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3个英雄用生命总结,体现出男儿顶天立地与安身保命的“大智慧”

汉高祖在众人的抬举努力下,击败了楚霸王项羽,创立了大汉帝国,成就了一番伟业。然而,当上帝王之后,开始了削权维稳的“大清洗”,诸多功臣被斩头流放,权力全部归于皇权中央。在激烈澎湃的“清洗”之中,有惨死牢狱的,但也有能够最后全身已退的,最典型的当属“汉初三杰”的下场对比。

汉初3个英雄用生命总结,体现出男儿顶天立地与安身保命的“大智慧”_第1张图片

我们知道,在汉初三杰中,最悲情的是韩信,刘邦得了天下,韩信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而张良,萧何却幸免于难,下场还不错。

同样是开创汉朝的大功臣,为什么结局却又天壤之别呢?

01张良

汉初3个英雄用生命总结,体现出男儿顶天立地与安身保命的“大智慧”_第2张图片

在很多人印象里,张良应该是一个比韩信低调的人,其实不是。张良最开始是个标准的“愤青”而且是走复仇路线的。

张良是韩国的贵族,秦国灭了韩国后,张良才有了复仇的举动,有了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的举动。不过刺杀没成功,秦始皇刚好没在那辆车里,张良赶紧逃跑。此时张良出了名。

后来秦末农民起义,张良混在队伍里,半路上遇到刘邦,被刘邦收编当了个小偏将。

项羽势力逐渐坐大时,张良投奔了项羽,因为他觉得项羽更能为自己复仇。后来张良全心全意帮助刘邦的时候,这件事成为一根“暗刺”,其实这对于张良,已经是危及性命的事情。

刘邦并非能容得下别人的人,有了这根“暗刺”就会有防范之心。

说实话,有点本事的男人,谁能完全忠心?谁不想自立门户?韩信当时打算做齐王,即使蒯通不劝说他三足鼎立,韩信就没有一点这个心了?

话说刘邦得了天下,他不仅不信韩信,对张良也是半信半疑,张良比韩信通透,他知道刘邦对他的敌意。刘邦对张良说,齐国的土地你想要哪个都行,随你挑吧。张良心里很难受。

刘邦封他齐地三万户,不是恩赏,而是提防。他想让张良和韩信为了齐国土地争得你死我活,从而达到“以张制韩”的目的。

张良说:“齐国的土地我一片也不要,我在刺秦失败的时候与你相遇,逃难时和你相识于留,我对那里很难以忘怀,你就封我做个留侯吧!”

他这是打感情牌,他这么说,刘邦会念及旧情而心软,并且,还能避其锋芒。

刘邦封张良为“留侯”。

后来张良说自己身体不好,要告老还乡,从此远离政坛。他的兵书来自黄石公,便专心学习黄老之学,甚至开始练习不进食的气功。

张良成了一个仙风道骨的仙人。在刘邦小集团中,他是最幸运的一个谋士。

张良放弃了仕途,换了条生路。

02韩信

汉初3个英雄用生命总结,体现出男儿顶天立地与安身保命的“大智慧”_第3张图片

韩信也是一个贵族,他并不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虽然他没有一官半职,也没什么钱,但他是佩剑的。在古代造剑成本很高,普通百姓是承受不起的。而且能用剑术习武的,也都是贵族家庭。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韩信出生于没落的贵族。

基因的力量是强大的,贵族没落了也是贵族,韩信举手投足跟普通市井百姓不同,有着一股风流倜傥的气质,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能“忍辱”。

韩信和张良不同,张良说:“若韩信反,无人能制”。为什么韩信跟张良他们不一样呢?我想,是骨子里浑然天成的帝王的霸气与将军的杀气。

当帝王谋略是要有的,但气场也很重要。韩信就是有这种气场。

当帝王的第二个条件是,大家是不是心甘情愿跟你混。

刘邦武关夺帅后,留给韩信两千人,曹参、灌婴当时去了刘邦那里,也就是说韩信在没任何大将帮他的情况下,他自己通过招揽六国降兵,将军队扩充到三十万。

而曹参、灌婴回来后,立刻折服于韩信的盔甲底下,对他佩服得不得了。这是什么?

人心。

天时地利人心,就是帝王之命。

所以韩信,留不得。

蒯通竭力鼓动他,第一步与刘、项“三分天下,鼎足而居”,韩信说:“刘邦给我的条件已经够好的,我怎么能背叛他。”

可惜这个人太重情义,没有帝王的狠心和果决。

当一个人在高位上,一定要记住,这个世界最不可依靠的,就是人性。

后来韩信被刘邦不断挤压,夺了他的兵权,改封楚王,韩信愤懑不平,说了一些过激的话,进一步为刘邦找到口实。

最后韩信以谋反的罪名被杀,临死前他大喊:“吾悔不用蒯通之计!”等他明白过来,脑袋已经落地。

03萧何

汉初3个英雄用生命总结,体现出男儿顶天立地与安身保命的“大智慧”_第4张图片

萧何能够成为“三杰”中的唯一善终者,不是偶然的。在刘邦心目中,真正知根知底的是萧何。萧何是刘邦真正信任的人,也是真正走进刘邦心里的人。

萧何早年是衙门小吏,当时刘邦经常连酒都喝不起,萧何经常资助刘邦。但尽管如此,萧何还是被刘邦打过一次。

萧何最大的功绩就是月下追韩信,然后又设计杀了韩信,保住了刘氏的江山。然而刘邦有一段时间经常问:“萧何在干什么?”萧何就知道不好了,刘邦要对付他了。

没过多久,刘邦平叛后回到京城,很多百姓拦路告状,说萧相国强买田宅,让百姓无家可归。刘邦开始就是笑笑,责备萧何几句。

有一次萧何向刘邦提了建议,说长安狭窄耕地不多,我看皇家猎苑不少空地,不如让百姓进去耕种算了,不收他们官税了。刘邦听了勃然大怒,让人拖下去打。反了你,连老子的地都敢贪。

打归打了,但对他的防备心却不重了。刘邦不怕有欲望的人,就怕没欲望的。没小欲望,肯定有大的欲望。萧何要钱不是吗?那就好办。总比那些要天下的好得多……

萧何以成为巨贪的污点,让刘邦对他卸下戒备心,他在历史被称“智谋有余,仁义不足”,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萧何放弃了民心,保住了自己的命。

从以上这三个人的不同下场,可以深思英雄男儿顶天立地与安身保命的“大智慧”:什么时候,带棱角:什么时候,缩成一团:什么时候,智慧全暴;什么时候,装疯卖傻。

你可能感兴趣的:(汉初3个英雄用生命总结,体现出男儿顶天立地与安身保命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