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书评-如何成21世纪的达芬奇

6请书友们一起学习达芬奇的开挂人生!

让完美成为美的敌人

列奥纳多·达·芬奇 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 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在米兰、罗马、威尼斯等地工作,在法国去世。人类历史上著名的天才和博学者,在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土木工程、机械发明等诸多领域都有卓越成就,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人类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他具有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近乎于疯狂的好奇心、执着敏锐的洞察力。也就是说,达芬奇的天才,是他自己意志力和努力的产物。这也就是为什么达芬奇的成功对于我们凡人更具借鉴意义,也更有可能去模仿。

也许,我们没有达芬奇的天资,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去培养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下一代,去学习达芬奇的一种神奇的技能——把自己的想象变成富有成效的现实。所有人都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东西,尤其是要学习他——如何过了一个富有创意、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成功的一生。

1 尊重事实

有7000多页达芬奇的手写笔记留存于世,我们会在这些笔记发现:达芬奇真的不是天生的超人。他也会像普通人一样在算数中犯错(数学没那么好);他非常热爱几何,但是他并不能熟练运用几何公式;他留下了很多未完成的艺术项目,也留下了很多优秀的论文并未发表;他也像常人一样做了很多白日梦——画了很多永远也无法飞翔的飞行器,也设计了很多坦克,但是这些坦克根本动不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都代表着达芬奇的失败。因为没有被执行的梦想就是幻想。

但是,达芬奇最擅长的就是模糊想象与现实的边界——这个能力也是他能源源不断创新的关键。他在当时就已经预见了几个世纪后,会被发明的东西(飞机、坦克、机器人等)。但是,他在当时并没有去马上去实践他自己这些超前的设计。因为即使他造出来当时他的设计,大部分应该也会以失败而告终。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这里,他没有强行去实践他没那么擅长的事情。他最终留给后世的是超级大艺术家的美名,不是作为匠人的名声。

2 对任何事物充满好奇

达芬奇身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热情十足、拥有甚至偶尔类似于强迫症的好奇心。他在笔记本列举出了数百项他感兴趣、想探索的主题,这些主题中既有高雅非凡的主题,也有俗气到冒泡的主题:从是什么原因导致人类会打哈欠,到怎么去画一个标准的正圆,他统统都好奇。他研究过一个刚出生的小牛带出来的胎盘、一只鳄鱼的下颚、人类的脸部肌肉、新月的光芒以及阴影的边缘。 达芬奇经常会对一些我们视而不见的平常现象感到好奇——“为什么在水中的鱼儿会比在空中的鸟儿更敏捷,按理说应该是相反的呀,因为水比空气更重啊?” “描述一下啄木鸟的舌头。”这些问题解决或者不解决,都不会影响达芬奇去画好他的画。可是,他就是想要知道为什么。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从来没有失去的是一颗好奇的童心。因为孩子看到湛蓝的天空,不仅会欣赏天空的美,还会问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达芬奇的好奇心也不会因为涉及了完全不同的学科领域而止步。他的思想自由愉悦地在各个学科领域穿梭探索,包括艺术、科学、工程学、人类学等等。达芬奇把他关于光与视网膜是知识,运用在他的画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的第一版草稿上覆盖的是他解剖人类嘴唇的绘画。达芬奇很清楚的是——艺术是科学,科学是艺术。不管是他画的在母亲子宫里的婴儿,还是洪水滔天的漩涡,他都在模糊艺术与科学的边界。 一些人是某个特定领域的天才,就像莫扎特之于音乐,欧拉之于数学。

但是,达芬奇的热情在于,他想知道所有他能去探索的事情。这些探索让他对自然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以及对自然规律之和谐有着很深的敬畏。在他的笔记本上,他随手画过头发的自然卷度、水的漩涡、空气的旋转,并且在这些小画的旁边标注着可能可以解释这些漩涡的数学公式。 已经有很多饱学之士,甚至在文艺复兴时期就不乏有其他卓越的画家试图复制《蒙娜丽莎》,但是都未成功。也再没有人在画出《蒙娜丽莎》这样举世名画的同时,还画了无法被超越的、基于真实解剖经验的解剖手稿;以及设计出如何让河流分流的方案;解释了月亮如何反射地球的光;设计了乐器;编排舞蹈、组织盛会;利用化石来反驳圣经中对发洪水的记录。

3 专注的观察力

达芬奇不仅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更拥有犀利的洞察力,他经常关注一些我们很少去注意的事情。在某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他看到一栋楼在闪电发生的当下变得比平时小一些。因此,他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去验证:是否物体会在光的照射下显得小一些。当他看到有四只翅膀的蜻蜓在小河沟上盘旋时,他观察到了蜻蜓如何交替使用自己两对翅膀进行飞行。当他把水倒进碗中时,他会观察水的漩涡如何形成,然后努力去探索漩涡形成的原因。 在达芬奇的笔记本里,他总结出了一个简单方法——如何真正的去观察一个场景:他把这个观察过程比作读一本书的某一页。他认为如果只是囫囵吞枣地读根本没有意义,必须要一个词一个词的仔细阅读。达芬奇的建议是“如果你想对你观察的物体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最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每一个细节,直到在记忆中有一个很深刻的固定形象,再更进一步的观察。”

达芬奇知道想要做好观察,重要的不仅仅是这个初步观察细节的原则,更需要的是耐心。他在画《最后的晚餐》时,经常紧紧盯着自己画作一动不动一个小时,然后才会做一个小小的改动。他告诉米兰的公爵说:“创新需要时间和耐心。”他解释道:“对于很有天分的人来说,有时候在做的最少的时候却对工作的帮助最大。因为他们的所有思绪都被如何更完美的完成工作所占满,而这些想法都是经过他们深思熟虑产生的。因此对工作的帮助更大”。 这跟我们很多人平时的拖延症不一样。达芬奇虽然形式上也是在拖延——但是他会尽可能的搜集所有有用的信息和想法,然后给予这些想法时间来沉淀、酝酿。从而产生最终的想法。

4 在纸上做笔记

达芬奇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坚决贯彻者。他认为如果想要拥有深刻的洞察,必须要有时刻做记录的习惯。在15世纪80年代早期,他刚刚到达米兰,他就开始养成了随时记笔记的习惯。这个习惯跟随了他一生。 幸运的是,达芬奇当时没有足够的钱去买太多价格高昂的纸(当时的纸还很贵),所以他在笔记本的每一页都尽可能塞满了五花八门的涂鸦和简略笔记。这些笔记看起来很随意,可是给后世的人得以一窥达芬奇的每一次精神飞跃。

这些杂乱的内容包括:数学公式、他的年轻男友的画像速写、鸟、飞行器、剧院的廊柱、人体血管的阀门、武器、陀螺、为画画要做的学习计划。这些跨学科的思想的漩涡出现在达芬奇笔记的每一页,给后世的人们展示了一代天才跟随着自然起舞的愉悦思维。 随手在笔记本上记下来自己的观察和想法真的是个很好的习惯。500年以后,达芬奇的手写笔记仍然不断的带给我们灵感和感动。如果我们现在开始记笔记,50年后,我们的笔记会不会给我们的后代带来感动?毕竟到那时候,可能我们发过的Twitter和Facebook状态早就被人彻底遗忘了。

5 纵情幻想

达芬奇的职业生涯的首要活动是:他用自己魔法般的想象力为资助他艺术事业的贵族举办盛会、演出。就像他擅长模糊艺术与科学的边界一样,达芬奇同样擅长模糊现实与幻想的边界。在他的眼中,既可以看到鸟儿在飞翔,也可以看到天使在空中起舞。他既可以听到狮子的怒吼,同样也可以听到龙啸风吟。 达芬奇在不断精进剧院舞台设计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增加透视的技巧、深入了解戏剧演员的动作——他把这些技巧统统都运用在了创作《最后的晚餐》。

有很多他为了戏剧舞台设计东西,经过他精巧的改造内部构造,有一些他天马行空幻想的东西,他之后都做出现实的版本。 很多人都看过达芬奇著名新发明的设计图——螺旋桨飞行器,一些人认为他当时的目的就是为了设计一个真正的直升机。可是我认为,这个设计很有可能是当时达芬奇对舞台设计的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个设想可能在当时是为了推进人们想象力的极限。可是这个设计在接下来的五个世纪,为工程师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灵感。

6 保持孩童般的惊奇

达芬奇作为一个成年人,却从不缺少孩童的奇思妙想。从实际意义出发。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去思考如何分流一条河,或者如何设计一个飞行器。我们平时都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但是即使我们尝试思考,并且哪怕做一些失败的尝试,这些尝试也会远远拓宽我们的思想边界。

现在,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个这样的世界——鼓励每个人都“术业有专攻”,不管是学生、学者、工人、还是其他专业人士。而且这些年,这个世界在大力鼓励学习科技和工程学,而且很多人都宁愿相信未来的工作一定是属于善于写代码、懂编程的人才,也不愿相信未来的工作会是与创新有关的。 但是真正的创新者都是深刻理解艺术之美和科学之美的人,并且不会对这两者做明确的区分。当爱因斯坦在探索“相对论”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他经常会用自己的小提琴奏响一曲莫扎特。爱因斯坦曾说过,音乐总是可以帮助他去理解宇宙的和谐。

7 兴趣广泛

一些人是某个特定领域的天才,就像莫扎特之于音乐,欧拉之于数学。但是,达芬奇的热情在于,他想知道所有他能去探索的事情。这些探索让他对自然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以及对自然规律之和谐有着很深的敬畏。在他的笔记本上,他随手画过头发的自然卷度、水的漩涡、空气的旋转,并且在这些小画的旁边标注着可能可以解释这些漩涡的数学公式。

已经有很多饱学之士,甚至在文艺复兴时期就不乏有其他卓越的画家试图复制《蒙娜丽莎》,但是都未成功。也再没有人在画出《蒙娜丽莎》这样举世名画的同时,还画了无法被超越的、基于真实解剖经验的解剖手稿;以及设计出如何让河流分流的方案;解释了月亮如何反射地球的光;设计了乐器;编排舞蹈、组织盛会;利用化石来反驳圣经中对发洪水的记录。

8 使于细节,穷追到底

在科学方面,达芬奇是罕见的大发明家,而在哲学方面,他亦有自己深邃的见解和睿智的远思。 那时,人们学习科学知识时,也只是像读《圣经》一样去学习亚里士多德理论,只相信文字记载。而达·芬奇则旗帜鲜明地反对把过去的教义和言论作为知识基础的治学态度,他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

他曾直说: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同时,实践应以好的理论为基础。 热衷于脱离科学而专搞实践的人,正如一个水手,登上了一条没有罗盘、没有舵的船,永远拿不准船的方向。

9 列出任务清单

1496年的普通一天,一位意大利人在他的笔记本上,写下这一天他计划去做的事(To Do List):

1.测量米兰及其郊区。

2.请教数学老师,怎样把三角形化为(相同面积的)正方形。

3.请教Giannino the Bombardier,费拉拉塔楼没有洞眼的外墙,是如何建造的。

4.问Benedetto Protinari,佛兰德人如何冰上行走。

5.请教专家,如何修复伦巴第式的水闸,运河和磨坊。

6.按照法国人Giovanni Francese传授的方法测量太阳。

令人惊讶的是,他在这一天把上述事情全都做完了,第二天的待办事项清单(To Do List)又是一页全新的内容。我们每天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每天都是忙、盲、茫的你有列任务清单的习惯吗?

有人说,列奥纳多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场伟大的文艺复兴。他为何能有如此之大的创造力?最明显的一点应该是他那无与伦比的好奇心了。列奥纳多的确是一位天才,历史上没有几个人真能配得上这个词。但即使不能拥有与之比肩的才华,但我们依然可以向列奥纳多学习:保持好奇,不断好奇。不要让成长带走我们的初心,更不要让孩子们如此。也许你该明白一点: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有用,有时求知的过程就会让你的人生多姿多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樊登书评-如何成21世纪的达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