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Streaming-一

Spark Streaming

  • SparkStreaming是Spark CoreAPI的一种扩展,它可以用于进行大规模、高吞吐量、容错的实时数据流的处理。

  • 支持从很多数据源中读取数据,比如Kafka、Flume、Twitter、ZeroMQ、Kinesis或者TCP Socket。

  • 可以使用类似高阶函数的复杂算法来进行数据处理,比如map、reduce、join、window。处理后的数据可以被保存到文件系统、数据库、Dashboard等存储中。

DStream以及基本工作原理

  • 接收实时输入数据流,然后将数据拆分成多个batch,比如每收集1秒的数据封装为一个batch,然后将每个batch交给Spark的计算引擎进行处理,最后会生产出一个结果数据流,其中的数据,也是由一个一个的batch所组成的。
  • Spark Streaming提供了一种高级的抽象,叫做DStream(Discretized Stream “离散流”),代表一个持续不断的数据流
    • DStream可以通过输入数据源来创建比如Kafka、也可以通过对其他DStream应用高阶函数来创建如map、reduce、join、window。
    • DStream的内部,其实是一系列不断产生的RDD。RDD是Spark Core的核心抽象——不可变的、分布式的数据集。DStream中每个RDD都包含了一个时间段内的数据。
  • 对DStream应用的算子,比如map其实在底层会被翻译成对DStream中每个RDD的操作。比如对一个Dstream执行一个map操作,会产生一个新的DStream。但是,在底层,其实其原理为:对输入DStream中每个时间段的RDD,都应用一边map操作,然后生成新的RDD,即作为新的DStream中的个时间端的一个RDD。底层的RDD的transformation操作,其实,还是由Spark Core的计算引擎来实现的。Spark Streaming对Spark Core进行了一层封装,隐藏了细节,然后对开发人员提供了方便易用的高层次的API。

与Storm的对比分析

对比点 Storm Spark Streaming
实时计算模型 纯实时,来一条处理一条 准实时,对一个时间段内的数据收集起来,作为一个RDD再处理
实时计算延迟度 毫秒级 秒级
吞吐量
事务机制 支持完善 支持,但不完善
健壮性/容错性 Zoookeeper,Acker,非常强 CheckPoint,WAL,一般
动态调整并行度 支持 不支持
  • SparkStreaming 与Sorm的优劣分析
    • 两个框架再实时计算领域中都很优秀,只是擅长的领域不同
    • Spark Streaming仅仅在吞吐量上要比Storm要优秀。但不是所有场景下都注重吞吐量。
    • Storm在实时延迟度上,比Spark Streaming好多了,前者是纯实时,后者是准实时。而且Storm的事务机制、健壮性/容错性、动态调整并行度等特性,都要比Spark Streaming更加优秀。
    • 但是Spark Streaming,位于Spark生态技术栈中,因此SparkStreaming可以和Spark Core、Spark SQL无缝整合,我们可以实时处理出来的中间数据,立即在程序中无缝进行延迟批操作、交互式查询等操作。这个特点大大增强了Streaming的优势和功能。

Spark Streaming 与Storm的应用场景

  • 对于Storm来说:
    • 建议在需要纯实时,不能忍受1秒以上延迟的场景使用,比如实时金融系统、要求纯实时进行金融交易和分析。
    • 对于实时计算的功能中,要求可靠的事务机制和可靠性机制,即数据的完全精准,一条也不能多不能少,考虑使用storm
    • 如果还需要针对高低峰时间段动态调整计算程序的并行度,以最大限度利用集群资源(小公司,集群资源紧张)。
    • 对一个大数据应用系统,它就是纯粹的实时计算,不需要在中间执行SQL交互式查询、复杂的transformation算子等。
  • 对于Spark Streaming来说
    • 如果对于上述适合Storm的三点(纯实时,事务机制和可靠性、动态调整并行度),一条都不满足的实时场景(不要求纯实时,不要求强大可靠的事务机制、不要求动态调整并行度),可以考虑使用Spark Streaming。
    • 考虑使用Spark Streaming的最主要一个因素,应该对整个项目进行宏观的考虑,即如果一个项目除了实时计算之外,还包括了离线批处理、交互式查询、等业务功能,而且实时计算中可能会牵扯到高延迟批处理、交互式查询等功能,那么就应该首选Spark生态,用Spark Core开发离线批处理,用Spark SQL开发交互式查询,用Spark Streaming开发实时计算,三者可以无缝整合,给系统提供非常高的可扩展性。

StreamingContext详解

  • 有两种创建StreamingContext的方式
    • 第一种
      • val conf = new SparkConf().setAppName(appName).setMaster("local[2]")
      • val ssc = new StreamingContext(conf,Seconds(1))
    • 第二种
      • SptreamingContext还可以使用已有的SparkContext来创建
      • val sc = new SparkContext(conf)
      • val ssc = new StreamingContext(sc,Seconds(1))
    • appName,是用来在Spark UI上显示的应用名称。master,是一个Spark、Mesos或者Yarn集群的URL或者是local[*]
    • batch interval 可以格局你的应用程序的延迟要求以及可用的集群资源情况来设置。
  • 一个StreamingConext定义以后,必须做以下几件事情:
    • 1通过创建DStream来创建数据源
    • 2通过对DStream定义transformatition和output算子操作,来定义实时计算逻辑
    • 3 调用StreamingContext的start()方法,来开始实时处理数据。
    • 4通过StreamingContext的awaitTermination()方法,来等待应用程序的终止。
    • 5 也可以通过调用StreamingContext的stop()方法,来停止应用程序。
  • 需要注意的要点;
    • 1只要一个StreamingContext启动后,就不能再往里面添加计算逻辑,即执行start()方法后,不能再增加任何任何算子了。
    • 2 一个StreamingContext停止之后,是肯定不能够重启的。调用stop()方法后,不能再调用start()
    • 3一个JVM同时只能有一个StreamingContext启动。在你的应用程序中,不能创建两个StreamingContext。
    • 4 调用stop()方法时,会同时停止内部的SparkContext,如果不希望如此,还希望后面继续使用SparkContext,可以使用stop(false)。
    • 一个SparkContext可以创建多个StreamingContext,只要上一个先用stop(false)停止,再创建下一个即可。

DStream和Receiver详解

  • DStream 代表了来自数据源的输入数据流。除了文件数据流之外,所有的输入DStream都会绑定一个Receiver对象,该对象是一个关键的组件,用来从数据源接收数据,并将其存储在Spark的内存中,以供后续处理。
  • Spark Streamig提供了两种内置的数据源支持:
    • 1基础数据源:StreamingContext API中直接提供了对这些数据源的支持,比如文件、socket。
    • 2高级数据源:诸如Kafka、Flume、Kinesis、Twitter等数据源,通过第三方工具类提供支持。这些数据源的使用,需要引用其依赖。
    • 3自定义数据源:我们可以自己定义数据源,来决定如何接受和存储数据。
  • 如果想要在实时计算应用中并行接收多条数据流,可以创建多个输入DStream。这样就会创建多个Receiver,从而并行地接收多个数据流。注意,一个Spark Streaming Application的Executor,是一个长时间运行的任务,因此它会独占分配给Spark Streaming Application的cpu core。从而只要Spark Streaming运行起来以后,它使用的cpu core就没法给其他应用使用了。
  • 使用本地模式运行程序时,绝对不能用local或local[1],因为那样的话,只会给执行输入Dstream的executor分配一个线程。而Spark Streaming底层的原理是,至少要有两条线程,一条线程用来分配Receiver接收数据,一条线程用来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因此必须使用local[n],n>=2的模式。

DStream Kafka数据源 Receiver方式

  • 这种方式使用Receiver来获取数据,Receiver是使用Kafka的高层次Consumer API来实现的。Receiver从Kafka中获取的数据都是存储在Spark Executor的内存中的,然后Spark Straming启动的job会去处理那些数据。
  • 默认配置下,这种方式可能会因为底层的失败而丢失数据。如果要启用高可靠机制,让数据零丢失,就必须启用Spark Streaming的预写日志机制(WAL)。让该机制会同步地接收到的Kafka数据写入分布式文件系统如(HDFS)上的预写日志中。所以,即使底层节点出现了失败,也可以使用日志中的数据进行回复。
  • 注意事项
    • 1此时Kafka中的topic的partition与Spark中的RDD的partition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在KafkaUtils.createStream()中,提高partition的数量,只会增加一个Receiver中读取partition的线程的数量。不会增加Spark处理数据的并行度。
    • 2可以创建多个Kafka输入DStream,使用相同的consumer group和topic,来通过多个receiver并行接收数据。
    • 3 如果基于容错的文件系统,比如HDFS,启用了预写日志机制,接收到的数据会被复制到预写日志中。因此,在KafkaUtils。createStream()中,设置的持久化级别是StorageLevel.MEMORY_AND_DISJ_SER.

DStream Kafka数据源 Direct方式

  • Spark1.3引入了不基于Receiver的直接方式,从而能够确保更加健壮的机制。替代掉使用Receiver来接收数据后,这种方式会周期性地查询Kafka,来获得每个topic+partition的最新offset,从而定义每个batch的offset的范围。当处理数据的job启动时,就会使用Kafka的简单consumer api来获取Kafka指定offset范围的数据。
  • Driect优点
    • 1简化并行读取:如果要读取多个partition,不需要创建多个输入DStream然后对他们进行union操作。Spark会创建跟Kafka partition一样多的RDD partition,并且会并行从Kafka中读取数据。所以在Kafka partition和RDD partition之间,有一个一对一的映射关系
    • 2高性能:如果要保证零数据丢失,在基于receiver的方式中,需要开启WAL机制。这种方式其实效率低下,因为数据实际被复制了两份,Kafka自身就有高可靠的机制,只要Kafka中做了数据的复制,那么就可以通过Kafka的副本进行恢复。
    • 3 一次且仅一次的事务机制:
      • 基于receiver的方式,是使用Kafka的高阶API来在ZooKeeper中保存消费过的offset的。这是消费Kafka数据的传统方式。这种方式配合着WAL机制可以保证数据零丢失的高可靠性,但是无法保证数据被处理一次且仅一次,可能会处理两次。因为Spark和ZooKepper之间是不同步的。
      • 基于Direct的方式,是使用Kafka的简单api,Spark Streaming自己就负责追踪消费offset,并且保存在checkpoint中。Spark自己一定是同步的,因此可以保证数据是消费一次且仅消费一次。

DStream的transform操作概览

Transformation Meaning
map 对传入的每个元素,返回一个
flatMap 对传入的每个元素,返回一个或多个元素
filter 对传入的元素返回true或false,返回false的元素被过滤掉
union 将两个DStream进行合并
count 返回元素的个数
reduce 对所有values进行聚合
countByValue 对元素按照值进行分组,对每个组进行技术,最后返回的格式
reduceBYKey 对key对应的values进行聚合
cogroup 对两个Dstream进行连接操作,一个key连接起来的两个RDD的数据,都会以Iterable的形式,出现在一个Tuple中
join 对两个Dstream进行join操作,每个连接起来的pair,作为DStream的RDD的一个元素
transform 对数据进行转换操作【当DStream的API不够用的时候使用这个函数把DStream转成RDD来操作,最后再返回一个新的RDD】
updateStateByKey 为每个key维护一份state,并进行更新
window 对滑动窗口数据执行操作(实时计算中最有特点的一种操作)

DStream的transformation操作

Output Meaning
print 打印每个batch中前10个元素,主要用于测试,或者是不需要执行什么output操作时,用于简单触发一些job。
saveAsTextFile(prefix,[suffix]) 将每个batch的数据保存到文件中。每个batch的文件命名格式为:prefix-TIME_IN_MS[.suffix]
saveAsObjectFile 同上,但是将每个batch的数据以序列化对象的方式,保存到SequenceFile中。
saveHadoopFile 同上,将数据保存到Hadoop文件中。
foreachRDD 最常用的output操作,遍历DStream中的每个产生的RDD,进行处理。可以将每个RDD中的数据写入外部存储,比如文件、数据库、缓存等。通常在其中是针对RDD执行action操作的,比如foreach。
【和transform实现的功能类似,都可以操作RDD,区别是transform有返回值,foreachRDD没有返回值】

output操作

  • DStream中所有的计算,都是由output操作触发的,比如print().如果没有任何output操作,那么压根就不会执行定义的计算逻辑。
  • 使用foreachRDD outprint操作,也必须在里面对RDD执行action操作,才能触发对每一个batch的计算逻辑。否则,光影foreachRDD output操作,在里面没有对RDD执行action操作,也不会触发任何逻辑。

ForeachRDD 详解

  • 通常在foreachRDD中,就会创建一个Conection,比如JDBC Connection,然后通过Connection将数据写入外部存储。
    • 误区1:在RDD的foreach外部,创建Connection
      • 它会导致Connection对象被序列化后传输到每个Task中。而这种Connection对象,实际上一般是不支持序列化的,也就无法被传输。
    • 误区2:在RDD的foreach操作内部,创建Connection
      • 这种方式是可以的,但是效率低下。因为它会导致对于RDD的每一条数据,都创建一个Connection对象,通常来说,Connection的创建是很消耗性能的。
    • 合理方式1:使用RDD的foreachPartition操作,并且在该操作内部,创建Connection对象,这样就相当于是,为RDD的每个partition创建一个Connection对象,节省资源的多了。
    • 合理方式二:自己手动封装一个静态连接池,使用RDD的foreachPartition操作,并且在该操作内部,从静态连接池中,通过静态方法,获取到一个连接,使用之后再还回去。这样的话,甚至在多个RDD的partition之间,也可以复用连接了。而且可以让连接池采取懒创建的策略,并且空闲一段时间后,将其释放掉。

window滑动窗口操作

Transform 意义
window 对每个滑动窗口的数据执行自定义的计算。
countByWindow 对每个滑动窗口的数据执行count操作。
reduceByWindow 对每个滑动窗口的数据执行reduce操作。
reduceByKeyAndWindow 对每个滑动窗口的数据执行reduceByKey操作。
countByValueAndWindow 对每个滑动窗口的数据执行countByValue操作。

缓存与持久化机制+checkpoint机制

容错机制和事务语义详解

性能调优

你可能感兴趣的:(Spark,Spark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