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光荣而胜利的撤退

#个人最走心的影评给最走心的电影#

#你绝不会想错过的《敦刻尔克》#

#光荣而胜利的撤退#

请允许我以不成熟的文笔和思想来致敬从不让人失望的诺兰导演,致敬敦刻尔克大撤退,致敬每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市民。

《敦刻尔克》MTC评分97,IMDb评分9.8。

我在空间说去看《敦刻尔克》的时候,就有小可爱私戳我问我评价。我说我还没看,但因为是诺兰,就一定不会失望。

观影前我粗略看了一下,100人左右的影厅,上座率高达85%-90%,但中途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提前退场。

其实《敦刻尔克》并没有诺兰以往电影所表现的情节紧张和烧脑,相反它很平静,甚至用了三线并行的叙事手法,以一种接近上帝视角的手法来展现悲悯的情怀。

同时在这部影片里,我也看到了诺兰的自信,这是一位导演对于自己所拍摄的剧情、镜头、情怀的一种骄傲。为了历史感和厚重感降低特效的比重,2D的全景战场,全数采用年轻演员,最能吸引票房的汤姆·哈迪全程只露了一双眼睛。我喜欢也佩服这份骄傲,这是诺兰以他的方式在告诉我们,《敦刻尔克》不需要噱头,我们只单单讲好这个故事就已经足够吸引观众。

这样一部战争片,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二战的群像,因为它表现的如此宽广,诺兰用了两小时的时长去表现了这场战争中的士兵、将军、盟友甚至平民,每一个人,他们都并非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战争的一部分,是一类人的代表,他们背后有无数人的影子。我想这部电影没有主角,每一个人,他们都是主角。

希望后再失望,战争中的人性、坚守、牺牲和追求。宏大的主题与情感,诺兰表现得真挚而毫不造作。他是真正理解由内而外来表达这种追溯和敬意的。

我很容易被电影中的一些小情节打动。

比如当士兵们回到英国之后,岸上的人对他们说:“做得漂亮。”

他们回复的是:“我们只是撤退而已。”

而岸上的人,普普通通的市民、士兵,他们回答:“这就够了。”

这不只是一部电影的温柔情怀,更是人类的情怀的进步。这毫不夸张。的确,凯旋无上光荣,但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到,那些拼命后不得已的撤退,那些暂时停止的斗争,那些为了明天的抵抗而背负的心理负担,他们所作的一切,同凯旋一样,伟大而光荣。

诺兰说的是战争,又不只是战争。

这种小细节表现大情怀的镜头太多太多,值得每一个观众在灯光亮起的一刻起立鼓掌。

我不知道你那里如何。但我这样做了。


【接下来说些可能会被喷的内容】

当谈及战争,我们就要承认,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战争的组成部分太多,它涉及了太多的人们。

让我们来做一个并不算恰当的比较。

同样是战争的场面,同样是炮火声声的背景,同样是冒着危险的撤退,《战狼2》所表现的是国家的强大力量,而《敦刻尔克》恰恰从反面着手,它讲述的是当国家的大型驱逐舰没有办法完成任务的时候,平民的贡献力量最终完成了撤退。

究竟什么才是能最好代表祖国的?是一艘装备精良的等在港口的航空母舰,还是冒着死亡危险出现在海平线上的平民游艇?

“当30万人不能回家,家正在为你而来。”


《战狼2》的影评风波之后,我和很多朋友都讨论过这个问题,我记得最终的结论是,对于现在的很多国人,他们需要的并不是一部无论从拍摄、剧情还是情怀上都非常优秀的电影(我想大部分的粉丝也都会承认,《战狼》还没有达到这种高度),他们需要的只是一部能最大限度淋漓尽致地体现民族自豪感的电影。

而对于这一点,《战狼2》做得很好。所以它的成功也就不足为奇。

但即便它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功甚至可以说是胜利。我却依然坚持,对于怎样拍好一部真正的电影、客观而不偏激地表达一种情感,《战狼》甚至于绝大多数中国电影,都还有的学。

这不是不爱国,不是崇洋媚外。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中国电影深刻认识自身的不足,是为了发展得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敦刻尔克》光荣而胜利的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