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1

年轻人的世界不是“社会”

3月12日,中国青年报发布了这么一条微博【“有趣”排最后!90后大学生找对象,最看重的竟是……】。微博信息显示在8亿网民的经济生活大调查中,大学生群体和刚刚步入社会的95后,感到幸福的人比例最高。其中,90后大学生的爱情观最引热议。在他们的爱情观中,另一半“‘温柔体贴,有家庭观念’‘有共同兴趣爱好’”最为重要。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有房有车)”这项指标要求最低。当然我本人在评论中也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

作为90后大学生的我本人认为这样的调查结果毫无意外。而微博下的热评引起了我的思考。评论说道“还没到谈婚论嫁的地步,所以都没有那么现实,一旦到了真正嫁娶的时候,那就……”。此条评论获得的认同点赞最多。有的网友回复“分分钟教你什么是社会”。我也在底下回复道“其实钱这种东西,我也会赚啊”此条回复发出后的当晚,就有网友怼我说“一天一块结婚?”其实吧,我并没有这么偏激的意思。而后,我做出这样的回复“别啊,起码要十几块的哦,九块结婚证,还要拍结婚证件照。一块钱结婚可不行。”。虽然说这样想法回复是有些“答非所问”了。但显然,我只想表达我的婚姻观。评论区有一条令我影响深刻的回复:“90的条件普遍都不差,所以他们关注的不是有车有房。”但我这个脱离了普遍情况的90后,并没有关注车与房。我从小的生活条件就不好,唯一好的是父母给予的正确的价值观。

我的父母亲结婚时没有婚宴,没有体面的嫁妆,没有丰厚的彩礼。只有恋爱时父亲送与母亲稍微昂贵的手表。结婚后的这近二十年,我从小到大的记忆影像记载了这一对贫困夫妻的情感之路。从前几年的在苦日子里酿出蜜来,到后来因为年幼多病的孩子出生,父亲一成不变的低工资,母亲因照顾孩子随之而来的失业。温柔的母亲脾气越来越差,体贴的父亲态度越来越恶劣。贫困的生活使得这对夫妻的日常充满了责备,不安,焦躁,易怒的情绪,就像是中年妇女必经的更年期。不知觉中,时光流过了十几年的婚姻长河。年轻的容貌消失了,但易怒的情绪还在,忍让的心情还在,贫困的生活依旧还在。18岁的我认为这就是老话所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旳确,我亲眼证明了这句话。是真理,没错了。有段时间(当时有点迷林黛玉)常常伤春悲秋地想:父母亲的爱情“悲哀”了吗?又会不会离婚呢?就在我还未想出答案的某个天晚上,我们一家人聊天,我爸说了这么一句话“有的夫妻即便再怎么吵架,但永远都不会分开,喜欢的人会一直喜欢。”我当时心里就想“好隐晦的表白啊”,但我看到将近40岁的妈妈脸红了。

经过在那天晚上,19岁的我的婚姻观可以说是“回炉重造”了。“贫贱夫妻百事哀”但“情不哀”。贫困对每个人的杀伤力都很大。如果一个人的贫穷能让生活中有50件事感到悲哀。那两个单身贫困人士在一起旳确能遇到100件悲哀的事。除去这些,每对夫妻都会争吵,都会从甜蜜转为平淡。“即使再相爱的两人,在生活中都有那么几个想掐死对方的瞬间。”很幸运,贫困的我遇到贫困的你,我们一起承担面对解决你的,我的,我们的悲哀之事;很高兴,同样贫困的我们一起为生活努力奋斗,建立爱情之外深厚的“革命战友”情谊。起码,如今的我妈在面对我家的房子和两轮摩托车时是很有底气的。

到如今,我非常信奉的一句话是“婚姻的基础是爱情”。至于金钱,希望是你我相遇之前,我们各自都在为自己,为家人奋斗。我与你的婚姻关系并非建立于结婚前你一定已经很有钱的基础。

或许有人质疑90后“天真”的想法,毕竟他们年轻时也是怎么过来的。但我只想说这样的想法观念并非一时的罗曼蒂克。作为90后的我从小接受的是“男女平等”“女权主义”的思想教育。我对普遍定义的“女权主义”没有过多的见解,却有着自己的理解。“女权主义”:女性要有自己独特自主的思想,懂得依附于正确的价值观去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我之前看到这样的新闻。【单身女性日趋增多,“主观条件”方面的考虑比重增大;一线城市的房价一年比一年贵,女性结婚时希望男性已有房。】当然,你可以选择自己努力买房,也可以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有房的另一半。记得,语文语法中说句子“主谓宾”是一句话所表达的重点,其他不过修饰。“自己买房”“找到另一半”这是刚刚两句话的重点。如果再找另一半的时候一直在意它的修饰部分,那就本末倒置了,就变成了“我努力找有男人的房子”。那,我还是选择努力买房吧。毕竟,到最后你会发现作为房子附属品的男人不是你想要的。因为有着“女权主义”的人也有着相对的“男权主义”,无法接受自己或他人成为任何事物的附属品。

真的不要酸90后表达出自己与你们这些“社会人”不同的观点;真的不要故作老成地悲怜90后的“天真”;真的不要认为90后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大不了拆墙呗。毕竟90后年轻人的世界不是“分分钟教你社会”的社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