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4晨读】打造我们想过的生活,时间总是会有的

有一段时间疯狂刷剧,一开始看电视直播,觉得那强插的广告真够烦人的,那怕是2分钟。后来有朋友告诉我,谁还看直播啊,下个APP全程无广告,这样你可以省下看广告的时间。

瞧, 多棒的省时技巧。

有一天,不再刷剧时,发现无端多了2小时。……那些省时的技巧,并不能让我们生活发生多大的改变。

我们不应该通过从无足轻重的事情上想尽办法节省时间,来打造我们想过的生活。

我们应该优先直接去做能建立自己想过的生活的事情,时间总是会有的。

【0714晨读】打造我们想过的生活,时间总是会有的_第1张图片

会!

从小耳熟能详中国版答案: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Ted版答案:热水器坏了,地下室被淹,一片狼藉,一周瞬间多7小时。

数学版答案:


【0714晨读】打造我们想过的生活,时间总是会有的_第2张图片
【0714晨读】打造我们想过的生活,时间总是会有的_第3张图片

时间有了,那接下来用来做哪些事情呢?怎样把24小时更充分利用呢,怎样把24小时活成48小时的样呢?

吉姆·兰德尔写的《时间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给了我们答案 ,他提供的时间管理秘笈简洁生动又有趣。

1、和你的时间建立联系

看再多的时间管理书,知道再多时间管理方法,都不如一个真正对你有用的时间管理方法。时间管理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001  记录&盘点

记录你平常的时间消耗,你可以尝试一星期,看看你存在哪些时间黑洞。时间黑洞是指那些消耗你时间的无效工作。你可以按时间段来记录。

【0714晨读】打造我们想过的生活,时间总是会有的_第4张图片

记录是为了复盘,不要只是单纯地记录,是为了一天结束时对自已进行盘点,比如说今天听的音频,你的收获了多少,记住了多少。而不是单纯地追求你今天完成了这件事,而不去注重结果本身。

002 设定你的首要任务

在一个TED视频看到:我做的每件事,我花的每分每秒,都是我的选择。并不是没有时间做1、2、3,而是1、2、3不是我的首要任务。我就是不想做。

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一个首要任务,比如你要完成专业英语考试,你每天打算用多长时间学习?

如果设定每天2小时,就要把除了工作、睡觉以外的时间挤出来做这件事情。把它列完首要任务,设定完成它的时间点,是早晨、午休时间,还是晚上?把对应的时间点联系起来,到了那个时间点采用自动模式,直接开始做这件事情。

2、创造时间

大家都是24小时,怕的真的不是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努力这个事情个体差异不会超过50%。真正差异是人和人之间价值差异,它会是百倍之差,只因为优秀的人做的事情比你高价值许多。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做有价值的事情,把无成效的时间转化为有成效的时间。

001 碎片时间有效利用

我把碎时间分为:5分钟、15分钟、30分钟。

没有更长的时间段,一则是因为30分钟以上的,不再视为碎片时间,二则,超出30分钟的部分还是可以用5分钟、15分钟、30分钟的任务组合填满呀。

一个时间段可以事先设定如果有5分钟做什么?听个音频?或者看一篇文章?把5、15、30分钟时间,设定相关事项。当你真正在等车时,能有效利用起来。

在办公室/家要做的任务增加:

选择和下载喜欢的TED视频(15m)

制作英语卡片(15m一张)

浏览和保存好的摄影作品(15m)

在外面的任务:

Taxi:背英语单词、看摄影作品

骑车:听TED

飞机:阅读收藏的文章

002 寻找你的高效时间

观察你一天当中最高效的时间是在哪个时间段?那个时间做事最有效率?早上、中午、晚上?然后在这个时间段安排最难的事。

保持高效,推荐番茄钟。番茄钟理论认为半小时是大家完成任务最有效的间隔,但是经过我长期的实验,我觉得,至少像我这样的工作,半小时是不够的。频繁中断手头的工作,其实是非常没有效率的,所以我觉得两小时相对比较理想。

状态非常好的时候,其实我会连续工作三到四个小时。但两小时是大家都比较容易handle,又不会把自己逼疯,又不至于打断工作节奏的理想时长。

3、规划时间

把你脑子里所有事情都倒出来,让出带宽,让大脑恢复高效运行。

事情太多做不完怎么办?

001  关掉后台程序

如果你手机变得很慢,打开一个app要很久,运行起来特别卡,通常是因为什么呢?

还不是因为后台默默在运行很多其他app。

把它们都关掉,清理你的内存,手机速度就会变快。

大脑是一样的:脑容量有限,不能无限地同时运行很多app。你要达到最大的效率,最快的速度,最好同一时间,只运行一个app,其他的都关掉!关掉!

这些后台程序分为两类。一类是你想一会就做,懒得记下来的事情。

比如:

同事要一个文件,记得做完手头这件事就找出来给他;

家里牛奶喝完了,要记得今天下班后去超市买

说好周末和朋友聚会我来找地方,明天就找

哪怕这些事情都很小,哪怕你全部都记得住,它们都在不知不觉占据你做正事的brain bandwidth,拖慢你的进度。

第二类是你想要做出的改变,希望做到的事,但没想好怎么做。

比如:

这个文件管理系统太乱了,要找个时间好好整理一下

去年说考的证还没开始落实

想学摄影

哪怕你还没有为这些目标做过任何实际举动,它们都会给你带来“未完成”的压力,都会变成你觉察不到的后台程序,默默侵蚀着你的效率。

我们要把这两类自动运行的后台程度都关掉,才能登上效率的巅峰,把时间节省下来,做更多更有趣的事。

002 建立清单管理

我用的是手账+To Do apps。

手写待办事项,比在电脑上type,更能注意力集中地对自己要做的事做一个梳理。

因为手写不能调整顺序,经常要重新写一张,也是逼自己及时更新待办事项,多多思考,把待办事项写的越来越完整的手段。

我一般会写好几张这样的清单:

每周日晚上,列出下一周要做的事(有新的事情就随时添加上去就好)

如果某几天事情特别多,会列一个“明天要做的事”,帮助理清大脑,也避免了一周清单过长,辨别不出哪些任务更紧急

有一个on going的长期项目,就会列一个项目清单,随时把想到的任务添加上去

【0714晨读】打造我们想过的生活,时间总是会有的_第5张图片

写字总是有一种soothing的感觉。在感觉被电脑上的待办事项淹没的时候,用写字来理清思路,梳理任务,帮助思考接下来的行动,不但有效,对我来说,还挺享受呢(觉得享受才有持续做下去的动力啊)。

但手账也有局限。首先,长期任务每周重复写,会有一种“怎么还是没做这件事”的挫败感;其次,复杂的任务不分优先级和截止日期,管理起来很乱;最后,没带手账就没地方查看(而手机app就随时可以看)。

所以电脑和手机apps也是不可少的。

003 拆分成可执行的阶段性任务

如果“三省吾身”是长期提高效率的秘诀,“Small Batches”就是短期内治疗拖延的良药。

Small Batches的意思是,把你所有要解决的问题,都刨根问底找到最根本的原因,然后一一解决;把你所有想要达成的目标,都拆解为一个个babysteps,然后一一实现。

再比如,确认我某某时间去台湾 ,我的待办事项不应该写成“日本机票/住宿/签证”,而应该是:

确定在东京呆的时间

在xxAPP上订台湾来返机票

在网站上确定台湾住宿

到银行打印流水和存款证明

填写签证表格,复印各项签证文件

把护照和所有签证文件快递到旅游公司

在网上做台湾行的功课

确定台湾具体行程

任务越大越含糊,你越惧怕去执行,越觉得现在做不了要等更有空,就越容易拖延。

任务越小越细,你越容易推自己一把,做了再说。

总结:
时间是有弹性的,有没有时间关键在于你把哪些事列为你最重要的,你想打造怎样的生活。吉姆·兰德尔时间管理的三个法宝,分别是和你的时间建立联系、“创造”时间、规划时间。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请一定要弄清楚,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然后像许渊冲老先生那样,花毕生的精力去追寻,用一生去热爱。

把握好每一天,无论是时间还是态度。

它能带给人一种美好的体验,就是让你真切地体验到,自己正走在人生的征途之上。

就像米兰·昆德拉所言,“永远不要以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自己选定的终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0714晨读】打造我们想过的生活,时间总是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