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窝有大量的海归同学,大家的英文水平让我佩服。这让我自认为还可以的英文水平也相形见绌。不敢班门弄斧,但是本着分享的心态可以把笨办法写出来。之所以写的是外语学习法,是因为我分享学英语和法语的经历,同样是语言,有些触类旁通的地方。
磨耳朵,真的有用吗?
学外语的时候常常听到要磨耳朵:就是要让自己在外语的环境下。现在获取外语学习的途径这么多,不管是美剧还是有声书,甚至在网易云音乐上还有各位欧美男神为你读情诗。
有很多人会在碎片的时间里去听外语。我也是:曾经通勤两小时的时候,路上基本是泡在英文的环境下的。
可是,这些真的有用么?
举个栗子:一首流行歌,可能已经听了几百遍了。可是让人唱出来却并不容易。
同样的,对于我而言,最有用的不是去听抖森在耳边呢喃《When you are old by W.B.Yeats》
而是给我具体的场景:短暂但是能吸引百分百的注意力的。典型的场景就是toeic 的英语听力:给你一段并不难的场景,但是需要关注所有的细节,听取问题并作出选择。除了提高英文能力之外,还能极好的训练自己的专注力。
当然,闭环也非常重要。因为我练习听力的场景都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发生的,到家之后会把自己听的不明白的地方,再反复的看一看,第二天再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听。这样反复一下,就能有针对性的快速提升。
你听写了么?
小时候读书,最讨厌的就是听写:与其说是讨厌,不如说是畏难。
读大学的时候,外教没事儿也爱给我们听写。逐渐领会出其中的奥妙。
我们学语言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误区:
1. 你以为你会了,其实细节没有关注到(动词变位,阴阳性,配合等)
2. 你以为你会了,其实你被自己的大脑骗了(觉得自己懂了,但是却无法真的复述出来)
3. 一篇文章或者是长句子,以为自己听懂了,其实有盲区。而且盲区永远比自己想的大。
以上的这些误区都可以用听写来解决:
1. 细节对了,才是真的会了。动词变位不对,有可能是语法掌握的不牢固
2. 盲区只有在听写检验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这么大。而检验的时候是可以帮助自己扫盲的。可以避免这一次不会,下一次还是不会的情况。
唯一的弱点是:耗时长。
当然,这也会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耗时。
笨办法,但是管用。
我学的法语,在工作中不顶用了
我大学的专业是法语,毕业后在一家法国公司工作,虽然顺利通过了面试,但是在工作后却发现,事情远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我需要长期配合的是一个年长的法国技术专家,而他的英语水平基本不能交流。
我很明白,学一门语言最重要的是要在实战中去练习,可是实战远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聊聊天倒是还行,可是谈论到技术的时候我就傻眼了。那些技术名词我听都没有听说过也就算了,难就难在,翻译成中文我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我把当时能找到的操作指南全部翻译成了法汉对照的版本。然后把不知道的设备或者器材的名称的拿去问技术专家,他给我指点每个名词对应的实物及用途。
久而久之,我知道了大部分的设备和工具的名称,逐渐的对常见词汇烂熟于心。
也在这个过程中构建了信任。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不怕丢脸,多问,多讲,即使带上比划这样的笨办法,最终一定是能学会。
如何让你的邮件看起来就很有文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但是写商务邮件本身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取巧的办法也是有的: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问题《哪些词句惊艳了你的英文写作?》
在这个问题下有很多很棒的答案,常用语却能够让你的邮件增色不少。当然写得多,看得多,自然就会流畅,那些看起来华丽的辞藻也最终能成为是自己的常用语。
彩蛋(配合抖森的朗读,食用效果更佳):
When you are old by W.B.Yeats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