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从短视频诞生那天起,土味和庸俗就是这种媒介甩不掉的标签,被自诩后浪的年轻朋友所不齿。
但在佛教的视野里,“俗”没有太多的贬义,它只是佛门之外芸芸众生的概念。
在这个连央视主播、罗永浩和董明珠都亲自视频带货的时代,短视频app们早已悄悄实现了他们“看见每一种生活”的承诺,这里不仅有岛市老八、假脸妹妹和亚逼天团——不刷抖音快手的你大概想象不到,它们的触手早已伸进庙宇,把佛门和俗世缠绕在一起。
短视频网站里的和尚主要分为“文”和“武”两个派系:
“文”就是记录日常生活:读经打坐、云游四方。偶尔配上几句飘逸的鸡汤;“武”更好理解,佛寺僧人的功夫一直存在与我们的文艺作品之中,被百姓熟知,武僧们在短视频里的一招一式,都能让人们找到看武侠小说和“西游”“少林”的无限乐趣。
“最帅和尚”释明心,就是文派的极致,别看他身材高挑、面色红润,但说话却总是轻轻的,你需要把手机声音捏到最大才能听清。
在这个年代,但凡攒了几百万粉丝,每个自媒体人都觉得自己是传道授业的大师,但这位来自温州的和尚估计分享不了什么诀窍。
账号开通两年时间,释明心发了三百多个作品,大部分都是他在佛寺的院子里照顾一院子植物(以多肉为主)的日常,根据天气变化浇水或者搬运、或是蹲在前面,细细观察每一株的颜色变化。
看云打坐、投喂锦鲤、喝茶撸狗,真正的“佛系”莫过于此。几千年来,中国人对于这样的出世隐居生活,有着不竭的向往。
但互联网带给释明心的不只是流量和关注,还有很多烦恼。有人慕名而来,揪坏了他的多肉;有人寄来一个饮料瓶,瓶里装着疑似农药的液体,他被迫报了警。
更让他头疼的是,有无数人用他的名字和视频公然开小号冒充,甚至以他的名义在网上集资骗钱......为此,法师发过好几次视频,呼吁大家不要上当受骗。
当然,要想在网上吸引粉丝,完全的超然世外肯定不具有普适性。相比于单纯的记录生活片段,给老铁们整个活才能更加贴近平台调性。
在老铁们热衷整活,讲求社交零距离的快手上,释圣心、释思然这样的和尚,就不是以佛家日常内容为主。打开他们的主业,你会发现作品同质化非常严重。
白天,他们会上传一个视频,坐在话筒前,给大家吟唱一首佛家歌曲,晚上,他们准时直播,带着网友们一起诵经打坐。
即使日日如此,他们的受众也并不会感觉到审美疲劳。
点开评论区,你不难从语言风格里感受到,他们的受众,应该是那些平日里会去寺庙俸香祈愿的中年女性。
反正我妈在朋友圈就是这么说话的
当然,即使是唱歌整活,佛门里也能给你安排上细分领域。
如果你对男和尚审美疲劳,还可以去关注女师傅。
上面这位女师傅叫做释觉空,以她为代表的尼姑团体一样在快手上做的有模有样,不仅粉丝粘性高,还能带货。
但要论整活,论放飞自我,内地的法师们还是太过于文静和含蓄了,我们不妨调转镜头,看看这位叫做扎巴的藏传佛教师傅。
他的抖音里有着关于年轻生活的一切,他喜欢说唱、会唱英文歌,玩汽车模型和漫威手办,爱拍卡点视频和慢放,也会挑战热门。
虽然身处佛门,但是他几乎没有拍过和佛家生活相关的内容,只有身上的这幅麻布僧袍时刻提醒观众,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年轻酷小伙。
扎巴毫不掩饰自己对年轻生活的追求,他的抖音名称就叫做“酷酷的先僧”,而签名则是“我很年轻,也很喜欢玩”。
从古至今,佛家弟子的最高理想都是“得道”。但扎巴的追求不止于此,作为一个拥抱互联网的新时代僧人,他还想成为一名导演。
抬起他束满佛珠的手,每个人都会被那个小猪佩奇所吸引。
“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酷先僧”
提到武僧,少林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抖音快手也一样。
从网红孵化的角度来看,少林寺无疑是一个成功的MCN机构。
无论抖音还是快手。只要你在搜索框里输入“少林”,引入眼帘的都是一排网红大V,平均粉丝百万,在流量层面全面碾压“文系僧人”。
其中,既有高大帅气、身材一流的青年武僧,也有拳脚稚嫩、奶凶奶凶的萌娃小师傅,更有不远千里,来到少林拜师学艺的非洲友人。
粉丝最多的这位,叫做“少林释延高”,坐拥350w粉丝,是和尚界的顶流。
他既不是得道高僧、也不是十八铜人,而是一位身材高挑、长相帅气的“小哥哥”,
释延高的视频符合了很多人对少林生活的想象,吃斋念佛、挑水劈柴,最重要的还有少林功夫。
作为屡登春晚的表演项目,少林拳脚的观赏度毫无问题。看着释延高这幅好身材在屏幕里舞刀弄枪、上下翻腾,你刷上一小时也不会腻。
这份灵动带来的感官刺激,本就是短视频app里长盛不衰的流量法宝。
理论上,凭借这幅好身手,少林武僧们可以蹭上一切动作挑战的热点,事实上,他们的确是这么做的。
释延高播放量最高的一条视频,模仿自今年1月演员张晋的爆款视频“一飞冲天”
相较于日常的枯燥训练,这种精心配上了BGM和动作慢放的表演性质视频更多充斥于他们的账号之中。
只不过,他们有时像“一飞冲天”一样飘逸,有时却有些鲁莽。比如头开钢板、针穿玻璃这样的粗暴内容,甚至让我回忆起十几年前在在县城街头围观的和尚卖艺。
你看,仅仅是武术内容,就能精准涵盖两类人群,雅俗共赏,一起收割。
少林生活的主题本就自带流量,几十年来,大量的电影电视剧已经穷尽描绘。如今,看惯了同人作品的你可以来短视频网站看看原汁原味的少林生活。
在这个生活被工业消费品包围的时代,你依旧可以看到僧人自己打铁,制作武器;
而在短视频网站,你一样也能看到僧人们在街头施粥,原来电视里演的都是真的。
而当你刷到释延高少量的日常内容时,又会发现,剥离掉所有的僧人元素之后,他的形象完全可以做一个抖音男网红。
这时候,再仔细回想视频的剪辑和配乐,就不难理解他火的原因了。显然,少林寺里的确藏龙卧虎,不仅有来自海外的黑人弟子,连搞新媒体的高人也在。
不要低估他们的带货能力,因为,即使他们什么都不卖,依旧有人盯上他们脚上的球鞋。他们有所不知,早在短视频app诞生之前,少林寺就把飞跃指定为专用训练鞋了。
当然,他们不可能什么都不卖,佛门虽然强调清心寡欲,但是这几十口子人还是要恰饭的嘛。
不过看着惨淡的销量,他们带的这些货似乎并不能创造太多利润,这一点上我们建议少林寺效仿故宫,深耕文创,文体两开花。
早在移动互联网到来之前,和尚就已经成为网红了,年轻人学着延参法师的口音创造关于“绳命”的流行文化,中年人每天一集星云大师学习人生大智慧。
而移动互联网来临之后,也有一些文化公司早早地占领了网红生态位,虽然他们没有正牌和尚,但还是可以开发出相关IP,比如抖音上的“一禅小和尚”,主打卖萌和鸡汤,四千多万粉丝的顶流,真人和尚也难以企及。
一禅小和尚甚至火到,有很多自媒体来蹭他的热点,用一禅小和尚的语录起标题,争夺十万加。
有一说一,一禅小和尚的形象,总是让我忍不住想起当年红极一时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里的主角“江流儿”。
不管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实际上的借鉴关系,现代中国人对佛门的了解确实来源于影视剧。
三十多年以前,一部少林寺让整整一代人做上了功夫梦;再后来,一部《西游记》席卷中华大地,从此每一个少年都会拿着棍子大叫“吃俺老孙一棒”;再就是新世纪的头一个年头,周星驰又用一部《功夫足球》把流行文化中的佛教元素推向高潮,彻底让传统的变成流行的。
当然,有热度就有质疑,过去,它叫“改编不是乱编”;现在,它则变成了释延高评论区狗皮膏药式的反对标语“和尚不念经,天天拍抖音”。
显然,这种标签式的话语看似尖锐但毫无力量。网络所代表的信息加速,不正好适合僧人法师们弘扬佛法?
在庙堂里诵经,一次只能为几十上百人祈福,而在短视频里直播诵经,法师们面对的却是百万粉丝,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