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老人院

2008年9月,时年69岁的湖南衡阳老人付达信前往北京西站,因持刀抢劫未遂,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但是入狱之后,老人不断要求增加刑期。2013年,在老人出狱三年之后,他准备再次抢劫重返监狱,他说,他不后悔,他只是想换一个地方生活。

监狱里吃喝拉撒睡统一化,民风淳朴,其乐融融;放在养老院里就相当于在被不断提醒着我还属于社会共同体的一员但我却被边缘着、遗忘着,心是浮的——哪位老头、老太太的孩子前来看望了,便像个孩子似的眼红起来;昨天还见面的老同伴今天就撒手走了,不几天又来了一位新面孔……老去是没有转机的,被记得是付出努力也不一定换得来的,养老院时刻提醒着这一残酷的自然规律。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一句歌词:“越过道德的边境,老付走入社会的禁区。享受幸福的错觉,误解了监狱的意义。

社会对一类建筑功能价值的普遍期待与认同赋予了其名词性定义与道德捆绑,功能性越强,附属的价值定义便越根深蒂固——敬老院是拿来养老的,医院是拿来救死扶伤的,学校是用来教书育人的;而监狱,理应是社会垃圾的回收站。付大爷率先挑起了打破这一固化认识的重担,用他那对社会结构深刻的把握力,可操作性极强的路线规划能力和精准的行动执行能力成功地钻了空子,饥寒交迫地站在法的门前,破门而入享受着幸福的错觉。显然,围坐团抱在一起的几个媒体人寥寥几句不痛不痒的道德评判与教育丝毫动摇不了付大爷那坚毅决绝的眼神,毕竟,他真正享受过经过深思熟虑给他带来的幸福。

问题在于,人与建筑时刻都在发生关系,人把它当做什么,它就是什么。只是,监狱如果被迫担当起养老的功能,类建筑之间的功能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的时候,人应该如何存在呢?

飞越老人院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飞越老人院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飞越老人院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飞越老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