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0幸福论

2016-12-20幸福论_第1张图片

写在前面:仪式感让人做事能够心怀尊重,而目标量化让人更容易坚持,所以以后每篇文前都会加一句话:这是梅子发表在上的第XX篇文章。

这是梅子发表在上的第九篇文章。

1、幸福源于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把握

关于幸福的研究多如牛毛,从历史、哲学、心理学各个角度均有论述,叔本华这本《人生的智慧》亦是在论幸福。叔本华认为幸福源于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把握。使我们快乐或者忧伤的事物,不是那些客观、真实的事物,而是我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和把握。无论身在何处, 我们只能在我们自身寻找或者获得幸福。

他将人的所有分为三类,人自身,人的外在以及他人对你的看法,能够影响幸福的主要源于人的自身,而非人的外在如财富、地位等;而人的自身主要是受意欲支配,意欲满足了就感觉到幸福,意欲不满就感觉到痛苦。与其他学者的观点对比,也能得到这个结论:欲望得以满足就幸福,不接受现状,强烈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痛苦。所以要想幸福,就接受自己,接受现状。故而佛教之人最是幸福,最是心静。

2、健康的身体加健康的心灵让人幸福

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一句话,“健康的身体加上健康的心灵”(尤维纳利斯语)。最大的愚蠢也就是为了诸如金钱、晋职、学问、声名,甚至为了肉欲和其他片刻的欢娱而献出自己的健康。我们更应该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而能否拥有健康的心灵首先取决于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精神思想能力。一个内在丰富的人对于外在世界确实别无他求,除了这一否定特性的礼物——闲暇。他需要闲暇去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精神才能,享受自己的内在财富。他的要求只是在自己的一生中,每天每时都可以成为自己。当一个人注定要把自己的精神印记留给整个人类,那么,对这个人就只有一种幸福或者一种不幸可言——那就是,能够完美发掘、修养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得以完成自己的杰作。

3、我们不幸福是源于得不到

我们之所以感到不满,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断试图提高我们的要求,但同时,其他妨碍我们成功的条件因素却保持不变。东西产生了要求,而又得不到它,那他就会感到怏怏不乐。对于我们认为可能得到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视线范围。但是如果得到这具体之物存在重重困难,他根本就没有得到它的希望和可能,那他就会感觉不幸和痛苦。所有在他视线以外的东西,都不会对他产生任何影响。

4、我们不幸福是源于过分在乎他人的看法

同时人类的本性就是会在乎他人对我们的态度或看法;应该细致考虑和恰如其分地评估它的真正价值,尽量减低我们对待别人意见的敏感程度,无论我们在受到别人意见的爱抚抑或伤害时都应如此,人们拼命追逐官位、头衔、勋章,还有财富,其首要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别人对自己更大的敬意,甚至人们掌握科学、艺术,也是从根本上出于同样的目的。

5、你幸福吗?

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我们不应该向他询问那些令他高兴的赏心乐事,而应该了解那些让他烦恼操心的事情;因为烦扰他的事情越少、越微不足道,那么,他也就生活得越幸福。

PS:此文为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后PS:除了梅子本人照片外,梅子的所有照片均为自己拍摄,坚持原创。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6-12-20幸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