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路上那点儿事

        从家到单位上班,有三条途径(当然,如果我拿了驾照,买了汽车,那就是四条。不过,这辈子估计只有“如果”了。)一、骑那辆姑娘退役的24自行车,路程基本在15~20分钟之间;二、13路、17路、50路公交车,车程基本在20分钟左右(公交车上5分钟,其余时间是家到公交站,公交站到单位);三、11路步走,行程在30~40分钟左右。

        最初新调到单位,我热衷于选择途径一。因为这段不远不近的路程,骑车子既可锻炼又不至于太累,重要的时间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六月初的天气,早晨七点半左右从家出发,正是一天中气候宜人的时候,悠闲地蹬着小车,微风迎面吹过,很是惬意。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条地处居民区的路,正好经过一个繁华的早市,而那条借着北梁棚户区改造之机,曾在2013年--2015年大动干戈、伤筋动骨地改扩建的人行道,依然小家子气地只够两三个人并行,很是拿不出手。所以,那是一段艰难的路程。赶早市的老头老太太,三五结伴而行,高谈阔论。苦了我这车技不好、身材五短之人,超不敢超,碰又不敢碰,不断地上车下车,再上车下车,如此反复,心累的够呛。偶尔看着机动车道上没车,侥幸地违章猛蹬几下,算是补偿。

上班路上那点儿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近改为途径二,一则行人太多没法走,再则天气太热晒得受不了。从家附近公交站到单位附近公交站,共四站地。有一趟始发车,两趟路过车。常常是刚上车时人不太多,下一站驶入居民繁华区,呼啦啦涌上来一大堆老人,都是划政府发的老年卡,不花钱免费坐。自费的大多愿意选择一元钱投币的车次,老人们大多选择二元钱的车次。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一样的福利,选择贵点儿的比便宜点儿的似乎更合算。就像那个“既然追车跑,追公交不如追出租车合算”的笑话。有时纳闷,老人家们干嘛不在家多待一会儿,等上班的大潮过去再出门。经过了最初几次见着老人就让座的经历后,索性上车站着到终点。

图片发自App

        其实最中意的是途径三。留出足够的时间,溜溜哒哒,既省了路费(感觉自己挺抠门的)又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的事。可是……可是,关键的关键,我这个人比较贪睡,尤其早晨那几分钟弥足珍贵。所以,这个计划流产了。

图片发自App

        小时候学的我泱泱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长大了来到城市真正地有所体会。地大,上班长途跋涉;人多,延途熙熙攘攘。所以有了当我们走路时,心里暗骂开车人没素质、当我们坐车时,心里暗骂行人没素质的矛盾心理。社会发展太快,我们的精神跟不上物质的进步,灵魂跟不上肉体的脚步。

        无论哪条路,明天还得继续上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班路上那点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