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文景
由于疫情冲击导致的净利润的下滑,正在成为所有豪华汽车制造商的“噩梦”。继宝马、奥迪、雷诺宣布大规模裁员计划后,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戴姆勒集团也宣布超10000全球裁员计划。此前市场还传出宝马和戴姆勒“分道扬镳”——终止自动驾驶合作,这个五年计划距离正式签订合约尚不足一年时间宣告流产。自疫情以来,今年戴姆勒公司股价已跌去近30%。截止6月22日,戴姆勒报收36.71欧元,日跌幅0.42%。
戴姆勒启动全球大规模裁员计划
据德国媒体报道,戴姆勒集团预计在2025年年底前再裁员10000人。此外,戴姆勒集团计划将其IT服务外包出去,同时缩减研发部门岗位。截至发稿,针对此次“新的成本缩减计划 ”是否将再次波及中国市场,奔驰中国方面尚未做出回应。
去年11月,戴姆勒集团曾发布裁员声明,表示到2022年将全球裁员至少10000人,以削减14亿欧元开支。其中10%的管理人员将被优化,同时扩大提前退休计划,并提供买断方案以减少德国的行政人员。彼时,裁员波及到中国,北京奔驰近百名外籍专家涉及其中。“外籍员工的情况我们确实不是很了解。”当时北京奔驰方面这样表示。
而最新的裁员计划,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缩减成本举措。据悉,总计 2万人的裁员数量,相当于戴姆勒目前全球员工的 6.6%。
除了已经明确的裁员计划,今年4月,戴姆勒还曾发布了一份降薪声明——未来3个月公司监事会成员将降薪20%,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薪资则将下调10%。不仅如此,受集团缩减成本影响,奔驰品牌Mercedes me北京三里屯体验店也将在本月底谢幕。
戴姆勒股份公司的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全球第二大豪华车生产商、第二大卡车生产商。公司旗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用车、戴姆勒载重车和戴姆勒金融服务等四大业务单元。
在疫情影响下,戴姆勒集团损失较大。财报显示戴姆勒集团在2020年第一季度中销量、利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2020年第一季度,戴姆勒集团销量为644300辆,同比下滑17%;营业收入为372亿欧元,同比下滑6%;息税前利润为6.17亿欧元,同比下滑78%;净利润为1.68亿欧元,归属于戴姆勒股东的净利润为9400万欧元。公司曾公开表示,将在第二季度陷入亏损,分析师预计其亏损将在20亿到30亿欧。
戴姆勒和宝马“分手”
还是“分手”了,虽然之前就不太看好,却没想到结果来得这么快。
6月19日,梅赛德斯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和宝马同时发表声明,宣布即日起暂停双方就自动驾驶和高级驾驶辅助功能研发的相关合作。事实却证明,
这个五年计划距离正式签订合约尚不足一年时间便宣告流产。
“考虑到费用成本,以及目前的商业及经济状况,现在并不是好的合作时机。”双方强调,“未来很可能会恢复合作”,或者“将继续在其他领域进行密切合作”。
西部证券电动智能汽车首席分析师王冠桥表示,“自动驾驶对资金需求较高,企业的投入压力都很大。”中融创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鹤表示,“自动驾驶作为传统车企转型的一个方面,两家都有需求。不过,今年开年以来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其实,除了疫情关系,戴姆勒与宝马的“相爱相杀”由来已久。
无论是戴姆勒前任首席执行官蔡澈博士退休时宝马放送的“蔡澈终于可以开自己喜爱的宝马了”的广告,还是宝马建厂一百周年时戴姆勒祝贺的“你们终于100周年了”的调侃,双方之间的一时“瑜亮”情节,人尽皆知。
不过,当这对老冤家面对来自硅谷、软件研发实力强大且投入资金几乎不见底的造车新势力的挑战时,放下成见、握手言和自然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2019年2月,为了分摊高达数十亿欧元计的巨大研发成本,戴姆勒和宝马共同对外宣布双方已就L3/L4级别的高级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研发结成战略联盟并已签署谅解备忘录。同年7月,双方正式签订长期联盟合约,计划共同投入超过1200名研发人员以确立包括传感器接口、底层代码等在内的高级驾驶辅助软件架构,并计划建立双方共享的大数据中心。雄心勃勃的戴姆勒和宝马甚至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计划表:在2024年将首版共同研发的自动驾驶软件应用于两家的乘用车上。
“考虑到建立共同技术平台带来的巨大开支以及当前的商业和市场情况,现在不是(继续合作)的正确时机。”两家车企在公告中提及的市场情况,无疑便是新冠疫情。
宝马、大众、雷诺等纷纷加入裁员大军
不可否认,疫情对全球和欧洲车市带来的冲击比大多数车企预计的更为严重和深远。
4月中旬以来,日本日产、本田、丰田先后宣布将对美国分公司裁员,裁员总人数超过3.2万。而在5月底,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全球第二波车企裁员潮在欧洲拉开大幕。英国的超豪华品牌宾利(Bentley)、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迈凯伦(Mclaren)们更是首当其冲。就在6月初,作为1000万英镑成本削减计划的一部分,阿斯顿 · 马丁宣布将裁减至多500个工作岗位,约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0%。而宾利英国大本营“自愿”裁员1000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且不排除未来强制裁员的可能性。6月17日,沃尔沃集团也表示,计划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4100人。其中,顾问人员将占此次裁员人数的15%左右,瑞典地区将裁员约1250人。
近日,德国汽车巨头宝马也启动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裁员计划。据法新社报道,由于疫情流行导致需求大幅下降,宝马今年将削减6000个工作岗位,并大规模取消临时工和短时合同,同时冻结与竞争对手戴姆勒集团的大型自动驾驶技术合作。这波裁员将通过解聘、提前退休、短期员工不续约和遇缺不补等综合方式实行。该计划将在6月份正式公布详情。此前,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宝马已将3.4万名员工调整为短时工作制。
今年5月份,宝马预计,疫情最严重影响将在第二季度显现,该公司将在第二季度出现亏损。宝马集团CEO齐普策当时警告称,尽管中国车市出现反弹,但欧洲和美国的需求复苏非常缓慢。齐普策认为,对于2020年的预测“看起来黯淡”,2021年也不确定。
宝马中国相关人士20日表示,公司主要是对快退休的鼓励提前退休,25岁以下的鼓励去读书上学,公司会给一定费用支持而且保证毕业了再回公司上班。另外,还有一些措施是根据德国的劳动法,延长在职人员工作时间,减少临时工和额外雇员人数等。有媒体援引上述相关人士的话称,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控制2020年的员工总数,今年年底时人数应该比去年少些。
除了戴姆勒、宝马外,大众汽车公司的子公司奥迪也制定了裁员计划,打算到2025年裁员9500人;大众曾表示,将在今年第二季度陷入亏损。而法国汽车制造巨头雷诺也在不久前宣布裁员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在全球范围内宣布裁员1.5万人。
欧洲汽车行业遭遇疫情寒流
疫情使得本来就不太景气的欧洲汽车业雪上加霜。多元化金融信息提供商IHS Markit最新报告指出,预计今年全球汽车销量将下降22%至7030万辆。其中,美国销量预计同比下降26.6%至1250万辆,将是2010年1160万辆销售以来的最低水平。预测在西欧和中欧地区,全年汽车销量将下降24.9%,至1360万辆。不断萎缩的汽车市场、向电动汽车转型的高昂代价和成本,以及欧盟对二氧化碳过度排放的更加严厉的处罚措施,都已经开始侵蚀汽车行业。
欧洲汽车生产商协会(EAMA)发布的数据显示,欧洲5月份新车注册量为62.4万辆,同比下滑57%。据预测,今年全球汽车的利用率将远低于50%。预计包括乘用车、公共汽车和卡车在内,欧洲今年的汽车产量将至少减少250万辆。其中,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德国将至少减产61.5万辆,西班牙将减产逾45万辆。
在车市寒冬之下,两大汽车巨头的裁员是意料之中的举动。欧洲汽车生产商协会表示,欧洲260万汽车从业人员中约有44%受到疫情影响,仅在德国就超过55万人。
据统计,欧洲工厂因为疫情平均停产时间为30天,其中疫情最为严重的意大利和英国达到41天,但瑞典仅为15天,该国不像欧洲其他国家一样受到同样的封锁限制。
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欧洲汽车工厂已停产数周甚至数月之久。据《欧洲汽车新闻》报道,目前欧洲汽车工业已按下重启键,但很少有企业能恢复至疫情前的产能,行业前景令人担忧。
大众表示,该公司在欧洲的所有工厂均已恢复运转,但产能只能维持在疫情前的60%到90%。雷诺也表示,包括摩洛哥和罗马尼亚在内,该公司旗下所有工厂业已恢复生产,但为了与市场需求同步,部分工厂已从3个生产班次减少至两个甚至一个。戴姆勒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表示,该公司旗下所有装配和动力总成工厂从本月初开始已“逐步恢复”生产,并正在“灵活地”提高产量。而标致雪铁龙旗下位于法国东部索肖的工厂,今年夏天将正常开工。据业内专家预计,欧洲约有90%的汽车工厂已恢复运营,但平均产能仅为50%。出于对疫情的担忧,汽车制造商将难以恢复至原来的产能水平,但他们可以改变轮班模式,利用某些措施恢复至正常状态。
戴姆勒与中国的合作
宝马中国相关人士20日表示,公司有关措施并不涉及中国市场。而戴姆勒、大众等公司目前并没有透露裁员计划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目前,戴姆勒旗下的奔驰公司在国内有6个子公司。
2005年8月,戴姆勒与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生产梅赛德斯-奔驰E级和C级轿车;2007年6月,戴姆勒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双方各占50%的股份共同合资组建福建戴姆勒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梅赛德斯-奔驰威霆/唯雅诺和凌特轻型商用车。
2010年5月27日,戴姆勒与中国汽车企业比亚迪正式签署合资协议,成立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双方各占一半股权。
2012年2月18日,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戴姆勒和福田汽车终于喜结连理。
2018年2月23日,吉利集团以约90亿美元价格收购了戴姆勒9.69%股份。
2018年7月,百度与德国戴姆勒宣布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等领域深化战略合作。
跷跷板效应显现?
汽车不行了,而自行车却卖火了
疫情时期人们出行模式的转变,掀起了自行车热潮。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加大力度鼓励居民恢复骑行和步行的传统,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出行物理隔离。这样的政策导向基本都是在低碳经济、绿色出行的政策框架下进行的。同时,一些欧洲国家出台自行车补贴,鼓励民众骑行相关政策,也促进了自行车销量的增加。比如,意大利政府已批准向购买自行车的消费者提供自行车售价60%的“绿色”补贴,最高补贴限额为500欧元,人口大于5万的城市居民均可享受此项补贴;法国政府制定了2000万欧元的资金计划,为骑自行车通勤的员工提供每人400欧元的交通补贴,每人还可报销50欧元自行车修理费;德国柏林市政部门重新规划道路标识,扩充临时自行车道,限制机动车司机在自行车专用道停车等。整个欧洲自行车销量都在大幅增加,很多国家出现售罄情况。作为世界自行车第一生产大国,中国5月份自行车和电动车对欧洲出口量暴涨,就连上万元的“土豪”自行车也被抢购一空,生产厂家加班加点,自行车的订单仍然排到了1个月后了。
从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获得的数据来看,今年与去年相比,自行车在5月西班牙市场销售额增长超过22倍,意大利、英国也增长了4倍左右,俄罗斯自行车销量高达去年同期的60倍。电动滑板车的销售额也大幅度增长,意大利上涨近9倍,英国上涨近8倍,法国增长380%,西班牙也增长了280%。
电动车Janobike品牌创始人李小龙表示,自从复工以来,销售额一直在增长,月环比增幅达30%-40%。自行车SAVA品牌负责人郭振鹤也表示,4月份以来的订单环比增长30%以上,产量很是吃紧,原本3天以内就可以发货,现在至少要等上一周。工厂出不来货,卖家发不出去,买家收不到货。
电动车生产线也是应接不暇,Sheng Milo品牌公司负责人何冲表示:“工厂工人每天加班到12点,但那些订单都出不来,仍然排到了一个月后。催单的人很多。”据他介绍,他们正在紧急招工,也计划将厂房面积和工厂的规模都扩大一倍。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中国自行车年产量占世界年销量约50%。截至去年,中国自行车、电助力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出口已超过10亿辆,进入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自行车出口5251万辆,出口额为28.5亿美元。如今,欧美自行车市场的火爆景象迅速传导至中国股市,包括上海凤凰在内的A股市场自行车概念股,6月初,一度实现集体大涨。
编辑:舰长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 “在看” 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