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勾网Lagou
文艺范和商业化,似乎不能过多地存在于同一个地方。处于商业的模糊地带,社交内容平台被认为没有形成稳固的商业模式。拉勾整理了两家社交内容平台公司的演变过程。他们在重塑内容的同时,企图找到互联网化的生存方式。前路尚不明朗。本文梳理了这一类别公司挣钱的方法论。
文/白杨 拉勾网科技分析师
转载请注明首发自拉勾网订阅号(ID:Lagounews)
►青年作家陆俊文没想到,他在片刻发布的第一篇文章上了首页。
2014年8月20日,陆俊文终于决定放弃纸质出版。他的小说由于题材问题,无法在国内的出版物发表。他把这部短篇给了片刻——一个在当时较为小众的写作社区。
片刻很快发现了这篇文章。编辑郑泽帆认为,“以文学的标准看,这篇小说几近完美”。文章被推上首页,引发了五万多次阅读,推荐、收藏和评论数以百计。这让陆俊文始料未及。“我的作品还是很挑读者的,有一定门槛。”他说。
互联网兴起以后,众多写作者选择聚集在网上进行创作。从最早的各种论坛、贴吧到后来的豆瓣,近几年,他们开始转向片刻和这样的新兴内容平台。
社区
2012年秋天,赵雪涛为片刻确定了最核心的功能:词卡。词卡由三个词语组成,每天零点发布,用户根据词卡创作一篇千字以内的作品。这个玩法促进了用户的热情,也使片刻更像一个写作沙龙。
他们将界面设计得简洁清新,很多人被文艺气质吸引,在上面阅读、写作,并将其视为自己的私人领地。
赵雪涛的朋友觉得,这样的产品,“离钱太远”。但片刻是他的兴趣所在。2013年,赵雪涛在北京,开始为片刻组建团队。在他为这件事奔忙时,还有一个人在上海,创造了一个名叫“”的网站。
林立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诞生的原因:自从发现世界上还没有支持Markdown的笔记本产品,他就决定自己做一个。当时正好有一个实习生加入团队,林立给出第一个设计稿,就让他去做开发了。他们给它起名Maleskine,面向海外市场。
但是老外并不买账,普遍认为Maleskine无法使人想到产品定位。一个热心的老外直言不讳:“如果你们真的想进军英文市场,你们必须找一个英语是他Native语言的人来帮你们做市场。”这个观点非常深刻。林立团队转变思路,定位国内,将产品更名为“”,取“简洁书写”之意,开始有针对性的初期宣传。
拉勾网获得的信息显示,片刻的用户集中在15-25岁,这个年纪的青少年,正在完成自我的成长和改变。的使用者更宽泛些,20岁上下的学生到40岁左右的职场人,喜欢读写的同时更关注社会。他们的发展方向也在各自摸索中发生了变化。
赵雪涛将片刻打造成了一个文艺情感社区。他们陆续上线了电台、剧场等创意栏目,鼓励喜欢读但不会写的用户朗读好的文字,录制声音电台。开展写作比赛,由著名作家出题并担当评委。不同手段叠加,提供了新鲜多变的体验。社区内部自发形成基于不同话题和兴趣的UGC族群。APP上线后,总用户数突破300万,并以每天近万的数字持续增长。
也做出了转变。单纯的严肃内容社区,由于文章深度所限,很难获取活跃度。林立团队统计,字数超过1500的文章,无法获得大范围传播。仅仅生产内容,无异于自寻死路。他们将slogan“找回文字的力量”换为“交流故事,沟通想法”,走上内容社交的征途。
变成了集合创作、评论、职场干货、励志鸡汤的互动式内容平台,用户和内容同时成为产品的中心。不仅如此,林立还想将打造成一个自出版平台,开启更多可能性。
模式
片刻的办公地点在西二旗,小区氛围安静,办公环境文艺素雅,桌子上摆着绿植,开发人员一水的大屏苹果电脑。
公司员工均为片刻的骨灰级用户,这个项目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共同的事业。联合创始人黄建春说,他们一共也才十三个人。公司按自己的调性慢慢生长,有整体部署和努力方向,还有一种自由感。区别于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他们不浮躁,也更专注。
投资人也认可这种方式。黄建春直言片刻的天使轮是资方自己找上来的。他们觉得条件合适,也彼此需要,于是有了合作。未来他们还想再作一些尝试,等到拥有几千万用户再进行推广。
黄建春说,片刻的盈利模式有大致四个方向,广告、电商、IP开发、版权经纪。广告的意思是,片刻曾经和雕爷的阿芙精油合作,开展了主题创作征集活动,几千名作者参与其中,阅读量和品牌传播效果惊人。至于电商,所有跟文艺有关的商品都可以拿来卖。
片刻的A轮融资已接近close,最新4.0版本也将在10月上线,保留媒体属性的同时,开始往轻社交方向转变。资本的寒冬快到了,他们需要储备一些粮食。
不只片刻,也迎来了五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用户的强烈喜爱,是支持林立走下去的原因。融资之前,他跟团队通过外包业务来养活。
关于盈利模式,知名作者饱醉豚这样写道:“是靠什么盈利的?据我所知是靠天使投资盈利的。最近开发了移动端后,注册人数越来越多,也许第二轮融资又会进来。”
由于众多论坛博客关闭对驻扎的用户带来损失,开发了一键备份所有文章功能。这个团队的成员都是跨界高手。但时至今日,公司在商业探索上几乎没有迈出步伐。按照林立的思路,现阶段最重要的是积累用户,先转为社交属性的内容社区,再通过多方资源对接,打造成一个亚马逊式的自出版平台。
只是这种模式还有待检验。实际上,自出版和电子书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仅仅做一家媒体,拒绝投放广告,将不能成为一个商业上成功的产品。
未竟之路
吴军在《浪潮之巅》中探讨过内容社交平台的本质。迄今为止,所有这类互联网2.0公司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共享时代的又一个科技泡沫,但也有人认定这是一场革命。
内容平台的有效盈利方式,到目前为止仍旧只有广告。这显然是和片刻的用户们不能接受的。即便是存活十年的豆瓣和影响力如日中天的知乎,仅仅因为投放了一些精心选择的广告,便引起了部分用户的不满。
文艺范和商业化,似乎不能过多地存在于同一个地方。
黄建春一点也不担心未来。至少从目前来看,片刻的用户增长稳定,A轮融资完成后,他们手里的钱,将足够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林立也不用再依靠外包业务来养活了,他们将有更多精力进行开发和推广。
两家公司都清楚,他们要走的路还很远。正如吴军在书中所言,这种尚不清晰的商业模式,只能继续渐变和演化。
陆俊文,2015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现签约电视台,成为一名体制内编剧,投身国内泥沙俱下、遍地都是热钱的影视行业。
他还是喜欢在片刻写小说,即便国内出版业萎靡不振,电子付费阅读前途未卜,而现有的社交阅读平台,没有一个能够支撑像他这样的文学作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