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阿里和苏宁的牵手,使得京东腹背受敌,如今苏宁通过抛售阿里股票来获利,甚至都超过了其全年的营收收益,这意味着苏宁与阿里的合作不仅仅是战略上的更多的是在商业利益上的,对抗京东虽然为一说辞,但是从苏宁近两年的表现来看,二者的合作似乎并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而此次腾讯和京东联手唯品会看似电商圈第二和第三抱团对抗第一和第四,但其实我们注意到腾讯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笔者认为此次战略投资对于腾讯来说意义重大,而京东和唯品会之间刚好形成了互补,这些背后的东西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腾讯和京东以6.036亿美金和2.587亿美金分别持有唯品会7%的股份和5.5%的股权并且拥有董事会观察员席位,入股之后接下来如何进行合作才是业界关心的话题。唯品会已经连续保持20个季度实现了盈利,净营收突破了153亿元,而京东也是今年刚刚实现盈利,电商业务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巧合的是京东主打的3C数码产品是以男性用户为主,而唯品会的会员中有80%是女性会员,人数达到了2.4亿,平台用户之间是互补的,联手的腾讯、京东和唯品会在流量、用户、业务上便都有了提升空间。
唯品会需要腾讯和京东的力量?
虽然现在的唯品会是电商行业第三极,尤其是其以大牌特卖的运营模式迅速获得了市场,只用了三年时间便上市,并一度成为妖股,市值超178亿美元。但是自2015年以来,唯品会面临着用户增长乏力、行业竞争等的压力,股价下跌超过六成,在营收、净利润、活跃用户等方面都结束了早前的快速增长,进入缓慢增长状态。
从2008年进入电商市场后,唯品会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战略调整:一次是在成立初期,由原先主打的奢侈品团购引入了二三线品牌,以其平台功能帮助企业解决尾货、清库存,解决了天猫、京东不能解决的问题;一次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唯品会建立的新物流体系,虽然不是像京东那样以重资产方式介入快递市场,但是其在商家和快速公司之间建立了运输渠道,将商家的快递运快速运输到快递公司的大仓库点,提升了运输效率。
但随着整体电商市场的萎靡,天猫、京东等竞争对手相继推出了同类型的平台,唯品会在三四线城市的优势正在丧失,增长乏力也成了必然。现在唯品会正面临着难以预料的市场未来和线上流量被层层抽离、没有新的增长点等问题,亟待新的入局者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它重新焕发生机。
2017年6月份唯品会进行品牌升级,将原先主打的特卖网站升级为全球精选正品特卖,这是在其将“电商+金融+物流”的模式作为主要战略布局之后的品牌升级,也意味着唯品也在积极寻求变革,引入腾讯和京东,一方面可以将腾讯的用户流量转化为现金流,一方面三家将交易平台打通之后所有的资源将实现共享,未来平台的商业价值也将成倍增长。
腾讯、京东的电商布局,看中的是唯品会的什么?
有人说腾讯和京东看中的是唯品会的女性用户,这是京东最缺失的一块,拿下唯品会就能弥补京东在用户上的先天不足。当然,这是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但是唯品会的优势绝不仅仅在于用户上,其在业务运营模式、市场占有率以及盈利能力上对于腾讯和京东也是很有吸引的。
京东的3C数码产品是主营业务,但是毛利率低,并不能很好的保证盈利水平。后来京东于2011年开始进军全品类,如今在京东平台已经开放个人C店申请功能,时尚服装类业务也独立出来进行运作。入局唯品会后可以将其部分用户导流过来,同时还能学习唯品会在精品服饰类目的运作经验。
而腾讯早就想进入电商领域,但是苦于其推出的易迅网、拍拍等都折戟沉沙,不得不放弃自建平台的打算,反而选择支持京东,并投资入股一些的平台来实现流量转化,可即便是微信、QQ等平台其为京东开设了二级入口也并没有能引流成功,带来的交易额也是很有限的。
随着腾讯在新零售的布局渐入佳境,在打通了与京东的交易系统之后,无论是线上流量还是市场份额都需要进一步提升,他要将更多的中小电商平台拴在一起积聚力量,最大限度扩展线上市场的流量入口,为转投线下做准备。这样唯品会就成为最好的一个选择,微信和京东将为唯品会提供流量入口,并且帮助其在相应渠道获得一定的交易额,积极配合唯品会提升市场价值。
阿里和苏宁如何应对?
近段时间以来,巨头们都开启了买买买的模式,阿里拿下高鑫零售,腾讯入股永辉超市,新零售俨然成为市场上的一股洪流,行业内到处都在谈论的是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模式和新零售挂上边,一举“嫁入豪门”。而早前就一直谣传的唯品会卖身终于以腾讯和京东入股的方式告一段落。在这背后,阿里和苏宁的联盟必然会遭受到“京腾”系更猛烈的攻势,那么,阿里和苏宁会如何应对呢?
值得一提的是12月14日苏宁抛售了部分阿里股份获利32.5亿美元,这一笔收益比苏宁一年的营收都要高出很多,这也是资本运作的魅力所在。“腾讯+京东+唯品会”会实现包围“阿里+苏宁”的战略性运作的意图吗?
阿里如今仍然是国内电商行业的NO.1,旗下的淘宝、天猫平台“双十一”一天就贡献1680亿销售额,相当于京东十天的大促总额,马云还在积极推进的国际eWTO平台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阿里在国际化之后必然获得更大的市场,届时的“反阿里兄弟联盟”很难遏制阿里。
从纯电商模式到o2o,再到新零售模式的变革,标志着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从早期的流量为王到后来的渠道为王,再到现在的体系为王,模式创新的价值逐渐被巨头们所重视。你永远不知道马云下一步会怎么走,所以腾讯和京东总是失去先发优势,只能被动应对,即便是拿下了唯品会,阿里似乎也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战略投资也是一种资本手段
战略投资的价值在于其对未来的良性预期,唯品会连续二十个季度的盈利证明了其平台价值,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腾讯与京东的入局更多的是各取所需,互相维系的是彼此的商业利益,并没有针对性,外界解读的腾讯和京东以此来对抗阿里和苏宁的联盟显然有些激进。唯品会本就有战略投资价值,未来的预期是向着好的方面发展,这时候入局明显有抄底的意味。此次腾讯和京东入局唯品会后获得其一部分股权,通过资本运作不仅可以拉升其市值,从而赚取市场差额利润,虽然这可能有干涉市场的嫌疑,但并不是没有可能。腾讯和京东一共拿下了唯品会近12.5%的股权,并且还占有董事席位,只要唯品会能继续盈利下去,这一笔投资就是稳赚的。
从商业市场的角度来看,唯品会引入腾讯和京东不仅可以将两大平台的流量引入凭条,还能促进两个平台的电商化进程,利用其庞大的货源渠道来进一步挖掘用户的市场价值,消费潜力,说到底也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即便是腾讯和京东入股,唯品会依然掌握在沈亚的手中,他有着唯品会60%以上的投票权,唯品会依然可以按照他的规划继续走下去,反而未来的道路更宽了。品牌升级之后,唯品会终于迈开脚步迈进高端特卖市场,多年积累的用户和为自己背书的效果也显现出来了。那些高端产品特卖带来的是更多的利润价值,属于唯品会的新时代才刚刚开始,腾讯和京东入局不过是加强它的品牌背书罢了,一切都在沈亚的预料之中。
笔者认为腾讯和京东入局唯品会不是简单的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对抗阿里和苏宁的联盟,更多的是在资本层面以及其他战略上的布局,而唯品会在引入巨头之后走向高端特卖市场就更加轻松,渠道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这是传统电商平台所不具备的优势。腾讯、京东与唯品会之间的相互利用,也不过是商业市场司空见惯的资本操作手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