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多款团队协作工具后,少数派为什么选择飞书

飞书,字节跳动旗下SaaS应用,自诞生以来,受到了国内众多企业的青睐和关注,飞书也一直致力于为企业提供高效协作的解决方案,如今,飞书的解决方案已覆盖互联网、教育、媒体、法律、零售等行业,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展到更多行业。

少数派,是媒体行业中最早使用飞书的企业之一。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飞书,如何打造少数派远程协作的新业态!

“飞书是一款真正从用户思维和国际化思维出发设计的全平台协作工具,它将帮助更多优秀企业提高效率,快速成长。”

——少数派创始人兼CEO 老麦

少数派建立于 2012 年,专注于专业用户的 PGC 内容挖掘,致力于挖掘每个人的内容创作力,聚沙成塔,输出知识。目前已经成为数字生活领域头部媒体,累计 2500 多人的专业作者社群,成就了高质量内容生产的新业态。

过去一年是很多企业的转折点,这个转折不仅来源于市场竞争、资本冷却,更来源于企业架构和管理问题。但少数派算是个例,我们从 12 人扩充到 20 人,并且有接近一半的专职同事选择远程工作,这对于内部管理和协作带来了更高要求,除了目标和架构之外,协作工具就成了团队效率的关键点,今天在这里跟大家聊聊这个真实的心路历程。

▍国外协作工具的折腾之路

少数派启用协作工具的时间比较早,一方面我们在研究和追踪最新的工具产品,另一方面是对社群作者的管理需求,早在 2014 年我们就启用了 Trello 看板工具,进行签约作者约稿管理,效果非常不错。后来我们又启用了在线文档协作工具 Quip,进行内部规划和总结文档同步,降低了项目的零散沟通成本。再后来,我们启用了 Slack,并逐渐成为日常即时沟通工具,并为此支付每年近万元的服务费。

这个阶段,我们深刻体会到国外工具的专注和创新,不会盲目拓展,却总能切中痛点,给你各种惊喜。他们不会特别关注用户量,更关注用户需求和产品体验,这与当时国内协作产品氛围恰恰相反。经过几年发展,依靠他们的超强产品力,基本都成为了相关领域的独角兽。但问题也就随之出现,首先是网络通畅问题,因为没有正式进入国内市场,没有接受相应监管,国外服务的连通性不能保障,这对于需要即时通知和同步的协作来说是致命的。

其次是本地化问题,没有中文界面还能勉强接受,但对于中文文档的各种不兼容则带来更多麻烦。当协作需求越来越大之后,工具注册和上手门槛都成了障碍,注定没办法成为主流。

▍国内协作工具的巨头战争

与此同时,国内协作工具开始快速发展,涌现出大量功能接近,但更符合国人习惯的产品,比如倍洽、滴答清单、一起写等替代工具,但由于国内市场没有形成良好的付费环境,导致这些产品发展得并不顺利。于是阿里、腾讯等传统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又去折腾了一圈。

我们在 2016 年尝试了钉钉,它的对话模块跟微信基本一致,比较特别的是在于密聊保护、审批插入、邮件整合等模块,应该说它很好地把传统管理模式搬到了线上,线下的打卡、签到、审批都可以被替代了,确实提高了很多传统公司的效率,更便于老板监管。但对于少数派这种互联网中小型内容创意类公司来说,这些功能都不太用得到。

用过多款团队协作工具后,少数派为什么选择飞书_第1张图片

 

后来,我们又尝试了企业微信,在主对话模块这里依然没有变化,工作台也接近钉钉,以传统企业需求为主,主要是在聊天中增加了任务分配、语音会议、填表投票等亮点模块,很多模块还在更新对接中,根据同事的测试结论:比想象中好用。但最大的问题,还是跟微信的关系混淆,这让它很好传播,却也很容易被带回微信场景,所以依然没法正式地全面用起来。

这中间工具市场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大部分工具被互联网巨头收购,各家基于内部需求,也开始自己构建协作系统,比如滴滴收购了倍洽,美团孵化了大象,协作工具的竞争开始热闹起来。

▍飞书的潜行到上线

其实知道飞书的时间还挺早的,少数派本身非常关注领先的工具产品,因此很早就受邀内测了飞书产品,刚上手的时候,就感受到了产品满满的用心和诚意,整体结构和设计细节都非常人性化。为此我多次拜访了头条的效率工程部,了解到头条的文化是重视「Context」,而不是「Control」,因此,整个飞书产品的设计理念都是在这种文化之下诞生的,鼓励成员之间的信息流通、平等沟通,团队积极性和创新力获得不断积累和迸发。

早在少数派试用之前,飞书就已经承载了头条几万名员工的日常沟通与协作,在每日使用过程中持续打磨、优化,变成了今天能够为外部团队和大型企业使用的成熟产品。

用过多款团队协作工具后,少数派为什么选择飞书_第2张图片

 

▍从最基础的即时沟通说起

作为专注效率工具和用户体验内容输出的团队,运营着数百名优秀作者,内部和外部的沟通是日常的基础工作。

飞书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细致的打磨,对于用遍各大工具的我们而言,还是体会到不少「原来还能这样的」小惊喜。并没有繁复的功能叠加,而是根据实际场景需求做更多人性化调整。

具体场景下,编辑在群里询问大家针对某篇稿子的定稿意见时,没有问题的人可直接以快捷表情「OK」或「点赞」回复,有问题的人则可以针对这条消息进行回复,所有话题相关讨论可串联在一起进行追溯,避免了常见的刷屏问题,对于常常被各类消息提示打断思路的创作者而言尤其实用。

用过多款团队协作工具后,少数派为什么选择飞书_第3张图片

▍出乎意料的在线文档体验

打开飞书的在线文档,没有工具栏、回车符或任何页眉页脚,看似只是一张简洁的白纸,实则具备完整的排版、编辑以及互动功能,例如你可以在文档里插入同事的名片,点击名片就可以进入到 IM 中和他对话。用惯了 Office 系列的人,也觉得它最大程度地保持了简单易用的特性,几乎是零成本上手。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飞书支持多人同时在线编辑文档的功能。对于一个需要多人协作的团队而言,绝对节约了大量的沟通和整合耗时。得益于文档和即时沟通的整合,你可以在文档中 @ 相关人员,请 TA 参与某一细节讨论,或提供协助,或对文档给予关注,TA 就会在 IM 中收到提醒,完全不用打开该文档,就可直接在 IM 的提醒页进行沟通 / 编辑,而且是在 Web 端或者手机端皆可实现。

用过多款团队协作工具后,少数派为什么选择飞书_第4张图片

图 1:飞书在线文档界面,可协同编辑,并直接 @ 相关同事;图 2 + 图 3: 飞书 IM 界面中,被 @ 的同事会直接收到消息提醒,点击可查看具体内容当你将文档分享到群组时,可以进行权限管理,选择授予群组成员查看/编辑的权限,避免多版本来回修改带来的低效和混乱,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此功能依然遵循了 Mobile First 的原则,无论是突然的灵感来袭,还是看到极具价值的资料,都可以第一时间打开 App 将其编辑进文档里,尽量不错过任何灵感。

▍无缝的会议和日程

现在的少数派,接近一半员工都在远程工作,公司内部的大多数会议都在线上进行,会议变多之后,时间冲突就出现了。因此一款好用的日常安排工具是刚性需求。飞书日历与即时沟通、在线文档深度整合,大家可以互相查看忙闲状态,从而合理制定日程;发出会议邀约后,也可以一键创建会议群聊,将文档进行共享,做好会前准备和会后总结,大幅提升了我们的开会效率。此外,按照协作逻辑,会议沟通将达成任务,任务要确定排期,还可以用飞书日历进行轻量化的项目跟踪和管理。

用过多款团队协作工具后,少数派为什么选择飞书_第5张图片

▍基于用户角度的工作流整合

其实上面说了很多亮点,但这点才是关键中的关键。飞书把更多的需求优化倾向于团队成员,而不是管理者,所以它以「即时沟通」为中心,将在线文档、云盘、日历等功能全部整合在一起。作为一款主打「协作」的产品,飞书大大减少了审批和管理的干预,功能衔接流畅。比如你可以在 IM 界面直接创建文档,共同编辑,也可以在文档中进一步讨论细节问题,或是发起一个日程,日程中直接创建一个执行群组……这是一套围绕工作本身而展开的流动系统,更加符合新兴团队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在这一点上,飞书产品理念确实先进,也是服务全球市场的基础。经过六个月的体验,我们决定将核心协作迁移到飞书,完整解决了沟通、日程、文档、项目全流程协作,更适合我们这种扁平 + 远程的协作团队。长期来看,作为字节跳动旗下的协作产品,稳定性和持续投入是完全可以放心的,还有那么多我们认可的优秀产品人在主导研发,未来的产品迭代更新更值得期待。

用过多款团队协作工具后,少数派为什么选择飞书_第6张图片

 

▍未来的一点感想

高效工作和品质生活是少数派的 Slogan,我们一直认为二者是先后关系,而飞书一直传递的产品理念是高效和愉悦,这一点和少数派不谋而合。随着资本热潮褪去,个人和企业的效率都会成为人们的关注点。作为管理者,应该更加注重创意产出而不是流程形式,团队的灵活和高效可能成为新的竞争力。目前来看,传统企业仍然占大多数,但从产业趋势来说,互联网、创意设计企业将越来越多,随着团队成员的年轻化,扁平化,远程工作也会成为趋势,总要有一款先进的协作工具来满足这些需求,飞书是这个趋势之下,值得推荐的协作产品,少数派也会分享更多场景实例和协作技巧,供大家参考。

更多精彩信息,欢迎大家访问飞书官网获取

点此免费使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客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