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实验室为什么要加强基于硬件的创新?

最近因为中美贸易战,大家都在谈要在源头上进行创新。我自己在空闲时候也思考了一些,这里跟大家交流分享一下。

前几年,软件定义比较火得时候,小赵总让实验室论软件定义一切SDX,我当时也参与了。我经过调研思考,认为:

  1. 软件是程序、配置、符号,对硬件起管控作用,利用硬件发挥功能。
  2. 可以看出,软件起管理作用,硬件才是功能的主要提供者。
  3. 早期呢,硬件处理能力低,很多功能的提供都需要专门的硬件设计,例如MP3.
  4. 后来,随着硬件处理能力越来越高,通用处理芯片开始出现,因为硬件是通用的,所以软件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也就是越来越可以软件定义。
  5. 我的结论是,未来真正通用的芯片出现,软件起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大,达到软件定义一切的共产主义社会。
    当时,因为是命题作文,得出这个结论,我自己也挺高兴,因为我们都是做软件的吗。

再后来,具体来说是今年贸易战发生之后,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这个结论不对,自己打了自己脸。不对的原因在于硬件能力的提升并不是无条件给你的,背后一个叫硬件厂商的人。这些硬件厂商很显然不是活雷锋。
首先,硬件厂商对市场的规划能力之强,硬件能力提升之后,能对哪些行业造成影响,他比我们清楚。以至于软件厂商都是硬件厂商的赚钱工具,软件厂商做软件,捎带着帮他们卖硬件。软件厂商赚了钱,他们赚了更多的钱,最后的赚钱方式莫过于发动一批人帮你赚钱。
其次,硬件能力的每一步提升都在其规划之内,想想Intel不会把最新技术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上,而是慢慢释放,一波接一波进行收割,赚你的钱。
最后,既然多样性是硬件厂商利益最大化的必然之路,就是硬件通用度足够,我们就只需要一台设备。鉴于此,那么他们就没有动力研究更加通用的芯片。所以真正通用的芯片永远会是未来。
回到我的主题,实验室如何基于硬件的创新,我觉得:

  1. 要承认软件能力依赖硬件能力的事实,关注硬件的动态与发展。目前,像人工智能芯片、电池技术都是现在的热点。显然,我们在这方面关注程度不够。
  2. 在引进人才方面予以考虑,并成立一些微团队,促进硬件的学习和交流。

明局暗局,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业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