”,到自己写的时候就是“一剪梅”。CPA考试更多的考查你对知识的熟练程度,一拿到问题,就能知道从哪里下手。特别是财管、税法、战略,很多人不是题目不会做,而是时间来不及,或者解答过程不熟练,导致失误多,得分低。这也是我第一年税法没有通过的主要原因。

二是多交流。作为零基础的考生,不要闭门学习,要善于交流。善于提问题,解决心中困惑;善于总结考友的教训,避免走弯路,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在这里,我要感谢我所在的cpa群,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聚在一起,有了你们的陪伴,我才能顺利通过考试,笔芯,爱你们噢。

三是多记笔记。这里笔记指的不是照抄讲义、教材,而是经过思考后的心得。17年开始,针对遇到的错题、存在的思维漏洞,我进行整理记录,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不一定严谨,但比较适合自己,提醒自己不要再次犯错。

四是少听课件。某华某奥是会计培训界的两大巨头,实力雄厚,课程设置多、密、全。作为他们来说,提供如此课程,一来体现师资实力,二来提供多层次服务,让考生花一样的钱,听更多的课。看起来,是让考生占便宜的了,但实际上会误导考生。考生的时间是宝贵的,特别是上班族,下班后的几个小时浪费在内容重复的视频课件上。15年的我,国庆期间还在听所谓的考前冲刺班,现在看来真是傻。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接受信息-消化消息-运用信息的过程。看课件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第二步,我们必须要勤思考,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课件不是说不听,而是有选择的听。在我所经历的几家培训机构中,能把一位老师的基础班听过就够了,最多在不懂的知识点上再听一下其它老师关于这个知识点的讲解。完全不用观看两位以上老师的完整视频。从自身看来,观看两位以上老师的视频,仅是满足自身心理,“你看我,又在看视频,多努力”,其实心思不知道神游到哪里去了(仅针对我自身,其它考友的情况不清楚)。

五是少玩手机。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手机仿佛是我们的第三只手,长在我们的身上。哪怕有片刻手机不在身边,都会有莫名的不安。但是在备考CPA的过程中,必须要控制好这只手。我们要学会控制手机,而不是被手机控制。我的方法是卸载掉不必要的APP,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移动数据和WIFI关闭,仅能接电话(人在职场,有些电话不得不接),这样情况会稍微好一点。人的注意力会相对集中一点,效率也会高一点。

(三)科目搭配

关于科目搭配,几点想法,仅供参考。CPA作为中华第一考,其难度可想而知,顺利通过并非轻而易举。所以,首先要大致评价一下自身情况,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人可以做梦,但要切合实际。每年报考上百万人,能一年六科通关的不过数百人,大概万里取一。与其羡慕一年六科郎,不如稳扎稳打,过一科算一科。我研究了一下,一次过五六科的人,大致有以下几个特征:会计专业(或类似专业,我今年才知道还有本科就是学cpa专业的)、全职、学习能力较强(从其毕业的本科院校大致能判断出来)、自制力强、干扰少。很多六科大神会兼具几项特征,甚至全覆盖。作为一个零基础、非全职、能力一般的人,只能膜拜大神了。

其次,做好战略规划。在评价了自身情况后,制定大致的战略规划,预计通过年限。这其中需要考虑,自己工作的强度,人生规划(比如何时结婚生子),家庭支持程度等因素。综合条件好的可以两年,差一点的可以四年,最好不要超过5年,因为超过5年就要循环啦。

再次,注意报考顺序。建议先难后易,或者难易结合。会计审计财管是压在考生身上的三座大山,越过这三座大山,剩下的就是一马平川。在三座大山中,尤以会计为最高峰,它既是最难的,也是其他科目的基础,没有学会会计,其它科目缺乏底层知识铺垫。个人建议,第一年要报考会计,就算通不过,至少要把基本会计原理弄明白。其它科目根据计划年限再进行增减,最好不要一年只备考一门。因为五年要过六科,一不小心就要循环啦。不建议先易后难,这样很容易出现遇到大山过不去,已经通过的科目也作废了。

(四)关于培训机构、辅导老师和学习资料的选择

我的切身体会是,适合自己就好(等于没说)。

第一年的时候,没有经验,人云亦云。昨天有人说张老不错,就把张老的所有视频都下载下来,今天又听说老郭可以,又呼呼的下载,基本上把市面上所有老师都一网打尽,囫囵吞枣。结果,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纸张。经过这几年的折腾,我感觉,对于我这样只求低分飘过的在职考生来说,某彬比较符合我的思路。原因有三。一是视频少,一门课也就十几次课程,1.5倍速的话,二三十个小时足以看完。二是重点突出,不拖泥带水,不纠结专业名词,没有在细枝末节上耽误功夫,能让你对整个课程有大致的了解。三是强调框架(貌似不是首创,其它老师也有),容易将知识串联起来(建议自己再画一遍框架)。当然,缺点也比较突出。由于不是科班出身,一人讲六科,很多问题的理解和解答深度不够,浮于表面;课件和出的教材有很多明显的错误,我17年买的三门21天教材,堪称错误大全,勘误的过程强化了我对不少知识点的熟悉,祸福相依啊;课堂上鸡汤比较多,我一般选择跳过(哈哈,我不喜欢喝鸡汤)。

推荐一下六科的轻一和经济法的轻五。六科的轻一比较全面,内容翔实,经典,如果能掌握的话,过关不成问题。经济法的轻五有不少记忆口诀,个人感觉不错。至于轻四,也就是最后六套题,大家可以酌情做一下,题目比较难、偏,想冲刺高分的可以尝试一下。

另外推荐一下某岛的总结材料,近两年,我用了感觉不错,在最后冲刺阶段,弥补归纳了不少知识点。

至于其它老师,网上有不少攻略,大家可以自行寻找。听课如同小马过河,适合自己就好。

(五)各科详解

1、会计-难度担当

会计是CPA的第一座大山,也是最重的山,犹如昆仑山,是CPA的“龙脉之祖”“知识之源”。从其教材厚度就可见一般。2017年581页,2018年723页,2019年随着准则变化,大概率还要增加,所以尽早通过才是王道。

作为零基础考生,建议先学习一下基础会计。明白借贷平衡是什么,弄清楚基本会计科目,基本会计分录,基本账务处理流程,不然直接看CPA的会计教材,就跟看天书一样。

会计的重点还是比较突出的,比如几项资产、收入、差错更正、所得税、长投合并,这些都是重点,也是每年必考的,而且分值都不少。

不过最近,每年会计政策都发生较大的变化,新增了不少考点,比如限制性股票、租赁、政府及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这些也是需要重点关注。

大家比较害怕长投合并,个人感觉长投合并,其实是有套路可循的。结合题目给出的条件,判断到底是所处的阶段,下步要干什么,思路一定要清晰。附件中有关于长投的口诀,大家可以借鉴一下。不是我编的,我也是借花献佛。

2、审计-晦涩担当

审计这一科,对于没有审计实务经验的人来说,十分痛苦,晦涩的语言,犹如天书一般存在,我也是花了好久才初窥门径。要问审计重点,其实比较难以回答。要说没重点,重要性,四大循环,特殊事项、职业道德等等,都是考点,但要说有重点,他又分散在细节之中,没有一章的分值特别高,细节之中藏着魔鬼。让大家在备考中,有力气使不出来。这时,就需要熟读教材,发现字里行间的秘密。我今年备考时,就没有好好静心看教材,遇到好多没有见过的问题,在考场上惊慌不已(请脑补一下梅西躺在球场上的情景),差点没有写完。庆幸的是,低分飘过,再次感谢中注协粑粑不杀之恩。

另外审计考试从头到尾都是在做判断题。选择题中,判断选项对不对,大题先问对不对,再问为什么。所以,基本没有大段需要背诵默写的地方(早几年的续写审计报告需要)。但是需要熟读知识点,注意区分“应当”“可以”等关键字眼。

3、财管-计算担当

财管是我第一门通过的考试,当时陈老刚故去,我用的是最后一次陈老的讲义,看着陈老的音容笑貌,用陈老传授的方法记忆公式,感觉劲头更足了。其实,财管看起来是理科,其实是用文科的学习方法,按照某彬的说法,“越理科越文科”。这样的通过性考试,不会考查太多对公式的变换,只要按照解题套路,细心的套用公式即可。所以,要对常用的公式加强记忆。为了提高得分,首先要提高正确率,保证做一题,对一题,避免失误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其次是提高熟练程度,要多加练习,当时我差不多用了一包A4纸(500页),默写公式和演算习题。

4、税法-细节担当

税法的特点是重点突出,考点细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个税、企税是重点。但每一个税种,都有很多优惠政策和适用条件,需要大家用心记忆。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你记了,不一定考到,你没记的,肯定会考到。

第一年税法没过,很多程度上是记忆了很多小点,但是在实际做题时,想不起来运用,归根结底还是练习少了,容易被陷阱迷惑,做题速度和准度都欠缺不少。第二年,准备的比较充分,习题反复做了多遍,考试时,竟然提前半小时就写完了,当时心里就比较稳了。

税法大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环环相扣。如果前几步错了,就会导致后面在做无用功。这一点一定要当心,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复核前几小问的答案。

此外,由于税收政策的频繁变动,导致每年的教材都会发生很多变化,导致去年的真题并不一定适用于今年的备考,这个要注意。顺便吐槽一下,我考试当年,明明已经营改增了,但考试却出了不少营业税相关的题目,还有两道土地增值税,真是给中注协粑粑跪了。

5、经济法-记忆担当

我是去年考的经济法,号称史上最难经济法。但我个人没有太多感觉。学习的时候,仅仅听了某彬十来小时的课程,就做了轻一,熟读了轻五,考前一周熟读了积累的早读材料(为了能更好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手动滑稽)。考试时,动用了不少临时立法权,不过,考场上感觉应该能过。经济法重点明确,内容简单,也没有更好的经验奉献给大家。

6、战略-框架担当

战略历来是六科中最简单的,但是从通过率上来看,和其它科目相比差不多,说明有不少人掉以轻心,阴沟里翻船了。

战略的内容少,结构简单,逻辑性强,适合临时突击。我在学习的时候,自己画了一遍思维导图,将各个战略纳入到一个框架中,便于自己掌握各个战略之间的联系。此外,我以星星点点为蓝本,加上自己摸索的,选取了80个左右的高频主观题考点进行反复记忆背诵。考试时,后面的大题基本上都能写出答题要点,但是在复制粘贴题干材料时,感到力不从心,模凌两可。这也暴露出,我平时大题练习少了,没有抓住关键字。

(六)临考的注意事项

临考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CPA考试既考智力,也考体力。路途远的,要提前预订好宾馆房间。这里有个小贴士,不要找大学城附近的小旅馆,半夜的炮声隆隆,可能会影响你的休息。入住宾馆前,可以预先了解一下,附近是否方便就餐,方便打车;入住宾馆时,可以让前台安排僻静的房间,以便更好的休息。如果实在没有休息好,要预备清凉油或风油精等提神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考试一般是十月中旬,也是夏秋相交之际,注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连续考试的童鞋,可以带上小饼干,补充能量。

(七)关于心态和方法

CPA的通过率之所以低,一方面是因为考查的范围广,知识庞杂,另一方面是因为能参加考试的人员,大多数是在职人员,职场工作的干扰,家庭琐事的羁绊都是备考的不利因素,这些因素会导致心态的失衡,甚至崩溃,每年空空如也的考场就是最好的证明。能顺利通过考试的人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一是要战略上藐视他,战术上重视他。客观上,CPA本身就是比较难的考试,但是我们要树立信心,一定可以通过他,每年都有不同层次的考生通过考试,既有花甲老人,又有茅庐小子;既有单身贵族,又有二孩宝妈;既有一次六科大神,也有我们这样的平凡之人。只要决心坚定,方法对路,总是可以通过的。但是,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感觉可以轻松通过,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首歌暴露年龄了)。

二是制定计划,抓好落实。备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制定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就和公司年初制定生产,销售计划一样,既有总体的,也有细化的。长期规划主要是针对阶段性学习,往往以月为单位,短期计划主要是结合长期规划和近期状态,有针对性的制定,以周或者日为单位,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制定下一周的计划。制定时,注意切合实际学习效果,注意要留有余量, 以防突发状况。制定后,要尽可能的完成学习目标,否则就没有意义了。建议当年报完名后,就要着手准备了,最迟5月份就要进入学习状态,保持稳定的学习时间(每天2h+),7月份进入闭关状态,六亲不认(每天4h+,周末8h+),9月份进入冲刺状态,一心只想CPA(每天5h+,周末无休)。

三是宠辱不惊,奋勇向前。在备考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状况,干扰到你既定的学习计划,比如突发的出差,家人的变故,自己的生病,知识点的卡顿等等。这时,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而要尽量排除干扰,调整状态,尽快恢复到原有的学习轨道上去。此外,对于外界的刺激,也要保持平稳的心态,谢绝朋友的娱乐邀约,不理睬他人对学习CPA不正确的看法。面对这些不利因素,要及时调整心态,争取做到宠辱不惊,奋勇向前。

四、致谢和祝福

首先感谢中注协粑粑,让我顺利通过专业阶段考试,明年可以欢度国庆假期啦,祝福自己能在中注协粑粑的关(fang)心(shui)下,明年可以通过综合阶段考试,顺利拿证

其次,感谢群里的小哥哥小姐姐们,没有你们的陪伴,我会走得很累,没有你们的每周打卡,我很难坚持下来。祝福你们早日通过,早日出坑。

再次,感谢亲朋好友的支持和鼓励,领导同事的理解和分担,大恩不言谢。祝福你们身体健康,财运滚滚。

五、再出发

18年CPA已经落幕,19年即将到来。新的一年里,我的初步计划是综合+法考(哎,突然发现,如果过了法考客观题,国庆假期又要泡汤了),又要开始漫漫考试征程啦。

下面是我的微信,欢迎新老朋友交流考试心得,大家相依为伴,考证路上不孤单。

https://u.wechat.com/ECyQpaiwnhI_1kya_gJLIls (二维码自动识别)

编辑于 08:47・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汗水浇灌 智慧结晶 ——记三年通过CPA专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