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连乘问题的算法分析

       问题描述:给定n个矩阵:A1,A2,...,An,其中Ai与Ai+1是可乘的,i=1,2...,n-1。确定计算矩阵连乘积的计算次序,使得依此次序计算矩阵连乘积需要的数乘次数最少。输入数据为矩阵个数和每个矩阵规模,输出结果为计算矩阵连乘积的计算次序和最少数乘次数。

      问题解析:由于矩阵乘法满足结合律,故计算矩阵的连乘积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计算次序。这种计算次序可以用加括号的方式来确定。若一个矩阵连乘积的计算次序完全确定,也就是说该连乘积已完全加括号,则可以依此次序反复调用2个矩阵相乘的标准算法计算出矩阵连乘积。

       完全加括号的矩阵连乘积可递归地定义为:

     (1)单个矩阵是完全加括号的;

     (2)矩阵连乘积A是完全加括号的,则A可表示为2个完全加括号的矩阵连乘积B和C的乘积并加括号,即A=(BC)

       例如,矩阵连乘积A1A2A3A4有5种不同的完全加括号的方式:(A1(A2(A3A4))),(A1((A2A3)A4)),((A1A2)(A3A4)),((A1(A2A3))A4),(((A1A2)A3)A4)。每一种完全加括号的方式对应于一个矩阵连乘积的计算次序,这决定着作乘积所需要的计算量。

      看下面一个例子,计算三个矩阵连乘{A1,A2,A3};维数分别为10*100 , 100*5 , 5*50 按此顺序计算需要的次数((A1*A2)*A3):10X100X5+10X5X50=7500次,按此顺序计算需要的次数(A1*(A2*A3)):10*5*50+10*100*50=75000次

      所以问题是:如何确定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量达到最小化。      

      算法思路

      例:设要计算矩阵连乘乘积A1A2A3A4A5A6,其中各矩阵的维数分别是:

      A1:30*35;     A2:35*15;     A3:15*5;     A4:5*10;     A5:10*20;     A6:20*25 

      递推关系

      设计算A[i:j],1≤i≤j≤n,所需要的最少数乘次数m[i,j],则原问题的最优值为m[1,n]。

      当i=j时,A[i:j]=Ai,因此,m[i][i]=0,i=1,2,…,n
      当ik和Ak+1之间断开,i<=ki-1pkpj。由于在计算是并不知道断开点k的位置,所以k还未定。不过k的位置只有j-i个可能。因此,k是这j-i个位置使计算量达到最小的那个位置。

      综上,有递推关系如下:

          

      构造最优解

      若将对应m[i][j]的断开位置k记为s[i][j],在计算出最优值m[i][j]后,可递归地由s[i][j]构造出相应的最优解。s[i][j]中的数表明,计算矩阵链A[i:j]的最佳方式应在矩阵Ak和Ak+1之间断开,即最优的加括号方式应为(A[i:k])(A[k+1:j)。因此,从s[1][n]记录的信息可知计算A[1:n]的最优加括号方式为(A[1:s[1][n]])(A[s[1][n]+1:n]),进一步递推,A[1:s[1][n]]的最优加括号方式为(A[1:s[1][s[1][n]]])(A[s[1][s[1][n]]+1:s[1][s[1][n]]])。同理可以确定A[s[1][n]+1:n]的最优加括号方式在s[s[1][n]+1][n]处断开...照此递推下去,最终可以确定A[1:n]的最优完全加括号方式,及构造出问题的一个最优解。

      1穷举法

      列举出所有可能的计算次序,并计算出每一种计算次序相应需要的数乘次数,从中找出一种数乘次数最少的计算次序。

      对于n个矩阵的连乘积,设其不同的计算次序为P(n)。每种加括号方式都可以分解为两个子矩阵的加括号问题:(A1...Ak)(Ak+1…An)可以得到关于P(n)的递推式如下:

      

      以上递推关系说明,P(n)是随n的增长呈指数增长的。因此,穷举法不是一个多项式时间复杂度算法。

      2重叠递归

      从以上递推关系构造最优解思路出发,即可写出有子问题重叠性的递归代码实现:

//3d1-1 重叠子问题的递归最优解
//A1 30*35 A2 35*15 A3 15*5 A4 5*10 A5 10*20 A6 20*25
//p[0-6]={30,35,15,5,10,20,25}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L = 7;

int RecurMatrixChain(int i,int j,int **s,int *p);//递归求最优解
void Traceback(int i,int j,int **s);//构造最优解

int main()
{
	int p[L]={30,35,15,5,10,20,25};

    int **s = new int *[L];
	for(int i=0;i


       用算法RecurMatrixChain(1,4,s,p)计算a[1:4]的计算递归树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很多子问题被重复运算。可以证明,该算法的计算时间T(n)有指数下界。设算法中判断语句和赋值语句为常数时间,则由算法的递归部分可得关于T(n)的递归不等式:


     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因此,算法RecurMatrixChain的计算时间也随n指数增长。

      3、备忘录递归算法

     备忘录方法用表格保存已解决的子问题答案,在下次需要解决此子问题时,只要简单查看该子问题的解答,而不必重新计算。备忘录方法为每一个子问题建立一个记录项,初始化时,该记录项存入一个特殊的值,表示该子问题尚未求解。在求解的过程中,对每个带求的子问题,首先查看其相应的记录项。若记录项中存储的是初始化时存入的特殊值,则表示该问题是第一次遇到,此时计算出该子问题的解,并将其保存在相应的记录项中,以备以后查看。若记录项中存储的已不是初始化时存入的特殊值,则表示该子问题已被计算过,相应的记录项中存储的是该子问题的解答。此时从记录项中取出该子问题的解答即可,而不必重新计算。

//3d1-2 矩阵连乘 备忘录递归实现
//A1 30*35 A2 35*15 A3 15*5 A4 5*10 A5 10*20 A6 20*25
//p[0-6]={30,35,15,5,10,20,25}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L = 7;

int LookupChain(int i,int j,int **m,int **s,int *p);
int MemoizedMatrixChain(int n,int **m,int **s,int *p);

void Traceback(int i,int j,int **s);//构造最优解

int main()
{
	int p[L]={30,35,15,5,10,20,25};

    int **s = new int *[L];
	int **m = new int *[L];
	for(int i=0;i0)
	{
		return m[i][j];
	}
	if(i==j)
	{
		return 0;
	}

	int u = LookupChain(i,i,m,s,p) + LookupChain(i+1,j,m,s,p)+p[i-1]*p[i]*p[j];
	s[i][j]=i;
	for(int k=i+1; k

       算法通过数组m记录子问题的最优值,m初始化为0,表明相应的子问题还没有被计算。在调用LookupChain时,若m[i][j]>0,则表示其中存储的是所要求子问题的计算结果,直接返回即可。否则与直接递归算法一样递归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存入m[i][j]中返回。备忘录算法耗时O(n^3),将直接递归算法的计算时间从2^n降至O(n^3)。

      4、动态规划迭代实现

     用动态规划迭代方式解决此问题,可依据其递归式自底向上的方式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保存已解决的子问题的答案。每个子问题只计算一次,而在后面需要时只需简单检查一下,从而避免了大量的重复计算,最终得到多项式时间的算法。

//3d1-3 矩阵连乘 动态规划迭代实现
//A1 30*35 A2 35*15 A3 15*5 A4 5*10 A5 10*20 A6 20*25
//p[0-6]={30,35,15,5,10,20,25}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L = 7;

int MatrixChain(int n,int **m,int **s,int *p); 
void Traceback(int i,int j,int **s);//构造最优解

int main()
{
	int p[L]={30,35,15,5,10,20,25};

    int **s = new int *[L];
	int **m = new int *[L];
	for(int i=0;i


     上述迭代算法的运行过程如下图所示:


     如图所示:

     当R=2时,先迭代计算出:

     m[1:2]=m[1:1]+m[2:2}+p[0]*p[1]*p[2];

     m[2:3]=m[2:2]+m[3:3]+p[1]*p[2]*p[3];

     m[3:4]=m[3:3]+m[4][4]+p[2]*p[3]*p[4];

     m[4:5]=m[4:4]+m[5][5]+p[3]*p[4]*p[5];

     m[5:6]=m[5][5]+m[6][6]+p[4]*p[5]*p[6]的值;

     当R=3时,迭代计算出:

     m[1:3]=min(m[1:1]+m[2:3]+p[0]*p[1]*p[3],m[1:2]+m[3:3]+p[0]*p[2]*p[3]);

     m[2:4]=min(m[2:2]+m[3:4]+p[1]*p[2]*p[4],m[2:3]+m[4:4]+p[1]*p[3]*p[4]);

     ......

     m[4:6]=min(m[4:4]+m[5:6]+p[3]*p[4]*p[6],m[4:5]+m[6:6]+p[3]*p[5]*p[6]);

     ......

     依次类推,根据之前计算的m值,迭代计算最优解。与备忘录方法相比,此方法会将每个子问题计算一遍,而备忘录方法则更灵活,当子问题中的部分子问题不必求解释,用备忘录方法较有利,因为从控制结构可以看出,该方法只解那些确实需要求解的子问题。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本文转载自:http://blog.csdn.net/liufeng_king/article/details/8497607# 

你可能感兴趣的:(算法分析,dp,矩阵连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