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寒假杂记

当老师的,每年能够享受两个假期,很幸福的事。这是一段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自由,随心地安排一些事做,的确感觉很好。下周一就要正式开课了,要在各项约束下开展工作了。
  寒假开展的几件事情:
  (1)在早就列出提纲的N篇教研论文中,捡起来完成了两篇《“问题求解”课对我的教学工作启发》和《利用博客提交作业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模式》,投稿《计算机教育》。现在教学研究类论文发表的整体情况感觉很乱,在其他期刊上陆续发表过一些凑数的文章。《计算机教育》是我一直认为认真办刊的期刊,我期望还是能写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字在上面发表。《“问题求解”课对我的教学工作启发》是我参加“ CCF课程导教班”的总结,感谢编辑部给“导教班”学员设置免费专栏的机会。投出的文章在立意上与编辑发生了特别大的分歧。编辑的观点是对的,但我坚持我的真实想法,也坚持我的视角的价值,最后文章如愿录用。我和编辑中间的讨论见《 关于课程体系、内容与教育原则、教学方法的讨论》。《利用博客提交作业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模式》是我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的心得,草稿中话题大得收不住,耐住性子成文,却没有再多一次检查,编辑肯定了文章价值,但指出文字水平差,要“退改”。惭愧于自己没有将工作做到位,一番文字上的大修改,最终被录用,版面费也已经交上,只等排队等发表了。想介绍自己在组织专业性学生社团工作的文章,总是收不住主题,留待有时间再说。
  (2)带领同学们发博文学C++的模式已经进行到第3年,基于CSDN博客平台继续深入已经没有更大空间。今后想做的事情,是将这几年资料的积累形成一本同学们无师便可以学下去的“学材”(见《 C++程序设计实践学材系列(1)——前言》)。更想做的事情,是自建一个网站,其中我对初学者所遇学习障碍的感知将融入其中,针对习惯了应试学习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将是特色。恰好清华大学出版社发来例行的联络信,与张玥老师信件来往(见《 再开启一项新的工程》)中,逐渐理清了工作思路:先建网站,再谈出书。这将是一个比《 逆袭大学》更大的一个工程。不管建网站,还是写书,都需要重新整理资料,这项工作进展还是不顺,懒散是主要原因,假期的节奏,还是要松散得多。
  (3)自由阅读。闲暇时就读书是一个很享受的事。一口气看完了郑也夫先生的《 吾国教育病理》,产生共鸣之时也对于当下的学生更多理解,多了些带他们走出的感觉。稀里糊涂看完《后现代大学来临》,《大学理念重审》看到三分之一便不想再往下进行,看这种书的功夫还欠锤炼。看《高校教师发展——基于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完全是操闲心,对这个话题的关注,是出于前几年做行政工作时,想把自己负责的教学评价科演化为一个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机构。现在不做这项工作了,但也深深地感觉到,我国当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该把教师能力发展当作重要问题,利用专门的机构开展相关工作了。还考察了中外两位教育改革实践者的风采。中国的改革实践者是主持“ 伏羲班”的吴鸿清老师。我真也常常有种冲动,放弃高等教育转而到基础教育中做事了,但没有那样的勇气和决心,还是“混”在高校,尝试如何将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已经成型的大学生带出来,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美国的改革实践者是马文·科琳斯。我是从哈佛《幸福课》中知道这位传奇人物的(从Marva Collins' way 中英文对照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a340d20100ql9i.html中可以获得有关资料的链接),这个假期决定优先深入了解她的工作了。买不到相关的中文书籍,网上共享的英文版书质量不好,看起来困难,阅读了自愿者的翻译稿。不管条件如何,我们可以相信教育,从教育中要改变,有很多的事可以做。
  (4)其他。再进一步,想将C++教学班的团队学习环境建立得更紧密一些,玩了一天“ 今目标”,用企业管理平台支撑一门课程,该是一件很酷的事。这是考察米新江老师的提高班的启示,还是不能下决心去尝试,也许校园中无线网全覆盖后条件更好一些。新版的“大学生学习指导”课也想再开出来了,拓展到32学时,脑袋中积累的东西已经很多了,也时时想写下来成文,但或许开一轮课后再成文更好,这是当老师的优势,用课堂这个舞台,通过学生的参与,让想法成体系。回家过年是一件重要的事(见《 2014春节流水帐及杂想》)。上高中的儿子要参加几个面向中学生的竞赛,又是写论文,又是做作品,自然必要时出个主意,指点一二。博客之星的奖品iPad mini让我喜欢上了看电子书,玩“连连看”熟悉了Pad的触摸操作。

  离上课还有一周。儿子已经开学住校,梅花桩协会的集训也要开始了。写完这个杂记,我也该进入到新学期状态中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