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一部书写历史的翻身之书

今天看一本书,上面写范少伯和吕不韦是世上最成功的商人。


商人——一部书写历史的翻身之书_第1张图片
范少伯


商人——一部书写历史的翻身之书_第2张图片
吕不韦

刚开始怎么也想不通,后来又看到一句“这世上的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经商之道来对待”。便懂了。

当年范蠡把自己心爱的女子送往吴国,换取了越国十余生的休养生息,最终越王卧薪尝胆,三千越甲打败吴国,成就春秋霸业。昔日的吕不韦,一次奇货可居,便辅佐了秦庄襄王登上了秦国王位,又把自己的舞姬送与秦王,至今仍有人对嬴政的出身质疑不已。吕不韦最后官至丞相,把持秦国朝政十三年,一手遮天,连秦始皇都不敢擅动之。于是它说这两位才是最成功的商人。

秦自商鞅以后,重农抑商,以农为本商为末之议。吕不韦也曾在《吕氏春秋》上收录有《上农》等四篇,倡导这种说法,自汉武之后,更甚之。但事实上农为本商为末不是这么理解的,本和末的实质也不是这样的。打个比方,一个国家就像是一棵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那么农业就是这棵大树的根系,商业便是这棵大树的枝叶。一棵树没有了根系自然活不下去,可从来也没有哪棵长得好的树没有枝叶。吕相虽然表面上和商鞅留下的政策对抗,但他自己身为最顶尖的商人,怎会不懂得这个道理?只是后世汉武帝,为了百姓,生生扭曲了这个概念!真的是本末倒置。但那时这个概念已深入人心,有“士、农、工、商”之说,士为首,商为末,商贾在那世态之中,仅仅是比下九流的行业稍微高出那么一点点,商人再有钱也不可以穿绫罗绸缎,也不许乘坐华丽的车架,不能做官,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购置田地,而且必须向朝廷缴纳重税,申报财产。直至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须着一黑一白之劣规。所以那时候很多人都不会选择做商人。

做贩运贸易谓之”商“,坐售货物为”贾“。商人这个称呼始于周朝初期,因为商朝的商业十分繁华,商朝的遗民善于经商,所以这些商遗民的经商者便被周朝人通称为商人。这在周朝是个带有轻蔑歧视的称呼,等同于贱民。所以即使是商人富甲天下,也没有人看得起,也许便是根源此处。

可是如今却是不一样的,天下很大一部分是商人的天下,商人不再是社会的最底层,而是社会高层,他们为社会做得太多,奉献得太多。如今一切都可以用”商“这个字来说,其实以前也是,只是大家没有注意罢了。

经商之道最高的境界是投其所好,卖其所需的东西。古时君王不会打仗,没关系,他可以让会打仗的人冲锋陷阵,然后给予对方想要的官位和财富;没有武器,没有关系,他可以找到打造武器的人,用金银财宝与之交换。商人其实是无所不能的存在。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需求的东西,只要找出对方所需的,便可以交换自己想要的。就算自己没有旁人所需的,在一串串交易中,也可以从旁人中获得,而这庞大的利益者,便是这个主导者。可是,有舍才有得,商人便是要如此,需舍弃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这也正是为什么说范蠡和吕不韦是最成功的商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商人——一部书写历史的翻身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