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洪水亲历:防汛避洪基本靠个人经验和亲友互助

乡村洪水亲历:防汛避洪基本靠个人经验和亲友互助_第1张图片
位于河谷中的古镇乡村

河谷中的古镇与乡村

我的老家位于川东(重庆直辖后,现在应该叫渝东了),是沿江某贫困县下辖的乡镇,这里就不点名了。

老家是个千年古镇,隋代即建镇,在因修某大坝整体移民搬迁之前,镇子坐落在长江一条支流穿过群山形成的一个河谷盆地中,一字长蛇形的古镇沿河谷而建,处于河水冲积而成的肥沃坝子上,古镇东、西还有多个村落。

因沿河而建,早年建设的河堤年久失修,早已不连贯,只剩零碎的几截,几乎没有防洪功能,河边就是坝上农田,田边就是镇子。离河最近处系古镇南城门,城门下即是河码头。

跨河而建的索桥,连接起了古镇和河对面的多个山村。

夏季汛期,洪水袭镇上街是常事

离河如此之近,在夏天汛期,古镇遭遇洪水是常事。在我读初中之前,古镇离世而立,恬然自乐。洪水最大已只不过淹没河边农田坝子,涌水上街,水位到街沿即退。大家早已习以为常,常坐门前观水自退,无人搬家避洪,在我印象中也基本无官方人士通知撤离。

跨河而建的索桥成为天然的防洪警戒线,平时它高居河面几十米以上,一旦河水没过桥面,那就说明这洪水非同小可,必上街必进屋,也就意味着要搬家要撤了。

洪水第一次没过高几十米的铁索桥

在我印象中,河水第一次没过铁索桥,是在读初一时,当时正在上晚自习,老师突然说道,住河对面的同学先别回家,洪水没过铁索桥了。

这是我第一次具象感觉到特大洪水,因为那铁索桥平时高于河面几十米,真的很高。而我二伯家就住在桥头,家里想必已进水淹了!

也是在那一年,我的小舅从周边山村绕道到我家,帮忙搬家,因为镇上的街道已积水,通往东西坝子的公路也是一片泽国。

没有人来组织大家撤离,镇上居民见洪水上街沿,还以为又会像往年一样慢慢消退,没想到这一次,洪水没有退!见洪水继续上涨,大家才慌了,手忙脚乱地搬东西,我家街沿高,对门邻居街沿低洪水早已进屋,后来得知许多东西都没抢出来,被子家具等等全泡在洪水里,洪水最高处已到房梁。

我家是楼房,许多家是平房的邻居都将抢出来的东西暂寄在我家楼上,因为我家底层已被洪水淹没,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平房已全在水中,而街道已成一条洪河,水深一两米,别说划艇,行船都可以。从我家顶楼望去,洪水滔滔,铁索桥已没在水中,只见两头的水泥桥柱,东西坝子一片汪洋,农田消失,平时一片青翠的高高的玉米杆全都消失不见。

防洪避洪基本靠个人经验和亲友互助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以后每年夏季汛期,洪水必上街必进屋,坐街沿观洪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而在第一次洪水淹镇之后,河堤依然没修,或许是想着全镇马上要整体移民搬迁吧。而往后的每一年,也没见防汛的官方提前正式通知以及官方有组织地撤离。防洪避洪,基本都是靠居民的个人经验和亲友互助,洪水上街了,赶紧各家搬各家的东西,住处高的亲友赶来临时帮忙。每年一次,我家一楼开着小超市,货柜难搬,每年一淹成常态,还好木头好,没塌过。镇上每年也会因洪水塌一些土房木楼,但大部分砖房民居还好都没事。

更幸运的是,镇子位于群山深处,河水上游也没有水电站和水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村洪水亲历:防汛避洪基本靠个人经验和亲友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