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找工作 (3) 面对OBOG和求职中介,是过招还是求助

今年的新卒招聘逐渐接近尾声,通过担当公司的リクルーター(recruiter)负责留学生的招聘工作,布酱发现大多数留学生对日本求职的套路依然甚为陌生,虽然有OBOG和各种求职中介的资源近在咫尺,却不懂得如何有效利用。之前的《在日本找工作 (2)准备好去战斗》中简单提过如何“勾搭贴心小助手”,今天就专门来讲一讲面对OBOG和求职中介,究竟是小心翼翼过招还是抱大腿求助?

先来看看他们是谁:

リクルーター(recruiter)
日本特有的リクルーター(recruiter)是公司内部的一群负责联络应届毕业生的人,从新入职的到年长的都有,他们并没有实质性的招聘权利,也不会参与到选拔过程中去,只是在继续自己日常工作内容的同时,配合人事部门开展招聘的宣传。他们一般都会按照毕业学校及专业来分组,担任母校学生和公司之间的联络人,在宣讲说明会上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生活的大致日程,在公司的体会和收获等等,以便帮助应聘学生更好地理解未来可能的工作情况,以及自己是否适合这家公司。リクルーター小组的组长也会和母校的就职负责部门紧密联系,安排该学校的招聘工作。通常大手公司都会给每个有求职意向的应届生分配至少一名リクルーター做专门的辅助。

求职中介
范围比较广,包括常说的猎头,辅助类中介等。一般的应届生走最普遍的新卒招聘途径更为有利,并不会和猎头打交道,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辅助类中介的辅导的话,可以使得求职过程事半功倍。转职和博后通过猎头就职更为高效,他们手上有很多未公开的求人信息,对职位的专业能力的针对性比较明确,而且往往都是急募,流程很快,一两次面试就给结果了,可谓是又准又快。

时刻自带光环
虽然布酱只是个步入职场三年的小菜鸟,在说明会上和应届毕业生打了几次交道下来,谁比较有希望被录取,谁可能会被刷掉,自己心中也默默有了数,而且这一番猜测居然和最终结果十有八九都吻合,可见发光的金子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反过来布酱也不由得感叹,倘若这些学生都能在选拔之前就得到指点,扬长避短,那被录取的可能性肯定会大大提高的。说明会上的交流大多是放松的聊天形式,事后回顾一番,感觉言谈举止机灵大方的,热情开朗的,基本都能留下良好印象,对就职充满疑虑,唯唯诺诺瞻前顾后的,往往都印象不佳。在实力上大家的差别常常并不是太大,前者更有可能在面试中表现出色。虽说与リクルーター交流的目的正是答疑解惑,但是提问时并没有必要用不自信的语气,明摆出一副“我好自卑我好害怕”“我担心自己不够好”,“我是不是没希望”的态度,而更应该不卑不亢,传达出“我足够胜任这份工作,我非常渴望它,请帮助我得到它”的底气和热情。リクルーター虽然没有实质性招聘权利,但一定会对学生所留下的印象有所评价,至于这个评价在后续选拔过程的影响,理论上几乎没有,而实际上则有可能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有所影响。例如特别优秀的学生,一定会全程得到リクルーター最大的支持和辅导,一点一滴指导其如何顺利通过选拔,即使一次失利,很可能还会帮助其争取其他部门的面试机会。所以,别单纯地把リクルーター当知心大哥大姐,一股脑儿吐出内心的忧虑,记得时刻自带光环,让对方觉得你确实值得拥有。

提问之前请三思
面对大多数事情,能不能把问题提在点子上,决定了一半的成功,而提问的方式则更为关键。关于留学生常问的那些问题,布酱自己当年也抱有同样的疑惑,甚至也犯过同样的错误,用了不恰当的提问方式。以下是几个例子:

•关于今后是否回国
很多人并没有一直在国外呆下去的打算,只想干几年有个海外工作经验就回国,或者看情况慢慢再做决定,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像“我还没决定将来是否回国,想先干几年可以吗”这种问题,对于终身雇佣制的日企来说真是有些为难。“将来有没有机会转到海外的分部去发展?”会是个更好的方式。

•关于加班情况
虽然日本的加班文化让留学生闻之变色,一上来就说“贵公司加班多吗?我比较重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岂不是让人觉得没有干劲儿。如果为了表态而强调“我身体很好,加班熬夜都没问题”,又显得虚伪。不妨试着问“最近各方都在呼吁改革工作方式,贵公司有没有相关的措施呢?”“您一般的工作日程大概是怎样的呢?”

•关于工作地点
单身赴任或出向之类的情况在日本可谓是屡见不鲜,面试时候在东京或大阪的高楼里,就职却被派到某个鸟不拉屎的乡下,别说找个同胞叙叙旧了,连去车站说不定都要走个把小时,对外国人来讲好像被流放似的。很多留学生在交流时都表示非大都市不去,布酱相当理解这种心情,但殊不知日本人并不这么想。日本的乡下也是设施齐备,自然环境又比都市好,大部分日本人很难理解他们眼里的清净在外国人心中却是难以忍受的孤独寂寞。相反的,他们希望员工愿意服从公司的安排,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出色地工作。所以,询问工作地点无可厚非,但一开始就强调对工作地点的执著无疑会限制求职的可能性,最好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再做决定。如果工作地点在偏远地方,可以问问相关的住房及探亲补贴,也可以了解下未来发展和晋升的机制,再判断是否值得。

别忘了对方的利益
谋求一份职业对自己来说是首要的大事,但是对其他人来说倒并非如此,要想得到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切记打交道时先站在对方的立场多做考虑。リクルーター在完成日常本职工作的同时,额外参加招聘的辅助活动,学生在选拔中最终成与不成,对他们来说都没有任何直接的嘉奖关联,所以感谢他们付出时间精力乃是人之常情。不做伸手党,不事事依赖,请帮助修改材料时自己先用心改过,询问信息前先自己查找过,这些都是基本的求人帮助时的礼貌,也体现了做人的基本素养,别在选考开始之前先招人厌烦。中介或猎头当然是靠辅助求职者来谋生的,这时候弄清楚彼此的利益就尤为重要。在前期,双方利益一致,都是为了使求职者找到工作,所以中介会尽心尽力服务,筛选信息,推荐机会,模拟面试,都可以信任配合。而当offer开始降临时,能够促进签约成功早早拿到提成才是中介最直接的利益,而求职者的利益可能是再多拿几个offer选择最适合的工作,于是在时间上利益出现了冲突。这时候千万别被中介的催促扰乱了自己的判断。不妨通过多家中介找工作,一方面每家手中的资源都不同,效率不一,另一方面后期对比选择的可能性更广,中介之间也存在竞争,可以将他们的分析作为参考,当然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头脑,做出明智的判断。


在日本就职切忌孤军奋战,学会运用身边的资源,尝试着和日本人打交道,不但有助于求职,也是步入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在日本找工作 (3) 面对OBOG和求职中介,是过招还是求助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返回《东瀛杂呓》目录
下一篇:1.4 ES就是简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日本找工作 (3) 面对OBOG和求职中介,是过招还是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