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年

楔子

二零一七年在西安40度的高温里蒸发了一半。

我总是跟风,看到别人写半年总结,也开始琢磨自己的前半年。

在这半年里,我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大学里毕业,在美帝成人。至此,我,成了崭新的我。

我想从去年十二月开始讲起。那时候,很多学校都还没开始毕业论文的开题,而我们学院已经在准备定稿了。结束期末考试以后的一个礼拜,我每天6点起床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补充资料,逐字逐句的修改论文,直到凌晨东方微微泛白再合衣而睡,很累,又很精神。学校总是这样,临到截止日开始着急的催促,而我,远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承着时差之乱,就着窗外醉汉的低吼,努力的对着电脑码字数。终于,赶上了16年的尾巴,交了定稿,把2000字的论文初稿完整到6000+,代价啊,说来也可笑,上火,嘴上打了一圈泡儿,肿的真的和香肠无异。

其实,写论文的过程一点儿也不顺利。我人在国外,导师希望我在学期结束以前就完成论文部分,省去麻烦,于是,我的二稿,三稿,定稿都是在期末考试后一个星期完成的。当然,给导师的稿子反复修改之后才有把握提交,所以我统共写了十一稿论文,查了几十篇文献资料,其中还包括三本英文原著。那时候正值美国暴风雪天气,风夹着刀子在零下15度的飞雪里咆哮,我裹着羽绒服,戴着帽子,瑟瑟发抖却又逆风而行。也真的有被冻的半道回府的时候,现在想想,那个感觉,还是很冷。

知道我论文稿数的同学,有些肯定我的态度,有些质疑我的认真。可我以为,毕业论文是我大学四年学习的证明,是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我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我吸收知识的能力,我想要尽我所能去完成论文,不想有人说:“看,她还出过国呢,论文就写成这样?”仅此而已。

人生总是充满戏剧,比如,生日当天毕业答辩。我满心欢喜的提前和朋友约好,准备去酒吧过生日的-21岁终于可以喝酒了,也终于可以第一次感受酒吧了,结果,看到答辩日期的瞬间,我就像被雷劈了一样,扶额叹气。留学生答辩都是随国内时间的,生日当天,凌晨12点多,战战兢兢的守着QQ,等着答辩老师的视频电话。我现在还恍惚记得答辩的时候我的脸通红,声音在抖,傻的像个两百斤的孩子,但是有一点,我一定不会忘记我结束后对答辩老师说的话:“啊,我终于可以睡觉了。”然后,比老师更早挂断了连线。

这件事以后很久,我都在担心会不会因为我的失误而影响毕业,每天都在脑补各种假想画面吓自己。那段时间,金牛座的我脑子里导演了许多场大戏,却没有一个真的实现,因为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的结束了。直到我领了成绩单,毕业证,学位证,我才有了毕业的实感。从此,我再也不是老学姐,再也不能用学生证半价,原来,我真的毕业了。

毕业前最有勇气的事一定是申请手帐小组(就连去跳伞也不如这个勇敢)。某一个容易让人胡思乱想的夜晚,我开始静静的思考人生,一边想为什么别人比我优秀这种及其伤害自己的问题,一边手速极快的翻着微博,翻到手帐研究室的时候,就随口问了一句有没有北美手帐小组,得到否定答案后就又随口问了一句申请方式,就在这么随意的一个状态下,我本着“没人来我来”的态度立即申请了建立手帐小组,整个动作一气呵成,都没容我脑子细想,身体已经先于行动完成了所有。

后来和负责人聊天,建立行动派在北美的第一个手帐小组,进入负责人群和行动派社群家庭...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小组成立的第一个月,我们的活动并不顺利,加上人数很少,我的心理压力其实很大:担心小组的未来,否定自己的能力,甚至,想打退堂鼓...后来,通过手帐研究室微博招募到了一些组员,这才让小组渐渐有了生气儿,也给了我坚持的勇气。

我很庆幸我没有放弃,因为那群可爱的人儿,因为那些温暖的话语,因为那些无条件的相信,我还是适应了大家的节奏,也找到了自己的步调,努力的向更好的自己一步一步,一步,又一步。

虽然八月还要回去继续念研究生,可我仍旧选择利用暑假去了解社会,这就有了现在的生活,朝九晚六,在留学机构实习。其实每天的工作不算繁重,主要还是自己要给自己找事情,不论是主管指派的任务,还是机构内部高频的培训,都是我学习的途径,既然下定决心来,总要带点走才不亏本。什么都没有学到的话,那真的就很尴尬了吧?

有时候真的会无聊,觉得自己在做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转念一想,如此,不是更珍惜上学的时光么?总听到办公室的同事们说这想要去留学,就更加庆幸自己还有几年学可上,那感情就像是偷来的宝藏,让我现在想想,总是能偷偷笑出声来。是啊,上学,真好!不用假装成熟的打扮,不用费心揣度别人的言语,也不用为了一个月零星的工资克制着我的柴米油盐,和社会比,校园还是太年轻,还好,还好。

出来实习让我更加热爱校园生活,可未来,我仍旧要从校园回归社会,那时的我,希望还能保持如此的心性,简单的,舒服的,按着自己的轨迹走完全程。

我的前半年,剧终。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前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