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017

今日东奔西跑的,兜兜转转看了三个展,肖恩斯库利的《抵抗与坚持》、《文明之海——从古埃及到拜占庭的地中海文明 》、Ingo Baumgarten的《城市零件》。不说收获,但多少有一些感受,所以摘取一些自己的拙见。先声明 ,所有的见解都是属于我个人的,若有不同见解,我很愿意听,当然,如果我说的不对,愿意来指正我的,我会更开心。

1.《蜕变》——肖恩•斯库利

3/4/2017_第1张图片
蜕变

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从左往右将四大个方块依次收进脑中,第一理解就是生命结构的逐渐完整,人生阅历的逐渐丰富。作者运用的是灰色和黑色,从最开始"单纯"的灰,到"深刻"的暗灰,再到出现黑色"纹路"的灰,以及最终带上昏沉的暗色底和黑色条纹。最开始单纯的灰我觉得象征的就是生命初始的美好,简单的追求,带着涉世未深的洁净。然后就是较深的灰,约莫就是拥有了一些经历后的更完整的生命的颜色吧,深沉而富内涵。再者就是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应该开始意识到并会想要去寻找最初的那种简单美好,同时又有向下一个阶段—更加富有条理,更加明确转变的趋势。当我们来到了最后阶段,生命的结构已经经历过了破坏、修复、完整,如若无波的古井,厌倦了结果的老树,我们可能拥有了很多其他人正在追求的东西,但是我们已经不会再急于炫耀了,我们或许更多的是收敛光华(作者通过第四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对比,突出了第四部分对比的弱化,就好像收敛了第三部分的光华),沉静淡然地独自拥有,不是担心被谁人夺取,而是已经了解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他人夺不走的。

但是其实我个人还有一种想法,那就是从右往左依次理解,我们的生命从最初的复杂,到最终归于平淡,尽简也尽美。

2.红楼(Red Chamber)——肖恩•斯库利

3/4/2017_第2张图片
Red Chamber

肖恩•斯库利这一作品的笔触和用色最初给我的感受是“肉、欲望、内在、裸露”,但是看到它的中文名是“红楼”时,我着实不理解了,若是从它的英文名字“Red Chamber”看来,我是会将它理解成“红色体腔”之类的,因为这样就和我的第一感受高度契合啦。若是在饥饿年代,我想人们看到这样的作品,想到的一定是红肉,可是在衣食富足的当代,感受到的可能就是裸露的肉体,是暴露的内在,是欲望的表达,至少我个人是这么想的。确切点的说, 我觉得画面给我传达最多的讯息应该是真实,是把很私密的东西暴露出来,好比一个说出口的深藏的秘密,而我觉得真实的总是美好的,就算邪恶肮脏,也是美好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真实就是真实本身,不去论它的形式内容如何如何,抽象出来的真实,它就是一种美。

小结:

肖恩•斯库利生于爱尔兰,长于英格兰,流连辗转至美国,并最终定居纽约,他的艺术创作无疑是受到影响的,以至于他创作了文集《抵抗与坚持》,并在此次举办了同名展览,作品未必受双重身份矛盾的影响,但其内里的,深层次的无疑怎么都是剥不离这一层的干系,作者更像抽象画派中自带桥梁通向写实性的建立者,他本人也曾说过:“你不可能去降低自己的标准和水准......我没办法同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比,因为他的作品过于直白和简单,在名称和内涵间没有任何其他空间......但我认为我的作品比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易于理解得多,因为我的作品仍然有边界、有具象的元素,它总能够让你联系到 你已知的现实事物上”

肖恩•斯库利作品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这与他和文学的渊源脱不了干系,他一定程度上提取了哲学的原理内涵,并使之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从黑格尔提及的浪漫型艺术着手,糅合文学与绘画,即捕捉文学作品给他带来的灵感,并将其表达至画面中,从而有了耐人琢磨与追逐的作品,他更像是给观者一扇门,而打开们看到的是什么则取决于观者自身。

3/4/2017_第3张图片
激发肖恩•斯库利创作灵感的文学作品摘句


3.《文明之海——从古埃及到拜占庭的地中海 文明》

3/4/2017_第4张图片
船模型


3/4/2017_第5张图片
阿波罗青铜头像


3/4/2017_第6张图片


3/4/2017_第7张图片
头盔


3/4/2017_第8张图片
骨灰瓮


3/4/2017_第9张图片
羊形化妆品盒


3/4/2017_第10张图片
马赛克画


4.《城市零件》——Ingo Baumgarten


3/4/2017_第11张图片


3/4/2017_第1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3/4/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