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考题预测

填空题

  1. 逻辑驱动覆盖测试是最传统最经典的白盒测试技术。
  2.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错误,不是证明软件正确。
  3. 白盒测试法是通过分析程序的内部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的。
  4. 黑盒测试法是根据程序的功能来设计测试用例的。
  5. 测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选择测试用例
  6. 软件测试用例主要由输入数据预期输出结果两部分组成。
  7. 成功的测试是指运行测试用例后发现了程序错误,而不是证明了程序的正确或改正了程序的错误。
  8. 查错能力最强的逻辑覆盖标准是条件组合覆盖,不是条件覆盖。覆盖准则最强的是路径覆盖。发现错误能力最弱的是语句覆盖。实际的逻辑覆盖测试中,一般以条件组合覆盖为主设计测试用例,然后再补充部分用例,以达到路径覆盖测试标准。
  9. 在黑盒测试中,着重检查输入条件组合的方法是因果图法
  10. 软件测试过程中的集成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概要设计阶段的错误。
  11. 软件测试过程中的系统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需求分析阶段的错误。
  12. 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单元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详细设计阶段的错误。
  13. 集成测试时,能较早发现高层模块接口错误的测试方法是自顶向下渐增式测试
  14. 确认测试以需求规格说明书文档作为测试的基础。
  15. 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时,确定测试数据应根据程序内部逻辑指定的覆盖标准
  16. 软件调试的目的是找出错误所在并改正
  17. 超出软件工程范围的测试是系统测试
  18. 软件测试需要了解软件设计的功能、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不需要了解软件设计的条件
  19. 集成测试方法需要考察模块间的接口和各模块之间的联系。
  20. 调试应该由编制该源程序的程序员完成。
  21. 测试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文档资料和程序的内部结构,精心设计一组测试用例,利用这些实例执行程序,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
  22. 软件测试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动态测试方法静态测试方法。动态测试通过运行程序发现错误,根据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不同,动态测试又分为黑盒测试白盒测试两类。静态测试采用人工检测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的手段对程序进行检测。
  23. 黑盒法只在软件的接口处进行测试,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是否满足功能要求。
  24. 白盒法必须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处理过程,以检查处理过程的细节为基础,对程序中尽可能多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
  25. 白盒测试是透明盒测试、结构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程序的测试,被测对象是源程序,以程序的内部逻辑为基础设计测试用例。
  26. 黑盒测试是功能测试或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用黑盒技术设计测试用例有四种方法: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因果图法、决策表法
  27. 白盒测试进行的是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黑盒测试进行的是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28. 逻辑覆盖是对程序内部有判定存在的逻辑结构设计测试用例,根据程序内部的逻辑覆盖程度又可分为:语句覆盖、分支覆盖(判定覆盖)、路径覆盖、原子谓词覆盖(条件覆盖)、分支谓词覆盖(判定条件覆盖)、复合谓词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六种覆盖技术。
  29. 等价类划分从程序的功能说明,找出一个输入条件,然后将每个输入条件划分成两个或多个等价类
  30. 边界值分析是将测试边界情况作为重点目标,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值的测试数据。如果输入域是一个有序集合,则应选取集合中的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作为测试用例。
  31. 在测试程序时,根据经验或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称为故障猜测法
  32. 测试的综合策略是在测试中,联合使用各种测试方法。通常先用黑盒测试法设计基本的测试用例,再用白盒测试法补充一些必要的测试用例。
  33. 软件测试一般经过四个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
  34. 单元测试是指对源程序中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检查各模块是否正确实现规定的功能,从而发现模块在编码中或算法中的错误,它涉及编码详细设计的文档。
  35. 在单元测试中,需要为被测模块设计驱动模块桩模块驱动模块用来模拟被测模块的上级调用模块,桩模块用来代替被测模块所调用的模块。
  36. 集成测试是指在单元测试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一个完成的系统进行的测试。也称组装测试、联合测试、子系统测试、部件测试
  37. 集成测试的方法有两种:非渐增式测试渐增式测试
  38. 自顶向下渐增式测试不需要编写驱动模块。只需要编写桩模块,其步骤是从模块开始,沿着被测程序的顶层的控制路径逐步向下测试,它有两种组合策略:软件结构图深度优先策略、宽度优先策略
  39. 自底向上渐增式测试不需要编写桩模块,只需要编写驱动模块
  40. 被测程序不在机器上运行,而是采用人工检测和计算机辅助分析检测的手段称为静态测试
  41. 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一个测试用例时,使其覆盖尽可能多的尚未被覆盖的有效等价类,或使其覆盖有且一个无效等价类。
  42.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43. 运行被测程序的方法称为动态测试
  44. 动态测试中,主要测试软件功能的方法称为黑盒测试法
  45. 选择测试用例,使得被测程序中每个判定的分支至少执行一次,这种逻辑覆盖标准称为分支覆盖
  46. 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时,如果被测程序的某个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则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两个无效等价类
  47. 在所有的黑盒测试方法中,最严格的,最具有逻辑性的测试方法是决策表法
  48. 对于一个 n 变量的程序,边界值分析测试会产生 4n+1 个测试用例;健壮性边界值测试将产生 6n+1 个测试用例。
  49. 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如果程序输入之间没有什么联系,采用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如果输入之间有关系,则应该采用因果图法和决策表法
  50. 软件测试过程 V 模型非常明确地表明了测试的不同级别,清晰地展示了软件测试与开发之间的关系。W 模型形象地说明了软件测试与开发的并行关系,体现了测试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的思想。在 H 模型中,软件测试的活动过程完全独立,形成了一个完全独立的流程,贯穿于整个产品的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进行。X 模型提出针对单独的程序片段进行相互分离的编码和测试,通过频繁的交接,最终集成为可执行的程序。
  51. 白盒测试的策略有:桌前检查、同行评审、代码走查、静态分析、单元测试
  52. 白盒测试中逻辑驱动覆盖测试的原子谓词覆盖准则不包含语句覆盖或分支覆盖。
  53. 代码审查代码走查都是软件静态测试方法
  54. 模块分析是集成测试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集成测试一般将模块划分为3个等级:高危模块、一般模块和低危模块高危模块应该优先测试。
  55. 集成测试的渐增式集成策略可以同时完成单元测试的集成测试。
  56. 目前在进行集成测试时普遍采用渐增式集成方法
  57. 性能测试方法包括基准法性能下降曲线分析法,其中基准法大体包括响应时间、并发用户、吞吐量、性能计数器
  58. 压力测试的方法有重复、并发、量级增加、随机
  59. 系统测试的任务是检测开发出的软件与系统其它部分能否协调地工作,实际上是针对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的综合性检验
  60. 性能测试是检验软件是否达到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各类性能指标,并满足一些性能相关的约束和限制条件。性能测试的目的是通过测试,确认软件是否满足产品的性能需求,同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性能瓶颈,并对系统进行优化
  61. 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是指模拟巨大的工作负荷,以查看系统在峰值使用情况下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压力测试是通过逐步增加系统负载来测试系统性能的变化,并最终确定在什么负载条件下系统性能处于失效状态,一次来获得系统性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62. 健壮性测试(Robustness Testing)主要用于测试系统抵御错误的能力。这里的错误通常是指由于设计缺陷而带来的系统错误。测试的重点为当出现故障时,是否能够自动恢复忽略故障自动运行
  63. 健壮性有两层含义:一是高可靠性,二是从错误中恢复的能力可靠性体现了软件系统的质量,需要根据符合规格说明的数据选择测试用例,用于检测在正常情况下系统输出的正确性。从错误中恢复的能力体现了软件系统的适应性,需要在异常数据中选择测试用例,检测非正常情况下的系统行为。
  64. 安全性测试是检查系统对非法侵入的防范能力,其目的是为了发现软件系统中是否存在安全漏洞。软件安全性是指在非正常条件下不发生安全事故的能力。系统安全设计的准则是使非法侵入的代价超过被保护的信息的价值,从而令非法侵入者无利可图
  65. 安全性测试的方法有:功能验证、漏洞扫描、模拟攻击、侦听技术
  66. 软件可靠性测试是测试在规定时间、规定的运行剖面上运行规定的软件,测试其是否能够正常执行的能力。其基本参数有:故障率、维修率、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维护时间、有效度、残留的缺陷数目、可靠性。
  67. 恢复性测试主要检查系统的容错能力。当系统出错时,能否在指定时间间隔内修正错误并重新启动系统。恢复测试首先要采用各种方法强迫系统失败,然后验证系统是否能尽快恢复
  68. 备份测试是恢复性测试的一个补充,也是恢复性测试的一个部分。备份测试的目的是验证系统在软件或者硬件失败时备份数据的能力。
  69. 兼容性测试是指检查软件之间是否能够正确地进行交互和共享信息。
  70. 软件运行的第一件事就是安装(嵌入式软件除外),安装测试是软件测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安装测试需要不仅要考虑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还要考虑与现有软件系统的配合使用问题。
  71. 可用性测试(Usability Testing)是对于用户友好型的测试,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被用来改善易用性的一系列方法。
  72. 配置测试(Configuration Testing)是验证系统在不同的系统配置下能否正确工作。配置测试的目的是促进被测软件在尽可能多的硬件平台上运行。有时经常会与兼容性测试或安装测试一起进行。

简答题

  1. 什么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软件测试是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软件测试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执行程序,以发现软件故障的过程

软件测试是一种软件质量保证活动,其动机是通过一些经济有效的方法,发现软件中存在的缺陷,从而保证软件质量。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错误,但不能保证没有错误。

  1. 简述软件测试的过程。
  • 单元测试:检测程序模块中有无故障存在。
  • 集成测试:发现与接口有关的模块之间的问题。
  • 确认测试:对软件产品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满足软件需求的过程。
  • 系统测试:针对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的综合性检验,证明系统的性能。
  • 验收测试:向用户表明所开发的软件系统能够像用户所预定的那样工作。
  1. 简述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的关系。
  • 项目规划阶段:负责整个测试阶段的规划。
  • 需求分析阶段:确定测试需求分析,制定系统测试计划。测试需求分析是指产品生存周期中测试所需的资源、配置、各阶段评审通过的标准等。
  •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阶段:制定集成测试计划和单元测试计划。
  • 编码阶段:开发相应的测试代码或测试脚本。
  • 测试阶段:实施测试,并提交相应的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应贯穿于软件开发的整个期间

软件开发经过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设计阶段之后,才能进入编写程序阶段。但是,表现在程序中的故障,并不一定是编码所引起的,很可能是详细设计、概要设计阶段,甚至是需求分析阶段的问题引起的。即使针对源程序进行测试,所发现故障的根源也可能在开发前期的各个阶段。解决问题、排除故障也必须追溯到前期的工作。因此,软件测试应贯穿于软件定义与开发的整个期间

  1. 如何搭建软件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是指用来运行软件的环境。测试环境 = 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准备+测试工具

  • 硬件环境:主要是指PC机、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各种PDA终端等。
  • 软件环境:主要是软件运行的操作系统。还有Java虚拟机,MySQL等。
  • 网络环境:主要指的是C/S结构还是B/S结构。
  • 数据准备:主要指的是测试数据的准备。测试数据应考虑数据量和真实性,即尽可能获得大量的真实的数据,包括正确和错误的数据。当无法取得真实数据时应尽可能模拟出大量的数据。
  • 测试工具:静态测试工具、动态测试工具、黑盒测试工具、白盒测试工具、测试执行评估工具、测试管理工具等。

搭建软件测试环境还应注意:

  • 尽量模拟用户的真实使用环境;
  • 测试环境中尽量不要安装其它与被测软件无关的软件,但最好安装杀毒软件,以确保系统中没有病毒;
  • 测试环境应与开发环境独立。

总之,搭建的软件测试环境应与软件生产运行环境一致,但还要从软件开发环境中独立出来。

  1. 软件测试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 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缺陷存在放大趋势。问题发现越早,解决问题的代价就越小,这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黄金法则。
  • 不可能完全的测试:
    • 不可能测试程序对所有可能输入的响应。
    • 不可能测试到程序每一条可能的执行路径
    • 无法找出所有的设计错误
    • 不能采用逻辑来证明程序的正确性
  • 增量测试,由小到大:单元测试 → 集成测试 → 系统测试。
  • 避免测试自己的程序。
  • 注意错误集中的现象。
  • 确认BUG的有效性:有时候测试人员提交的BUG并不是真正的BUG。一般由A测试人员发现的BUG,一定要由另外一个B测试人员来进行确认。
  • 合理安排测试计划:严谨、准确。
  1. 缺陷的定义和种类。

按照缺陷的来源,软件缺陷分为文档缺陷、代码缺陷、测试缺陷、过程缺陷。

缺陷的种类有:输入/输出缺陷、逻辑缺陷、计算缺陷、接口缺陷、数据缺陷。

  1. 缺陷的生命周期和基本流程。

生命周期:

  • 评估:评估(Review)是缺陷处理的核心。由项目经理或者委员会组决定缺陷如何处理。
  • 开放:缺陷一旦被发现并且记录下来 就处于开放(Open)状态。
  • 解决:经过评估,决定是否解决,由谁来解决。
  • 关闭:找到解决方案的软件缺陷 (Resolved),必须经过评估和测试验证,才能最终关闭 (Closed)。

基本流程:

  • 未经确认(Unconfirmed)
  • 活跃(Active/Open)
  • 已分配(Assigned)
  • 已解决(Resolved)
  • 已验证(Verified)
  • 关闭(Close)
  1. 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白盒测试需要源代码;黑盒测试则不需要,只需要可执行文件。黑盒测试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不考虑内部实现,只关注程序外在功能,白盒测试则是从开发人员的角度,对程序的逻辑结构进行测试。白盒测试在编码、集成测试阶段进行,黑盒测试在系统测试、确认测试阶段进行。

联系: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都是软件测试的一个方面;两者有时结合起来同时进行测试,称为“灰盒测试”。

  1. 四种黑盒测试的方法与原理。

等价类划分法: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只根据程序规格说明书对输入范围进行划分,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输入域划分为若干个互不相交的子集,称为等价类,然后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构成测试用例,然后进行测试。

边界值分析法:在等价类划分基础上进行边界值分析测试的基本思想是: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等价类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

因果图法:如果输入之间有关系,例如,约束关系、组合关系,这种关系用等价类划分的边界值分析是很难描述的,因此必须考虑使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产生多个相应动作的测试方法。首先确定软件规格中的原因和结果,然后确定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再确定因果图中的各个约束,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最后把因果图转换为决策表,并根据决策表设计测试用例。

决策表法:决策表是把作为条件的所有输入的各种组合值以及对应输出值都罗列出来而形成的表格。它能够将复杂的问题按照各种可能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简明并避免遗漏。因此,利用决策表能够设计出完整的测试用例集合。决策表通常由条件桩、条件项、动作桩和动作项四部分组成。动作项和条件项紧密相关,指出在条件项的各组取值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动作。

  1. 黑盒测试的两个显著优点。
  • 黑盒测试与软件具体实现无关,所以如果软件实现发生了变化,测试用例仍然可以使用。
  • 设计黑盒测试用例可以和软件实现同时进行,因此可以压缩项目总的开发时间。
  1. 简述等价类划分法中测试用例的设计。
  • 确定输入需求及输入项。
  • 为每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的编号。
  • 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被覆盖的有效等价类,直到测试用例覆盖了所有的有效等价类(包括输出域)。
  • 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覆盖并且只覆盖一个还没有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直到测试用例覆盖了所有的无效等价类。
  1. 从测试工作量和测试有效性两方面进行黑盒测试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测试工作量
    • 测试用例数量(边界值分析>等价类划分>决策表
      • 边界值分析:不考虑数据或逻辑依赖关系,机械地根据各边界生成测试用例。但会生成大量测试用例,机器执行时间长。
      • 等价类划分:则关注数据依赖关系和函数本身,考虑如何划分等价类,随后也是机械地生成测试用例。
      • 决策表技术:最精细,既要考虑数据,又要考虑逻辑依赖关系。但生成的测试用例少,机器执行时间短。
    • 设计测试用例的工作量(边界值分析<等价类划分<决策表
      • 决策表:测试用例生成所需的工作最大。但生成的测试用例少,机器执行时间短。
      • 边界值分析:测试方法使用简单,但会生成大量测试用例,机器执行时间长。
  • 测试有效性
    • 如果变量引用的是物理量,可采用边界值分析测试和等价类测试。
    • 如果变量是独立的,可采用边界值分析测试和等价类测试。
    • 如果变量不是独立的,可采用决策表测试。
    • 如果可保证是单缺陷假设,可采用边界值分析和健壮性测试。
    • 如果程序包含大量例外处理,可采用健壮性测试和决策表测试。
    • 如果变量引用的是逻辑量,可采用等价类测试和决策表测试。
  1. 简述白盒测试中逻辑驱动覆盖测试的控制流覆盖准则。
  • 语句覆盖准则
    • 语句覆盖就是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运行被测试程序,使得每一条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 分支覆盖准则
    • 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使程序中每个判断的取真分支和取假分支至少执行一次
  • 谓词覆盖准则
    • 原子谓词覆盖准则
      • 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使程序中每个复合谓词所包含的每一个原子谓词都至少获得一次“真”值和一次“假”值
    • 分支——谓词覆盖准则
      • 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使程序中不仅每个复合谓词所包含的每一个原子谓词都至少获得一次“真”值和一次“假”值,而且每个复合谓词本身也至少获得一次“真”值和一次“假”值
    • 复合谓词覆盖准则
      • 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使程序中每个谓词中条件的各种可能都至少出现一次
  • 路径覆盖准则
    • 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覆盖被测试对象中的所有可能路径
  1. 各种覆盖准则间的关系。

软件测试:考题预测_第1张图片

  1. 简述代码审查和代码走查的区别。

代码审查:软件开发人员详细向测试人员讲解代码实现情况,并采用静态分析工具进行分析。

代码走查:由测试人员组成小组,准备一批有代表性的测试用例,集体扮演计算机的角色,沿程序的逻辑,逐步运行测试用例,查找被测软件缺陷。

  1. 什么是缺陷模式?基于缺陷模式的软件测试有何技术特点?

缺陷模式:是指程序中经常发生的错误或缺陷所呈现的语法及语义特征。通常由具有领域程序设计经验的程序员或者测试人员总结出来。不同的编程语言,往往对应于不同的缺陷模式集。

基于缺陷模式的软件测试技术特点:针对性强;往往能发现其他测试技术难以发现的故障;工具自动化程度高以及测试效率高;缺陷定位准确。

  1. 简述缺陷模式的种类及实例。

以缺陷产生后果的严重性高低为评判标准,从程序的源代码形式着眼,对缺陷模式进行分类:

  • 故障模式:一经产生,会导致系统异常或出错。如。存储泄露,数组越界。
  • 安全漏洞模式:此类缺陷会给系统留下安全隐患,为攻击该系统开了绿灯。如,缓冲区溢出,未验证输入。
  • 疑问代码模式:此类问题未必会造成系统的错误,可能是误操作造成的,或者是由工程师不熟悉开发程序造成的,起到提示作用。如,低性能:低效代码或函数;争议代码:让人费解的代码。
  • 规则模式:声明定义,分支控制,版面书写等。
  1. 简述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的区别。

集成测试在开发过程中的概要设计阶段相对应,在开发过程中并行进行;系统测试则在开发完成时进行。集成测试采用黑白盒结合的测试方法;而系统测试则采用黑盒测试方法。集成测试的测试内容是各模块之间的接口,以及集成后的功能,目的是找出接口上的错误;系统测试的测试内容是整个系统的功能,目的是找出与需求不一致的部分。集成测试是面向开发者的测试;系统测试是面向用户的测试。

  1. 简述集成测试的层次。
  • 传统软件按集成粒度不同:
    • 模块内集成测试
    • 模块间集成测试
    • 子系统内集成测试
    • 子系统间集成测试
  • 面向对象的应用系统按集成粒度不同:
    • 类内集成测试
    • 类间集成测试
  1. 简述集成测试策略。
  • 非渐增式集成:首先对每个子模块进行测试(单元测试),然后将所有模块全部集成起来一次性进行集成测试。
  • 渐增式集成:把下一个要测试的模块同已经测试好的模块结合起来进行测试,然后再把下一个待测试的模块结合起来进行测试。
    • 自顶向下集成:从主控制模块开始,沿着程序的控制层次向下移动,逐渐把各个模块结合起来。
    • 自底向上集成:从“原子”模块(即最底层的模块)开始组装和测试。
    • 三明治集成:混合增量测试策略,综合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集成方法的优点。
  1. 简述三种渐增式集成测试策略的步骤。
  • 自顶向下集成
    • 对主控制模块进行测试,测试时用桩模块代替所有直接附属于主控制模块的模块。
    • 根据选定的结合策略(深度优先或宽度优先),每次用一个实际模块替换一个桩模块(新结合进来的模块往往又需要新的桩模块)。
    • 为了保证加入的模块没有引入新的错误,可能需要进行回归测试(即,全部或部分地重复以前做过的测试)。
  • 自底向上集成
    • 把底层模块组合成实现某个特定的软件子功能的族。
    • 写一个驱动程序(用于测试的控制程序),协调测试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 对由模块组成的子功能族进行测试。
    • 去掉驱动程序,沿软件结构自下向上移动,把子功能族组合起来形成更大的子功能组。
  • 三明治集成
    • 确定以哪一层为界来进行集成,如 B 模块。
    • 对模块 B 及其所在层下面的各层使用自底向上的集成策略。
    • 对模块 B 所在层上面的层次使用自顶向下的集成策略。
    • 对模块 B 所在层各模块同相应的下层集成。
    • 对系统进行整体测试。
  1. 简述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联系与区别。
  • 压力测试用来保证产品发布后系统能否满足用户需求,关注的重点是系统整体
  • 性能测试可以发生在各个测试阶段,即使是在单元层,一个单独模块的性能也可以进行评估。
  • 压力测试是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是极端情况下的系统能力的表现;
  • 性能测试是检测系统在一定负荷下的表现,是正常能力的表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考试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