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师和校园欺凌

关于老师和校园欺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果作二元分类的话,我对学校教育是个悲观主义者。记得小朋友刚上小学时,我想的是,在漫长的学生生涯中,她能不能遇上优秀的老师不说,只希望少遇上几个渣。教育是一件主要靠家庭的事。

一入学,学校便给一年级的家长们写了一封信,重点表达了双方要多沟通理解的意思,其中举了一个很长的例子来说明校方的观点。

某学生从外地转学过来,没有学校的校服,但学校每天出操要求必须着整齐校服。家长去买校服,暂时缺货,又去找人借,但因初来乍到,认识的人不多,短时间内也没借到。第一天出操时,学生穿着自己的衣服去了,结果被严肃批评了。

家长找学校评理,让我惊讶的是,这封给家长的信中学校对当事家长表达了极大的不满。学校理直气壮地说:无论有什么理由,都不能破坏出操统一服装的规矩。否则,学校很难管理。至于具体到这件事的处理,在没有校服的情况下,不出操就行了。

我把信来回看了几遍,确认校方的逻辑的确如此。通篇看下来,没有一句话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就这件事情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完全成了学校和家长的博弈。试想,一个刚转学的孩子,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和老师,与众不同的服装,出操或者不出操,都会让他格格不入,选择权真的在他吗,他的压力不大吗?这时候的一通批评,孩子要如何消受?

我只能告诫自己,万一女儿碰上了类似的情况,千万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去辩驳。在正式进入社会之前,学校是个初级试练场,我不能剥夺她认识三维世界复杂面的机会。

好在女儿运气不错,渣虽然有,认真负责的老师仍然是主流。

后来,另一件事让我突然意识到学校与家长的认知确实存在一些天然的沟壑。了解这一点,或许能解开不少疑惑。

我在微博上关注了一名老师,暂且叫她王老师吧。她写一些日常与学生相处的点滴以及心得感悟,文笔清新,看起来有想法有责任心,我还向朋友圈推荐了她。结果有一天,她让我大跌眼镜。

她的微博中讲了这样一件事,以说明老师多么有责任感。她的同事班上有个学生的卫生习惯不好,经常不洗澡不洗头发。老师提醒过几次也没效果。于是老师在班级家长群中@了那孩子的家长,说你家孩子不洗澡不洗头发,头发上都有异味了等等,以督促家长改正孩子这个毛病。

和往常她的微博受到的热捧不同,这篇微博下面的评论几乎一边倒地指责这位老师的做法是对家长和孩子赤裸裸的羞辱,不负责任,不能接受。王老师没有料到这种情况,作了很多辩驳与说明,但无法扭转大家的反感。最后她删了这条微博,说她的同事处理方式可能有些不妥,但出发点是好的。这明显只是在评论的压力下作出的妥协。

有人说医生会对生死麻木,难道老师的情感神经也会加粗?

长期的校园管理体系已经让学校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文化,是非黑白也有了自己惯常的套路。这套路,也许与家长平常的观念有些差异,却是在学校这个大群体中获得认同的。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不同的群体中都是存在的。相似的环境和教育,更易形成群体认可的价值观。反之亦然。群体越专业,与常人的认知差异可能越大。就像前年网上热议的那件衣服,是蓝色还是白色,在不同的人眼睛里截然不同,分歧是天生的。

半年前中关村二小的校园欺凌行为,很可能最开始在学校的眼里就和家长看到的不同。校方看到的是玩笑,对孩子一方却可能是噩梦。而前些日子安徽太和县一女生被校园暴力的事件,学校知情,但既没有处理也没有告诉家长,如果不是被曝光,很可能不了了之。

我自己小时候是经历过校园欺凌的,清楚地知道老师的校园和我的不同。

小学三年级时,我转学到了新学校。老师看我入学考试成绩不错,就给我安排了一个成绩很糟的男生当同桌。开学没多久,这位同桌就开始不安分了。上课时,只要老师看不到,他就一拳一拳地打在我胳膊上。

我是一个遵守纪律的学生,上课不讲话不做小动作,只好任他打。我的不反抗让他的拳头更重了。于是,我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严肃地批评教育了他,让他珍惜跟一个好学生同坐的机会。

他只老实了两天,便故态复萌,甚至还挑动坐在我后面的男生一块动手。那男生时不时地就冲我后背打上一拳。

我又一次告诉了老师,老师又批评了他,然而这次毫无效果,一回教室他就动手了。

原来老师不是万能的……就算我告诉家长,结果也还是让老师处理。这让我不知所措,每天上学压力都很大。

有一天下课后,我拿了卷子在看。平时一下课就跑出去玩的同桌没走,也在看自己的卷子,看着看着就骂着给了我一拳。忽然间,我怒上心头,一把拽住他又捶过来的拳头使劲一拉,将他的上身扯过来,把那猪头狠狠地按到课桌下用腿顶着,然后一顿胖揍。怒气随着重重的出拳消散了,他吱哇乱嚎着逃窜出了教室。

理智一回笼,我立刻有点担心,这个男生比我大两岁,又高又大,他要是跑回来跟我打架,我是要吃亏的。但是,我决不后悔打了他。我想,就算打不过,气势上也不能输。于是,几分钟后,当他逡巡着来到教室门口时,我鼓着气恶狠狠地瞪着他。出乎我意料的是,他脸上立刻露出害怕的表情,叫了一声“唉呀吓死人了”,又逃出去了。

那一刻,我放松下来,再也不担心了。原来解决方法如此简单。以后,他们俩居然老老实实地再没动过手,枉费我做足了拼命的准备。

有一日,我在上学路上看到那男生背着书包从他家跑出来,像有人在追他似的,然后我便听到有女人的哭嚎声从他家里传出,一声声“打死人了”伴随着沉闷的拳头击打声。我猜那是他的父亲在揍他的母亲。

再后来,我又转学了,作为新生又经历了与以往类似的情形,我再也没向老师求助过。每次,我都闷着头一声不吭地冲过去,狠狠地打一架,不论对方是一个还是一群男生。也许因为我是女生,也许因为他们终究是学生而不是社会上的混混,打完一次后,他们发现我不像看起来那么好欺负,就不再惹我。

在老师们的眼皮子底下,各种欺凌是真真切切地在发生的。我曾看到班上最瘦弱胆小的男生痛苦地哭泣着,一次次扑向班上最高大凶猛的男生,想要撕扯他。那个男生只是哈哈地笑着单手将他推倒在地。原来那个大男生当众脱了那个小男生的裤子。上课铃响,老师进来,叫大家都不要再闹了,各自坐好。那男生轻声地啜泣着,旁人却已忘却了。

对家长来说,一方面应该多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尤其是孩子转学到新学校时。沉默的、孤独的、性格柔弱或孤僻的孩子更容易受暴力欺负。家长要在孩子的价值观养成上下功夫,让孩子明白忍耐和软弱、勇敢和鲁莽的区别,不欺人、不被人欺;另一方面,仍然是尽量送孩子去一个管理相对完善的学校,一旦发生问题,至少可以在文明的框架内处理。如果在老师自己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护的学校,就别谈什么保护孩子了。

对老师来说,要求他们全面保护学生不受校园欺凌并不现实,这些事情的发生确实不是老师能控制的。只是,当收到孩子的求助信号时,学校能否抛开那些政治的、功利的考量,不要追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回归到“育人”的本质,考虑怎样做才是对双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相信在这一点上,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能找到共同语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老师和校园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