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S加密过程涉及到4种操作,分别是字节替代、行移位、列混淆和轮密钥加。解密过程分别为对应的逆操作。由于每一步操作都是可逆的,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解密即可恢复明文。加解密中每轮的密钥分别由初始密钥扩展得到。算法中16个字节的明文、密文和轮密钥都以一个4x4的矩阵表示。
注意:前9次的加密过程是一样的,而最后一次的加密过程是没有列混淆的。
1.字节替换:字节代替的主要功能是通过S盒完成一个字节到另外一个字节的映射。
例如:字节66替换后的值为S[6][6]=33,再通过S-1即可得到替换前的值,S-1[3][3]=66。
2.行移位:行移位的功能是实现一个4x4矩阵内部字节之间的置换。
移位的操作是:第一行保存不变,第二行循环左移1个字节,第三行循环左移2个字节,第四行循环左移3个字节。
3.列混淆:
根据矩阵的乘法可知,在列混淆(利用域GF(28)上的算术特性的一个代替)的过程中,每个字节对应的值只与该列的4个值有关系。此处的乘法和加法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将某个字节所对应的值乘以2,其结果就是将该值的二进制位左移一位,如果该值的最高位为1(表示该数值不小于128),则还需要将移位后的结果异或00011011
(2)乘法对加法满足分配率,例如:07·S0,0=(01⊕02⊕04)·S0,0= S0,0⊕(02·S0,0)(04·S0,0)
(3)此处的矩阵乘法与一般意义上矩阵的乘法有所不同,各个值在相加时使用的是模2加法(异或运算)。
4.轮密钥加:加密过程中,每轮的输入与轮密钥异或一次(当前分组和扩展密钥的一部分进行按位异或);因为二进制数连续异或一个数结果是不变的,所以在解密时再异或上该轮的密钥即可恢复输入。首尾使用轮密钥加的理由:若将其他不需要密钥的阶段放在首尾,在不用密钥的情况下就能完成逆过程,这就降低了算法的安全性。
加密原理:轮密钥加本身不难被破解,另外三个阶段分别提供了混淆和非线性功能。可是字节替换、行移位、列混淆阶段没有涉及密钥,就它们自身而言,并没有提供算法的安全性。但该算法经历一个分组的异或加密(轮密钥加),再对该分组混淆扩散(其他三个阶段),再接着又是异或加密,如此交替进行,这种方式非常有效非常安全。
5.密钥扩展:其复杂性是确保算法安全性的重要部分。当分组长度和密钥长度都是128位时,AES的加密算法共迭代10轮,需要10个子密钥。AES的密钥扩展的目的是将输入的128位密钥扩展成11个128位的子密钥。AES的密钥扩展算法是以字为一个基本单位(一个字为4个字节),刚好是密钥矩阵的一列。因此4个字(128位)密钥需要扩展成11个子密钥,共44个字。
密钥扩展过程说明:将初始密钥以列为主,转化为4个32 bits的字,分别记为w[0…3];按照如下方式,依次求解w[i],其中i是整数并且属于[4,43]。
1)将w[i]循环左移一个字节。
2)分别对每个字节按S盒进行映射。
3)32 bits的常量(RC[i/4],0,0,0)进行异或,RC是一个一维数组,其中RC = {01, 02, 04, 08, 10, 20, 40, 80, 1B, 36}。
4)除了轮密钥的第一列使用上述方法,之后的二到四列都是w[i]=w[i-4]⊕w[i-1]
5)最终得到的第一个扩展密钥为(之后的每一轮密钥都是在前一轮的基础上按照上述方法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