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方应用日日谈-大椎(3)20170406

黄国健《单方应用大全》

11.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莫某某,男,42岁,干部。1986年元月23日以肢体痿软无力收住院。患者1周前突然发烧、怕冷,肢体不适,经某医院诊断为恶性疟疾。经肌注盐酸奎宁,口服盐酸氯奎片后,高烧稍退,后又突然持续高热,恶寒,头痛,手足麻木发软,逐渐向远端发展,肢体软弱无力,又经某医院治疗,肌注维生素B1、12仍无效,且症状日渐加重,手足软弱无力继续向远端扩散,转入我院治疗。检查:神清,精神差,颈强无力,左侧鼻唇沟消失,嘴向左侧喎斜,四肢瘫痪,肌力0-1级,下肢尤甚,膝、腱反射消失,布氏征(+),克氏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9×109/升,中性0.76,淋巴0.22,嗜酸0.02,脑脊液:细胞数6×106/升,葡萄糖2.8毫米/升,潘氏反应(+)。西医诊断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曾用激素、抗生素、维生素及加兰他敏等西药治疗无效。特邀中医会诊,症见面色萎黄,颈项强硬,口喎斜,四肢软弱无力,下肢较上肢痿重,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细数。辨为痿证。证属湿热浸淫,四肢痿废。治宜清热渗湿,舒筋通络。选大椎穴治之。手法:进针1寸,行大幅度捻转手法,针感必须向两肩、两肘及腰部放射,留针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1周,再进行下1个疗程。5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恢复正常工作。〔贾永祥.陕西中医.1988;9(12):555.〕

12.荨麻疹

患者,男,40岁,农艺师。于1983年12月20日中午觉上身发痒,有散在风疹块,至晚疹块急剧增大,其色鲜红,周身皮损成片,伴有恶寒、发热,体温:39.2℃。自述因劳出汗当风所致。

治疗方法:强刺双合谷,未留针,仅痒感稍轻,继强刺大椎1.5寸,留针5分钟。得气后,自诉恶寒及痒感消失,起针后已见皮疹明显缩小,其色变浅,10分钟后测体温为38.1℃,安然入睡,次日凌晨,恢复正常。〔孙凌杰.天津中医.1985;(4):24.〕

13.痛经

李某,女,34岁,工人。每值经前及经期小腹疼痛难忍,经血量少而色黯,时见血块。痛甚时,汗出淋漓,泛恶欲吐,需小腹热敷方可缓解。虽曾服用中药多剂,但始终未能治愈,以至痛经月月如故。患者于1984年4月9日因经期后起居不慎,当风受凉,以致左肩疼痛,上举及后伸旋转困难而就诊。笔者取大椎、肩髃、外关加艾灸,以疏风散寒、温经通络。治疗10余次而愈。不料患者次月经来,小腹疼痛大减。笔者认为大椎穴有治疗痛经之效,得以启发,独取其穴,予以针刺加灸10壮。经治疗竟除患者多年痼疾。针时患者曾有针感沿脊柱下传。〔任耀武,等.陕西中医.1985;6(3):131.〕

14.面部丘疹

黄某某,男,24岁,学生。患者数年前面部偶有小疙瘩,每用手挤压时有乳白色胶状物溢出,平时稍多吃油炸、辛辣食物则疙瘩数量增多。近半月来,疙瘩数量明显增多并有痒感,自觉性急,口微干,小便短赤,大便日行1次,偏干。检查:面部见密集凸出皮肤表面的丘疹,红肿浸润并可见小脓疮,局部触痛明显,尤以双颊部为甚。舌偏红苔薄黄,脉弦滑。以下法治疗2次后,丘疹开始缩小,红肿已不明显,面部痒感消失,触痛(-)。第3次治疗后2天见患者面部唯留些小丘疹,感染小脓疮处未留下凹陷性瘢痕。

治疗方法:用三棱针在大椎穴处即第7颈椎棘突下点刺出血后,用玻璃火罐拔罐,待出血量在1-2毫升即可把罐取下,2天1次。〔方伟.福建中医药.1992;(5):57.〕

15.外耳道炎

周某某,女,70岁。1974年7月12日夜间感到右耳外耳道肿痛,疼痛很快增剧,至次日下午波及整个右半侧面部,外耳道红肿堵塞。当地群众称之为“耳疔”(外耳道疖、外耳道炎)。即用下法挑治1次,当晚痛止,次日面肿消退,外耳道炎症也很快吸收。

治疗方法:用粗缝衣针(扎鞋底针)1枚,取患者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用75%酒精消毒针和局部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大椎穴3毫米左右,然后左手捏起穴位周围皮肤,右手将针尖转向上,从离原来针处2-3毫米处穿出皮肤,挑断中间的皮肉。两手在四周挤压,初挤出的血颜色较紫红,用药棉擦去血,再挤,再擦,如此5-6次之后,直至挤出的血色较淡为止。涂少许红药水以防感染。也可在挑刺之后,即用火罐拔之,使之出少量血。〔刘为民.赤脚医生杂志.1976;(8):18.〕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方应用日日谈-大椎(3)201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