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悲桑而又幸福滴发现一件事

今天满脑子都是下周关于班级建设的新想法。已经睡下,突然觉得明天的晨诵应该上‘’南明教育学生承诺‘’——对,就用这个承诺来开启十月的新篇章。

于是重新打开电脑,备课。

首先想到教师承诺——嗯,我当时就是渴望成为这样的教师才离开原有轨道的。接着就想起了投简历时列出的诸多理由,然后就搜出了这篇包括阅读史的简历(呜,我这思维跳跃性实在有点大)

看到这些文字,我很吃惊——哇,那个时候我竟然能写出那么深刻的话啊! 

可这么一想,又有点沮丧——我竟然现在还觉得那时候说的挺好,那岂不是说明我这几年没有进步哇?

但是又一想——嗯,话是一样的,但是背后的东西不一样,如果说那时候是浪漫混沌的北冥,那现在已经在往南的路上了——有些东西看不见,但看不见的才是重要的(好吧,我必须找个理由安慰一下自己)

节选最后一部分,留存个印证。其实此刻我想起了下午读过的维果斯基,想起了“日常概念”“科学概念”和最近发展区,多么幸运——在我正产生认知兴奋的时候遇到了团队,所以产生了一个我自己绝对不可能完成的最近发展区。哈哈,继续继续,继续发展。 



我的阅读史


·(前三部分略

·四、更加饥渴,但渐渐明晰的现在

因为想要倾述,我开始了第一次的写作(它们存在的形态是日记和信件)。又因为对现实的反思,对崇高的渴望,我开始了小说的创作。这期间文艺作品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增加,我读一些我熟知的当代作家,如阎连科、史铁生、杨绛、阿来、王蒙、莫言、周大新、裘山山、李娟、迟子建、方方、乔叶、阿袁……一些经典作家,如契诃夫、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狄更斯、拜伦、明娜·康特、里尔克……一些当代外国作家,如马尔克斯、毛姆、茨威格、梭罗、村上春树、卡佛、卡尔维诺……

我迷上了邓肯,也热爱居里夫人,当然还有毛姆笔下的高更——这个“我必须画画”的疯子,并由此喜欢上了油画,同时,也开始阅读文艺评论和文艺理论类的书籍。

在一天天的阅读中,我的小说写不下去了,我不想再写无关痛痒的废话,我想表达更深沉更炽烈的情感——我写作的目的跟一些“作家”不一样。我写作(包括读书)不是为了供人供己消遣,也不是为了建造一个世外桃源,更不关心由此获得的物质利益(对我,这真是副产品的副产品),而是寻找意义,寻找方向。这时候,正赶上生了一场几乎被诊断为“癌症”的病,我第一次明确感到我要“向死而生”,我必须以即将赴死和永远不死的态度去生活,我迫切想要追寻我人生的终极意义——这之前其实我一直在无意识的寻找,只是我受的教育和处的环境和接触到的人,包括之前读得很多书都让我更加混乱。这时候,必然的,我重新靠上了哲学的码头。布莱恩·麦基《哲学的故事》,约翰·鲍勃《神之简史——人类对终极真理的探寻》,罗素《一个自由人的崇拜》《哲学的问题》《西方哲学史》,爱德华兹《信仰的深情》,……

我开始重读尼采,帕斯卡尔、培根、蒙田也纳入了我的视线,我感受马可·奥勒留带给我的震撼,我梳理“神”的脉络,我探索宗教的起源……我列出了长长的书单,一想到我的生命从此以后可以有这样的追问和探寻,我就激动的瞳孔放光。

书籍把我跟现实世界拉开了距离,然而,一边是沉浸于自己所热爱的事物带来的欣喜,一边却是亵渎职责所产生的强烈的负罪感——我的职业道德告诉我应该把精力和才华贡献给我的岗位,可是,我的意志又明明白白说不愿意每天都在无休无止的公文和材料中度过, 这种分裂所造成的痛苦真是时时刻刻敲打着我的心。

这时候,我看到了咱们学校的招聘贴。激动之后,我写下这些段落:

“在领导者看来,卓越的员工不应该只满足于八小时的工作时间。这往往让我们忽略了这样的前提:即这份工作是否能激发潜能从而让我们走上自我实现的道路。如果不是,即使24小时工作也无法卓越。这时候,‘八小时’之外意义非凡。因为只有在这时,我们才得以从庸常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

更进一步说,如果八小时之外仍然无法从工作中跳脱出来,或者因为分心而低质量低耗费了八小时之外的宝贵时光,你就将永远失去成为你自己的可能——但是,但是啊但是,这种分裂对于一个想要把职业当成事业的人来说是多么巨大且不能言说的痛苦啊!

继而,这个人会发现,那个以‘每个人都能自由地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为图景的共产主义是多么值得向往,那个建立在以‘他人更好的发展’为基础的‘自我实现’是多么值得期待。”

我又想起了特里·伊格尔顿的话,找出书,抄写下来——“对于马克思和他的精神导师亚里士多德来说,美好的生活是由那些人们自愿去做的事情组成的。那些最好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目的。我们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他们属于人类自我实现的一部分,并不是出于一种责任、习俗、感情,也不是因为权威的命令、物质的必须、社会的福利或者对万能造物主的敬畏。”

之后我感慨——“我不需要在工作中时刻心存对他人的悲悯,也不需要每隔两小时就用利他主义的情操鞭策自己。我自己的自我实现能够帮他人过得更好,或者说,只有通过他人的成功,我才能实现我自身的价值——这一切,马克思所勾画的共产主义图景,如今,却可以因为加入一个团队而实现,这是怎样的幸福啊!”

好吧,就此止住吧!我真正的阅读史才正要开始——今天想看看《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到底是什么呢?我能创造奇迹吗?

对我产生深刻影响的书和偶像(☆☆☆☆☆为最)

1.初中

☆☆三毛的文集(《撒哈拉沙漠》《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等,记得有二十多本),对这个纯净、欢乐、细腻、真性情的女子喜欢的无以复加,对她所描写的沙漠心驰神往,第一次发现,原来生命还可以这样。

2.战士

☆☆余华的《活着》,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诸多可能,或者说不可能。

3.军校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及一些西方哲学入门书。那之前我以为除了马克思,谁都是错的,是我们要批判的“糟粕”,直到看到他,我才知道原来“哲学”可以包括这么多。但以当时的水平,也仅仅停留在欣赏尼采独特语言和自己很表层思考的层面上。

4.研究生

☆☆☆马斯洛《动机和人格》《人性能达的境界》《自我实现的人》。我接受了他人本主义哲学的许多理论。

5.研究生毕业后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让我的灵魂受到了极为深刻的触动。我因此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关于尼采的各种读本,以及由此扩展的哲学思考和阅读。

☆☆☆胡塞尼《追风筝的人》,每一字每一句都楔进了我的心里,哈桑在我心里留下巨大的伤痛。

☆☆☆契诃夫《第六病室》,其实他的很多作品都非常喜欢,但这一部影响我最深。其次是《万卡》。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为高更震撼,为艺术震撼。从这开始重新认识绘画。

☆☆☆史铁生《病隙碎笔》《命若琴弦》 等,还是关于生之意义的思考。 

偶像

☆☆☆☆☆《居里夫人传》中的居里夫人,深深敬佩这个对自己的美貌浑然不觉,拥有美德,丝毫不被名利所沾染的女子。

☆☆☆☆☆《邓肯自传》中的邓肯,颠覆了我对“舞者”的理解,开始理解什么叫真正的艺术家。

☆☆☆☆☆马克思以及我视野所及的彭湃、张闻天、瞿秋白——这样一些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悲桑而又幸福滴发现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