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居的艺术》 读书笔记pdf

辉格,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担任知名商业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的评论员。辉格也是大象公会的主笔和外脑。他长期追踪海外主流人类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研究的最新进展,擅长多角度剖析社会、文化现象。

关于本书

人类学家、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提出过著名的“邓巴数”理论:因为灵长类动物大脑的认知局限,每个人能维系的熟人关系的数量不超过150个。在人类早期社会,“邓巴数”就像一个魔咒,一旦某个社会组织的成员超过150人,那么这个组织就会自动发生分裂。那么,今天我们人类身处的大型社会,究竟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又是哪些因素在支撑着不断扩大的社会组织?本书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个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新视角。

核心内容

最初的社会组织都是小型熟人社会,大型复杂社会是伴随着人类定居生活出现的。人类定居后,社会组织内部自发产生了一些扩张的动力,但在扩张的过程中,又受到了诸多阻碍。本书的重点内容有三部分:第一,小型熟人社会向大型社会扩张的内在动力是什么?第二,人类社会在扩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阻碍?第三,在社会扩张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什么来支撑全新的社会结构?

一、小型熟人社会向大型社会扩张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群居的艺术》 读书笔记pdf_第1张图片

1.暴力冲突:暴力冲突是人类社会组织进化的核心推动力

人类定居后,各个部落有了自己的固定领地,开始建造房子、存储粮食、饲养牲口,暴力冲突可能会为部落带来毁灭性打击。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暴力冲突,定居部落首先会扩大自己的人员规模,保证自己的部落有人数上的优势。

然后,相邻的两个定居部落,会开始尝试通过结盟的方式来减少双方的暴力冲突,甚至转而一起对付其他部落。

逐渐地,结盟活动会发生连锁反应,迫使原本孤立的其他部落也去寻找盟友。就这样,来自暴力冲突的威胁,推动小型部落的规模不断扩大。

2.家长权威:家长权威使“邓巴数”限制从个人单位上升到家庭单位

早期的小型熟人社会,成员之间大多有血缘关系,在没有更高级的制度作保障的时候,亲缘关系是最可靠的合作基础。但是随着代际更替,亲缘就会逐渐疏远。家长权威就是维系族群成员紧密关系的最好方法。

比如咱们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宗族”。在宗族体系里,每一个小家庭都由一个家长说了算,家长的权威大到,让每个家庭像单一个体那样行动一致。这样一来,“邓巴数”对群体规模的限制,就不在于150个个体了,而是上升了一个维度,扩展到家庭数量上,相应地,整个族群的规模就可以成倍扩大了。

3.专业团体:专业团体让社会组织摆脱血缘和地域的限制

基于师徒关系的专业团体的兴起,是小型熟人社会向大型共同体发展的关键一步。

用学术门派举例来解释:师父招收弟子来传承学术思想,被选出来的弟子,本身在性格和能力上就跟这项事业很匹配,有希望将本门派的学术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

反过来,如果学术门派本身的影响力很大,就可以为组织里的弟子创造更好的出路。可见,学术门派和弟子之间,是相互扶持相互成长的关系。这种良性循环,不仅让学术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也使得学术门派的“香火”烧得比家族更旺、更持久。

专业团体跟血亲族群还有一个差别,血亲族群一般有自己的领地,族人的大部分活动都在领地内进行。而专业团体的门徒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散居在各地,他们可以服务于不同的君主,同时又能保持密切往来,维持共同的传统。

4.武装集团:武装团体的企业化直接导致了国家雏形的诞生

战争可能是人类第一个发展出精细分工的行业,在高强度的竞争中,冲突对立的双方会争相发展各自的武器装备、交通设施、情报网络,而这些方面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完全不同,于是,武装首领开始根据集团职能的需要,自主创建组织,实施集中控制。

企业化的武装集团,把各个地方的小群体、小社会捏合在一起,渐渐变成了一股改变社会结构的政治力量,国家的雏形,就这样诞生了。而且,这种改变在历史进程中是不可逆的。一旦社会结构中出现了国家,此后即使政权崩溃、天下大乱,社会组织也不会再退回到部落状态,而是被下一个武装团体或者国家取代。

二、人类社会在扩张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阻碍?

1.语言不通。

语言障碍的存在,不是因为人类群体一开始就说着不同的语言,而是因为人类语言的演变和分化系统实在太快了。源自同一个语言群体的两个支系分开大约五百年,两种语言的词汇就会变得面目全非,两个支系互相之间就听不懂了。

在早期社会,身处在如此复杂的语言丛林之中,语言不通的人之间很难取得信任,更难建立合作关系。这是小群体之间相互融合的最大阻碍。

2.交通落后。

在古代,人类族群里总是弥漫着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恐惧,要消除这种恐惧,就得靠不同族群之间的频繁交往。

但是,在火车轮船出现之前,长途旅行一直是件非常艰难和危险的事情,大多数人一辈子的活动范围都在自己家附近几十公里之内。交通落后一直在拖累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和社会规模的扩张速度。

3.依附关系。

传统经济模式中处处都有依附关系,一个人在陌生地方独立谋生的可能性很低:在农村,主要劳动力都是家庭成员在城市,职业机会也受限于学徒制,年轻人依附在师门之下才能入行,而且要熬上许多年,才能获得执业资格。即使是苦力,往往也得依附于帮派组织。

所以在古代,年轻人很少会有“我要出去闯一闯”的念头,群体之间的人口流动性就会很低,社会扩张的速度一直很慢。

三、在社会扩张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权利”来支撑全新的社会结构

权利本来是一种约束人与人之间互动行为的社会规范,它告诉人们:除非有你的授权,别人不能对你做哪些事情。

在权利兴起以前,人们的生活艰辛而琐碎,要选择如何行动的时候,往往要为每一种可能性做一番权衡算计,然后才能做出决定。

当人们生活在越来越大的社会里,就必须建立一些通用规范,让陌生人之间的互动行为变得可以预期,从而减轻大家的计算负担。

起初扮演这个社会规范角色的东西叫做“禁律”,禁律往往意味着特别绝对,不能变通,随着社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一条刻板的禁律又很难在大型社会里普遍适用了。这时,人们创造了一个替代物,就是权利。权利是“带开关”的禁律,权利的兴起,让个人行动变得更加自由,让社会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金句

1. 暴力冲突是人类社会组织进化过程中的核心推动力。

2. 门派和弟子之间相互扶持,形成良性循环,不仅让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门派的“香火”烧得比家族更旺、更持久。

3. 一旦社会结构中出现了国家,此后即使政权崩溃、天下大乱,社会组织也不会再退回到部落状态,而是被下一个武装团体或者国家取代。

4. 权利的兴起,让个人行动变得更加自由,也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线听书,点击》》 《群居的艺术》 音频版电子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群居的艺术》 读书笔记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