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深和京沪深的朋友们

by 影秋千

京沪深和京沪深的朋友们_第1张图片

上海和上海的朋友 | 我不想过一眼看到头的生活

和我一起在阜阳读书的闺蜜清是上海人,因为父母下乡她从小就在北方长大,大学才回到上海读书,我在大学暑假的时候去找清玩,第一次来到了上海这座城市。

高耸林立的东方明珠,波澜壮阔的黄浦江面,车水马龙的淮海路,橱窗里是数着几位数价格的衣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蛋糕房里是诱人赏心晶莹剔透的甜点美食,地铁匆匆而行的女孩都打扮的时尚年轻,弄堂里的阿妈拎着菜篮子也不忘把头发梳的一丝不乱。

2003年的上海,我第一次见到它的样子至今想起来,对于一个在北方小城市呆了二十年的女孩子来说,它依然打开了我从未见过的世界所留下的大城市的繁华想象。

它时尚,快速,年轻,像一个美丽性感的女神,吸引着更多小城市的人对它趋之若鹜的追逐膜拜。

因为清是北方长大的上海人,她性格里有着北方的直爽和南方的细腻,对于很多人说上海人骨子里的傲娇排外偏见的事情,我并没有确切的感受。

我每次去上海玩都会住在清的家里,她在上海有父母留下的房子,虽然不大,但是住的很方便踏实,那个时候的我并没有对房子有太大的感觉,我心中的房子就是家,而上海的房子和每个地方的房子一样,拥有就是住的。

2006年,尚在上海租房子找工作,我去看他,他说租的地方太小等以后买了房子再带我去玩,在我一再要求下,我第一次见到上海的群租房。

很多年轻的男男女女居住在被隔着一间一间的群租房里,他们共用同一个卫生间,每个房间里都简单到只容得下一张床一张桌一列柜,阳光透过窄窄的窗户洒进卷翘着的地板纸上,我看见伏在电脑前面的尚目不转睛的在网上按序排列月薪价格找工作,眼睛里透着金钱装满的欲望梦想,头也不抬的说,我以后一定会在上海买房子的。

在十几年前的消费水平,肯一个月花去两千块租一间不到十平米的房子拼命挤进这个城市的人,都是怀揣着梦想在生存线上挣扎,我当时觉得住在那里的人简直都疯了,幼稚的我并不知道今天的上海房价早已突破六位数的单价。

2016年,我再见到博同学的时候,他已经举家在上海开始了第三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挣得盆满钵满的时候没有买房子全部投入第二次创业,结果一下子回到解放前,作为一个上老下小的中产,他经历过最有钱的时候随便花,最穷的时候在超市捡打折的菜叶子往肚子里咽。

温顺善良的妻子一直在身后默默支持,孩子也培养的乖巧懂事,但是这个年纪还没能在上海买套房子成了内心最深的痛,我说都十万一平米了,不如回老家,肯定过的自在。

他说就因为十万一平米了,如果不创业博一把,靠工资永远都在这个城市买不到房子了,小城市很好,安稳节奏慢,但是我不想过一眼看到头的生活。

“我不想过一眼看到头的生活”,上海这座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带进无数年轻人的梦想,再像碎纸机一样不停的把梦想碾碎,唯有这些凭借不想过一眼看到头的生活之信念的勇者,一次次的拾起碎片又一次次的拼补,在大浪淘沙的汹涌拍打下还是留在了这个城市。


北京和北京的朋友 | 为了孩子

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第一次去北京住在娟儿的家里。和清在上海是回到了家有自己的房子一样,一毕业就顺利结婚的娟儿也从来没有面临过租房的囧境。

当时北京给我印象太适合居住了,当我还在苏州宁可省一半的公交费多等一会坐一块钱的普通车的时候,北京的公交竟然只要四毛钱随便坐;当苏州的一个园林要一百二十块的门票,进去都要多呆半天否则早点出来都觉得亏的时候,偌大的北京颐和园逛上一天都逛不完也才三十块;当江南的小碟小碗都窝在大盘子中间一顿要点好多样才能吃饱的时候,北京北方特色的餐饮盘盘都霸气的带着平易价格好吃到爆。

北京果然是靠近祖国的心脏,集全国之力贴补一个首都带来的福利,让更多的人想涌向这座城市多享受点亲妈的温暖。

娟儿说,你来北京呗,北京的男人都又高又帅又爷们。她说这句话的时候都两眼放光的后悔结婚早了的模样,可是我还没再去北京她就卖掉了一套房产全家移民去了加国。

因为浓烈不散的雾霾,因为无法放心的饮食,因为成了妈妈的她再也不会把自身所谓理想放在第一位,她需要给孩子更好的环境成长,她放弃了北京多年积累的工作,人脉,亲朋,如今看来,这未必是个坏的选择。

正如今天的我们看到的一样,农村人在往城里跑,城里人在往京沪深跑,京沪深的人在往国外跑。

2016年,我再来北京,这座城市已经没有了八年前初初踏入的亲切感,和所有城市的的车司机一样,他们也会在堵车的时候用儿化音的京片子抱怨着生活压力;在蜘蛛网密布设计的地铁线里,也会在暴雨来临的时候,因为落水问题而停运,到处都是积水没脚;在三里屯后海灯红酒绿的酒吧里,弹吉他的歌手还是会唱许巍唱朴树唱崔健,再难找到新的声音证明着摇滚的存在。

我也是这一年又见到了彦,她邀我去她家里,我说还是出来聊吧,在家里聊天总觉得拘束。我们在一南一北相隔数年的距离拉近在北京,却互相羡慕彼此和彼此所在城市的生活。

她羡慕我的单身生活,我羡慕她的家庭温暖,她羡慕我的自由自在,我羡慕她的夫环子绕,她羡慕南方湿漉漉的空气,我也羡慕北京首都光环,我们的话题最后都落在了房子这个人到中年必须要面对的话题。

同样是为了孩子,身为一个母亲本能的想带给她更好的未来,因为错过买房时机,眼看孩子要面临的就学压力,她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争取一套学区房带来北京的户口,和普通人一样,这套学区房不仅把上一代人的积蓄抵押进来,同时也将要透支她几十年的未来。

我离开北京的那一天看着车站拥挤的人群,有人因为怀揣梦想一脸欣喜的涌入这个城市,也有人因为压力一脸茫然的离开这座城市,他们互相擦肩回望,各自安好。


深圳和深圳的朋友 | 人生走到了一个输不起的节点

2007年因为在香港出差,我经常会坐一个小时的火车去一桥之隔的深圳和同学一起玩。

过了罗湖那一座桥,就是深圳了,它没有香港那么繁华耀眼,却因为属于内地不用港澳通行证的证明,显得离家更近一点。

这个城市不像北京上海本身有着历史文化的积累,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它从建立起来就奔着金钱物欲的发展,它汇聚了全国各地抱着发财梦而来的老老少少,它有世界之窗,有最早的欢乐谷,有当时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高尔夫球会,却唯独没有它的历史和文化。

毕业两年的时候,大家都还很穷,早早结婚的同学不得不把孩子丢在老家,夫妻共赴深圳赚取相对其他城市更高的收入,同样也依然面临着比其他城市更高的生活压力。

不敢怀孕,不敢生孩子,生了以后不敢在深圳养孩子,不敢把父母带过来团聚孝敬,生怕产生更大的生存压力,他们个个是高学历出来的优秀人才,却也和上一代的农村孩子一样,在青春年纪里来到这个城市打工,希望挣取更多的收入贴补。

和香港一桥之隔的深圳,早已经历改革开放应有尽有,当时的房价就已经是他们望尘莫及的数字,人生如果不是中彩票几乎都是做梦才能买得到,所以他们大多数人都不敢在那个城市留下来,很多人最后都换了一个城市,深圳变成了他们年轻时候曾经路过的地方。

因为我们的人生走到了一个输不起的节点,谁也不敢把赌注放在百万千万无法承受的未来里。


最近又有很多帖子说到北京的房价和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让我也想到了我看到的京沪深,以及来过这些城市和正在这些城市里拼搏的朋友们。尽管我不在一线城市里,也在靠近上海的苏州一年一个发展的模样里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

十多年前的我们,从小地方一腔孤勇的来到大城市,希望过上自己渴望的生活,希望爱上转角相遇的那个人,希望享受大城市高速发展的便利,希望有机会有平台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想呆在那个处处要靠关系权利,没有更多就业发展,和道人长短的街坊邻居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地方。

我们为了得到渴望的生活,不停的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我们经历了大城市给予的无数刁难,甚至偶尔会遭受外地的歧视和排挤,我们不停的往这个城市寻找安全感和栖息角落,希望在这里生根发芽,为这个城市创造更美的环境,也希望后代得到更好的生活。

可是每个人所生活的环境啊,从来没有欠过我们。工作,感情,父母,房贷,健康,谁也不曾在所处环境里完全轻松赢过,工作好不容易爬到最高处的人也害怕孤独找不到合适的伴侣,夫妻恩爱的人也因为没有赶上房地产的上一波还挤在狭小的房子里,拥有好几套房子的人可能也因为健康压力背负身体的债务。

我们可能永远活在被别人羡慕的角色里,小城市里的人羡慕大城市的先进繁华,大城市里的人也羡慕小城市的安稳悠然,国内的人羡慕国外安全的空气饮食,国外的人也何尝不羡慕在国内家人团聚的其乐融融。

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写道:由于内心迟钝造成的虚假宁静,根本不值得羡慕,它只会使我们更加虚弱,愈发难以应付外界的变化。我们总觉得是城市不好,社会不好,国家不好,命运不好,可能不过是人心的欲望难填,重要的是用心过什么样的生活并朝之努力。

愿生活不负你的努力和内心的光明,无论在哪里。

作者 |影秋千

公众号 |影秋千 (yqq_caoying)

原创作品声明 | 转载请联系平台作者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你可能感兴趣的:(京沪深和京沪深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