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魏征的最后

世间存在完美吗?自从从书上看到李世民和魏征的最后,释然了。

说起李世民和魏征这对有名的君臣,没有什么人不知道吧。李世民历史上很有作为的明君,开创了大唐的盛世局面,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的操作者。魏征原来效力于太子李建成,李建成没有听进他的建议,导致失败被杀。魏征成俘虏后对李世民说,太子如果能听他的意见,及时除掉你,也不会有如此结局。李世民并没有介意,而是欣赏他的直言,不计前嫌重用他。两个人互相成全了对方的美名,一个明君,一个諍臣。

有多少次,这位明君因为魏征的直谏,满腔愤怒;有多少次,这位明君因为魏征的直谏,颜面尽失;有多少次,这位明君因为他的直谏,无可奈何。最终,李世民能够听得进忠臣之言,因为他努力要成为有作为的帝王,他不昏庸。这要在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皇帝手里,魏征早死八百回了。

记得书上写了件趣事。有一次,李世民得了只鸟,很是喜欢,把鸟放在肩膀上高兴地游玩。正得意间,远远看见魏征过来,忙把鸟藏在衣服里。一位君王,怕自己的臣子看见自己玩乐的一面怕成这样,也是没谁了。要不李世民怎么会成为贤君呢?魏征是察觉到了的,他装作不知,故意没完没了地和皇帝说国家大事,最后那只鸟闷死了。

看到这个故事,我是哑然失笑的。这样一对君臣令人称奇。

魏征病重的时候,李世民去探望,并把一位公主许给魏征的儿子,流着泪让魏征看看自己未来的儿媳妇。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征死后痛哭,留下有名的一段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如果没有后来,这真是完美的了,历史上永远流传的一段佳话。书上告诉我,后来是这样的。

唐太宗知道了一件事。魏征每次进谏后都记了下来,留给史官了。而同样是这样的事情,另一位大臣把记录都烧毁了。这样高下立见。《国语·越语下》中有语,“王曰,所不掩子之恶,扬子之美者,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 。”掩恶扬美是一个人高尚的品质,魏征没有掩饰他人的“恶 ”,而宣扬自己的“美”,有显摆之嫌。汉 代贾谊 在《新书·官人》中说,“内相匡正,外相扬美,谓之友。”作为一对友好相处的君臣,魏征做到了“内相匡正”,而对外却宣扬君主过失,不足,显示自己的才能,实在有些不妥。

而那位能匡正君主过失,对外保护君主美好名声的大臣对比起来要高尚的多。因为实在李世民对魏征有知遇之恩,待他不薄啊。为了自己,贬低别人吗?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你完美吗?把待你深厚的人推到千古留“恶”的境况就好吗?

李世民知道这件事后,可想魏征在他心中的形象大跌啊,尤其有那位大臣的对比,想来是不是失望厌恶一起涌上心头?后来,那要被下嫁的公主自然不用去做魏征的儿媳了。

这样一段君臣佳话,最后让人唏嘘感叹。人性复杂,世间真的没有那么完美,坦然接受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世民和魏征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