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ing|No.11我的成熟模式

R: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谓“成熟模式图”(maturity continuum),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依赖(dependence)期:围绕着“你”这个观念——你照顾我;你为我的成败得失负责;事情若有差错,我便怪罪于你。

独立(independence)期:着眼于“我”的观念——我可以自立;我为自己负责;我可以自由选择。

互赖(interdependence)期:从“我们”的观念出发——我们可以自主、合作、统合综效,共创伟大前程。

依赖心重的人,靠别人来完成愿望;独立自主的人,自己打天下;互赖的人,群策群力以达成功。

I:

人的成长也体现在心态的成长。体现在三个时期:

1、依赖期:我们将事情的主动权以及决策权交给了他人。我们在重大选择时会把这个问题丢给他人来替我们选择,一件事情的好坏结果我们也常常归咎或者归因于他人的因素。在这个期间,我们很少能真正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判断,他人常常会成为我们鼓起勇气的动力支持。

2、独立期:我们喜欢并习惯于听取自己的声音,独立进行决策。他人的意见或有或无,并不重要。

3、互赖期: 我们有各自的独特优势,但也会认为自己并非全才。所以,我们在面对一个重要的事情时,总是习惯于寻求合作。这除了提到的为了实现能力和擅长领域的互补外,也会是一种情感的需求。

这三个模式,放在一起,一般可以体现出人们的心智成熟路线,从依赖期到独立期或者互赖期。而对于独立期或是互赖期,可能又与人自身的个性和自我认知有关。从能力外显上,有些人适合单兵作战,个人能力很强,协作能力较弱,但从内心需求上看,可能也是由于TA正是出于独立期。所以,我认为需要结合心智发展的成熟度和个性风格来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并选择相对适合自己的行为模式。

A1:

在生活上,每次和朋友聚会,如果有人问我吃什么,或者去哪里吃,我都习惯于回答“随便”;每次找什么东西,我都习惯于问别人在哪里;每次收到一个活动或者生活类的信息,我都习惯于询问别人的想法,也倾向于认同朋友们的判断来做出决定。所以我想,在生活方面,我常常处于依赖期,依赖期的我,其实也是常常不爱动脑子。

在上周和朋友一起吃饭,就是这样的状态,朋友问我去哪里吃?我说随便吧;朋友说,那要不去天一,在我们的中间,交通便利;朋友然后又问我说吃什么,我说随便吧;朋友就问“那你不吃什么”,我说好像都可以;朋友就说那就去吃“绿茶致青春”吧,我说可以啊。结果吃完,我品品觉得也就是还好,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结果实话实说后,朋友直呼和我吃饭太头痛了。

今天刚约了本周到上海和一个朋友的见面,朋友问,想吃啥,结果我的回答没有任何意外的是"随便“。

但在工作上,我会不同,更多应该是互赖期状态。处理工作事务,我习惯于团队协作,取长补短,相互补位。在17年的年会中,我就如此,作为总协调和控制,我充分吸纳了那些有点子,爱玩、会玩的90后负责节目的部分,让懂得技术的同事负责音响和舞台效果,让懂得点餐的同事负责安排酒水和点餐,让行政的同事负责所有物资、奖品的采买,我呢,只负责总体的工作分配、时间进度控制,以及各方的协调和反馈。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1+1>2的效果,每个人也会更轻松一些。

A2:

我还是应该努力在生活状态中尝试从依赖期调整到互赖期状态。所以要不就从本周的朋友聚会开始吧。我应该先确定地点,结合我们两人的位置选取一个相对都便利的地方;然后确定吃什么,可以利用大众点评,在地点附近找找看我都想吃哪些,然后再结合对方可能的口味喜好和需求,然后提供3个方案,让对方选一个就行。

当然,也可以让对方给我3个方案,我从中选一个。这样我可以更少动点脑子,哈哈,符合我可以偷点懒的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ing|No.11我的成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