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同学微信私聊博主,一条1079个字的微信消息。那条一千多字的微信长文的核心疑惑是:读研与工作应该如何选择。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动态,一个拥有几十万粉丝的公众号博主,那条朋友圈大意是:“粉丝多了,肩上责任也大了,需要注意的事情也多了”。
博主写公众号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分享。每年那么多同学都需要找工作,那么多同学想进互联网行业,而在博主秋招准备期间,没有发现一个比较全面的公众号(可能仅仅是博主不知道这样的号而已);或者说准备秋招期间,一个知识点可能要看好几篇文章,东拼西凑之后才能对这个知识点有较深刻的理解。更令人反感的是:网络上有一部分文章是“故作高深”,简单问题复杂化;或者是你粘贴我的,我粘贴他的。
简而言之,为了减少重复造轮子,博主决定分享自己的互联网学习与求职经历,让后来的求职者少走一些弯路。公众号到现在,粉丝数早已不是从前的个位数了,如开头那位大佬发的朋友圈,关注的同学多了,身上的责任也就大了。我的一个观点或建议可能改变屏幕前另外一个同学的人生走向。这并没有像小时候以为的那么酷,手握“生杀大权”的背面是责任。
收到那一千多字的微信长文,博主第一映入脑海的就是责任两个字。今天以公众号文章的方式,回答那个同学的疑问。
鸡汤害人害己。公众号现在不会有鸡汤,以后也不会有。
不确定性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也正是由于不确定性,生活才可以称之为生活。你想想,如果现在就知道未来一个礼拜你每天会和谁在一起、做什么事情、吃着什么食物、经历什么样的故事,如果真是这样,生活将不再有让你的小心脏砰砰砰的时候,当一切都在你的意料之中,生活也就枯燥无味。
我们的努力其实就是使:不确定的东西变得确定或者减小不确定性。另外,生活中也没有一种可以适合每个人的答案,生活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博主只能就某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最终的选择还是得自己给出答案,因为最终还是你的人生啊。隔着屏幕,让对方替你决定自己人生中的最重要的抉择不是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经济学十大原理中前两个原理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从经济学角度看,做出一个决定,自然希望自己的收获更大,或者对以后发展更有利。下面从机会与成本的角度分享博主对读研和工作的相关看法:
感兴趣的同学先看看这篇文章:求职与学历、考研与学历。博主到现在依旧很感谢当初考研的决定以及备考那半年时间中付出的努力:几乎每天都是七点多到图书馆,晚上十点半后回宿舍。通过考研实现了考研前的所有目标:大平台、优秀的同学->心仪的offer,不错的职业起点。
如果以后想走学术路线、高中大学老师,那么恭喜你,不用纠结,你必须读研;如果你是医学、金融、法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会有更好的发展。如果你是技术类专业,问题就复杂了,请往下看。
机会
读研潜在的机会是什么呢?考研基本都是往更好的学校走,更好的学校意味着更大的平台,平台大也就意味着机会多。另外一个重要的点是:好学校学习氛围浓厚、你看到的东西,思考问题的方式、眼界都会不一样。这就是平台的魅力,有的时候并不是名校的学生多么厉害,而ta们所处的环境推着ta们向前。平台、环境也是博主考研的初衷。
现实一点讲,从幼儿园到大学: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在学校整整度过了16年的光阴,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16年就是为了找一个还不错的工作,承担起身上的责任。好的学校/平台可以提供给你:进入大公司的可能性。对普通人来说起点可能与你最后可以到达的高度有关。不信可以回头看看你以前班上的同学,更多时候你可能不觉得ta很聪明或者有天分,但是你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人生轨迹也不尽相同。
作为一个过来人,如果你的本科学校不那么好,比如双非学校,如果你有考研的想法,建议你去考,不要若干年后回过头来看身边同学,后悔当初没有考研,在最该努力的年纪没有选择努力。现实摆在面前,知名企业不会或者很少去双非学校招聘。另外,在大平台能否进入心仪的公司,依旧取决于你的付出与努力。大平台能给你的只是更大的可能性,这个可能究竟有多大,还是取决于你自身,但你至少拥有了这个可能性。对大多数双非学校普通的学生而言,考研的性价比很高,相当于是一个捷径,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超越的是以前的自己。
有些可能还会提到人脉,好学校可能有更优质的人脉关系。好的学校优秀校友也多,各个领域的大佬也多。但是你们身处一个学校是否就意味着你有好的人脉关系吗?人脉其实很微妙,朋友虽不同于人脉,但是两者有着类似的本质。博主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这个问题,古人有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口中的人脉,其实还是逃脱不了上面的后半句,两个地位或者能力相差太多的人应该不会是人们口中的人脉关系,因为两者处于不对等的状态。现实一点说,人们更多的把:“能够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称之为人脉。本质还是与你自身的能量有关。在博主看来,人脉更多的是一种:等/近价交换。朋友之间的疏远,有的时候也与两个人的能量(包括精神和物质)是否在一个level相关。
不容忽视的一个点是,你的生活状态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好的平台->好的学习氛围->不断被环境推着学习、进步->身边也集聚着一起努力的同学、朋友,一起努力->更大进入名企的可能性->名企又是另外一个大平台,从头开始下一轮循环。
另外,读研是另外一次更换专业的机会。如果你对本科专业不太感冒,想换一个领域,读研会是一种成本比较低的途径。身边也有同学通过考研进入了自己想进入的领域。跨专业也分为很多种:可以完全跨考一个不相关专业,比如博主本科的同学:有从电子信息工程考到北师大心理学专业、有工科码代码考进西财法律硕士的朋友;也有另外一种跨专业:比如:从电子信息工程考通信、计算机等类似专业。看到这你可能会想,这一定是大神才能做到。很多同学会问,我六级没过,考研英语能够过线吗?首先这个问题没有答案,能不能过线取决于你自己:有的人没过四六级但是考研英语依旧考出了很好的成绩;有的同学四六级过了,但是考研英语却没过线。没有人知道你是属于上面哪种情况,在问类似问题的时候,在问之前其实你内心其实已经有需要的答案了,更多的是想要通过外界合理化你心中的答案,减小内心的负担。你想想你为四六级付出了多少时间,大多同学连四六级真题都没刷过;但是考研可是得全身心准备,六七个月,付出不一样,两者也就没得比或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六七个月的认真准备远比人们口中的基础重要。更多时候人们可能只是想给自己一个借口:“我四六级都没过,考研英语更没戏了”,你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一个退却的借口,一个通过外界合理化结果,从而逃脱内心自责的机会。六七个月,任何的蜕变都足以发生,只要你想。
最后,如果你想着我先工作,不行再去考研。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不要自欺欺人了,试问每天996的工作+生活琐事+家庭+对象+朋友,你拿什么时间去复习去备考啊。当然你可以辞职全身心考研,这也是可以的,但是大部分人做不到,也不敢,代价太大了。工作后读研,不是没有可能,但这个愿景更大概率会像你脑海中曾经蹦出来,但是没有去做的愿望一样,被永久尘封在你内心某个不见阳光的角落。
成本
读研之前,首先得参加研究生初试以及后续的复试。考研本身就存在落榜的风险。考研是:耐心、韧劲、学习方法、学习时间掌控与规划。基础和天分在博主看来,没有那么重要。大一高数学的在怎么样还是白搭,因为基本忘了,而且期末和考研考的也不是一个东西啊;学的不好也没有关系,考研准备时间有大半年啊。落榜也就意味着你错过了秋招,但是最坏情况也不会太糟糕,因为还能赶上春招。不太建议备考的时候还一边找工作,这样可能导致你秋招工作找的不怎么样,考研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决定了考研,建议全身心备考,不留遗憾。
考上了,与直接参加了工作的同学相比:工作的同学有工资,经济独立,而你还要交学费。其实这些没什么的,三年后你也可以实现经济独立啊,但是三年后他要提升学历就没那么容易了。说到工资,就谈谈经济问题,现在研究生可以贷款交学费,每个月国家会有统一的500补贴,有的实验室导师也会给一些劳务费。不要家里的钱也可以完成研究生学业,何况还有奖学金,电子科大比较qiong,几万一颗的银杏树倒是有几千棵,在UESTC,奖学金比金额较小:一等奖学金10000,二等8000,三等4000,另外一等奖学金中还有一部分可以拿国家奖学金:额外20000。所以啊,研究生花钱可能不是很多,也不用担心再花父母多少钱。
你也可能会想,三年后要是我的工资不如本科就工作了的同学,那我不是亏了吗?三年后,你拿到的工资大概率比工作三年的同学高,研究生学历也更容易进研发类核心部门。退一万步讲,其实呢,最合适的比较应该是:读研毕业后的你,和本科毕业的你之间的比较,和以前的自己比较不是鸡汤,反而是一种最好的对比方式。当然这种对比也不太好进行,如果你选择了读研,你也不知道直接工作三年后的你会是什么样,说到底终究还是“不确定性”问题。但是,可以换个角度想:读研三年你收获了什么,这个其实还是与你在学校的付出有关,也就是依旧存在不确定性。你永远做不到:消灭生活中所有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就是生活本身。在每一个阶段,尽自己所能,做到失败也无悔就好。结果很重要,但是期间如果你做到了“我已经尽力了”而不是“我本可以”,那就可以坦然面对结果了。现实是,如果你能说出“我尽力了”,结果大概率会很好。如果在准备期间注意力过度集中在结果上或者我要是失败了要怎么办,这大多不会有好的结果。博主更倾向于相信:尽人事,听天命,老天爷不会辜负全力以赴的人。
之前有说过考研可以带给你大平台。但是呢,如果你本科的平台就很好呢?亦或是,本科就可以进入到大平台大公司呢?如果本科就可以进入心仪公司满意的岗位,如果是博主大概率不会读研。但是呢,心仪公司、满意岗位的衡量标准还是在你们自己,研究生主要的岗位是:java后台开发、C++后台开发、前端、测试、客户端开发、大数据、算法等一类的岗位,算法岗位最近很火,有HR提到过:“今年算法岗爆炸,存在面试通过但是最终发不出offer的情况,而且不是一家公司。”算法岗位很热门,要求很高,但是今年算法岗位和开发岗位之间薪资差距在缩小,这也在HR那里得到了验证。面试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些本科同学,对于走互联网行业,如果本科就能拿到满意的offer,不建议读研。
互联网公司本科和研究生同一岗位的白菜价相差2k,不要过于在意那2k的差距,就像身边同学也不会完全面向工资编程。2k的差距完全可以依靠日后涨薪追回来。
另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之前的一篇文章:求职与学历、考研与学历,博主当初决定读研的的初衷也很明确:为了更大的平台,最终还是为了进一个心仪的公司。如果博主本科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就不会考研了。当然,每个人的目标都不一样,做决定前你需要明确你的目标,你想要什么,如果你想要的在你本科学历就可以实现,那么就没有必要考研了。
最后提一下薪资问题,上面也提到过,在互联网行业,本科的白菜与研究生的白菜相差2k,具体你能拿多少薪资,和你的面试表现有关,和学历关系应该不大,更多的是和面试表现挂钩。另外呢,不要拿最差的研究生和最好的本科生比较,然后得出读研没什么用的结论,这本质还是一种:读书无用论。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优秀的研究生远比优秀的本科生优秀。也有小伙伴提到学历与以后的晋升相关问题,这个问题博主给不了回答,毕竟博主明年才毕业。但是互联网技术类岗位,博主目前倾向认为:学历与之后的晋升关系不大,技术类岗位晋升看重的应该是技术与绩效,毕竟互联网不同于行政之类的岗位。
如果你最终是想进心仪的企业:首先看你的平台有没有提供这个机会,如果没有但是你依旧想第一份工作有个好一点的起点,那么建议选择考研;如果本科平台够大,提供了进入心仪公司的机会,但是你本科期间不够努力,能力还差一点,那么建议读研;上研究生的同学中有一部分是为了平台,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弥补本科时候没有好好学习,把研究生作为一个缓冲和学历提升的机会。如果你本科就能够达成目标进入心仪的公司,那么没必要考研;如果你单纯是为了名校情节,那很简单,只有考研;如果你想走学术、高校老师,那必须考研。
很多时候,你只需要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现在的你离目标还有多远;如果现阶段你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你的目标,那么需要给自己充电,进一步的提升。
欢迎小伙伴们评论区留言讨论,给出另外角度的看法:现在的你如何看待读研和工作?工作或读研后,你是否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扫描下方二维码,及时获取更多互联网求职面经、java、python、爬虫、大数据等技术,和海量资料分享:公众号后台回复“csdn”即可免费领取【csdn】和【百度文库】下载服务;公众号后台回复“资料”:即可领取5T精品学习资料、java面试考点和java面经总结,以及几十个java、大数据项目,资料很全,你想找的几乎都有
推荐阅读
offer分享(包含offer截图)
全网最全最优全套学习资料
你要找的项目的群都在这了
零基础—互联网学习路线(上)
零基础—互联网学习路线(中)
零基础—互联网学习路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