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墙会说话

图文 | 饮冰患者

萨拉热窝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城市,站在高地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城内的全部景象。红色屋顶似乎永不褪色,一如经典百看不厌。看似不食人间烟火,如果墙会说话,它也会告诉你这座城的经历。

山地国家总有一种净收眼底的美,在游客眼中看来是这样的壮观。换成炮火之下,这却是暴露无遗的最佳视角,任何一处动静都是狙击手显眼的靶子。

我依旧记得历史书上那些铿锵的字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巴尔干半岛的火药桶”。考试大纲没有错,萨拉热窝的很多街道上、墙壁上至今都弹痕累累。如果墙会说话,它也会解释自己为何满目疮痍。

断壁残垣,每块残存的砖头都见证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围城战役:萨拉热窝围城战。自波黑独立出南斯拉夫联邦国时,首都萨拉热窝就被包围轰炸三年半之久。这场苦战的时间超过名声赫赫的“九百天列宁格勒保卫战”,其间真相却并未在历史书上有太多的笔墨。

我喜欢历史而不是历史教科书。句句划重点,角落里抠关键词,试卷让一切人文地理晦涩。我曾揣测萨拉热窝是多么民不聊生的蛮荒之地,因为一切的认知起源于“萨拉热窝事件”,被描述为一战导火索的一件枪杀。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爱国主义青年开火,不幸正是发生于这座拉丁桥上。

事实上拉丁桥很小。虽可以通车,但若想象当时人群欢送,前拥后挤的场面,目标应该很不明确才是,那两口子怎么就给崩了呢?只怪塞尔维亚小青年的枪法太好。皇储夫妇死的窝囊,奥匈帝国以此当作进攻塞尔维亚的借口,各国因而蠢蠢欲动,加上法德、俄奥、英德原本积攒的矛盾,小事件最终成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帝战。

这也算人类历史上一次了不起的“蝴蝶效应”,谁知竟掀起了世界级的飓风。如果墙会说话,它也会嘲笑人类盲目恋战,鱼死网破的后果只剩下破砖断瓦。

在萨拉热窝,有一种没有明确地点的景观叫“萨拉热窝玫瑰”。如果仔细观察,会在一些老路上与它们不期而遇。它们颜色猩红如血,形状四散如花瓣,然而它们既非血液也非玫瑰,而是战争遗留下的弹坑被填上了红蜡。如今“萨拉热窝玫瑰”日渐稀少,可能都被鞋底踩没了,更多的是铺路导致,柏油掩盖了一切凹凸不平。

在圣心大教堂前方有一块稍大的炮坑,顺着这朵玫瑰的延伸线望去刚好是远方的山头,大道敞亮毫无阻碍,好一个一览无余的狙击视野。如果墙会说话,它也会哭泣那些被迫击炮轻描淡写就勾去的无辜生命。

在萨拉热窝,生与死是如此相近。无人打理的墓地常常突兀地、令人惊慌地出现在道路边的草地上。那些歪歪扭扭的石墩石牌石柱子,无名无姓,无人认领,无人缅怀,都做了雀鸟的歇脚处。

不少住家开门就是墓地,似乎没觉得什么风水不妥。活人与死人做邻居反而相安无事,避免口角是非。

如果墙会说话,萨拉热窝的玫瑰永不凋谢。

如果墙会说话,可以减少历史循环的错误。

如果墙会说话,愚蠢的人类还是不会倾听。

可惜墙不会说话。

或许它也会哼唱一曲南斯拉夫的经典“桥”段:“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THE END -

感谢你阅读至此,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订阅本连载《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在未来的很多时间里我会慢慢写下所见所闻亦或四方食事,跟新不定期,无限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墙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