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过这个问题的答案的,不过为什么人家一问就想不起来了?
发现自己有好多东西要学,可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学起?
为什么我看完的书不出一个月就忘了?做了笔记可是还是觉得用不到实际上去?
我整天都在学习,可是为什么没有换来相应的价值?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热度日益增加,是不是当上公务员就变稳定了呢?
公司最近裁员得很厉害,要怎样加强的核心竞争力呢?
我最近看了田志刚的《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同时我对自己这段时期的学习体会做的一个梳理,也试图来解答以上你可能也遇到的问题。
1、学习?凡是从为什么开始。
多用2W1H,其实很好理解,就是;Why-What-How,也就是:为什么-是什么-如何的一个思考过程。这个过程虽然很简洁,但绝对不简单。当自己的答案能够回答这三个问题就基本上能够理解学习这个词本身了。
(1)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
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以及目标,再结合自身的优势,要首先确定了自己的价值观,因为目标和价值观是相互依存的,要了解到学习目的才能知道如何走好下一步。
(2)知识的获取
在确定你的学习方向后,开始进行学习了,现在网络发达,学习的途径有很多:
1、微信,公众号、APP、网络读物等
这个好处就是能够短时间的使你大概了解想方面的基础知识,适合浅阅读。
2、阅读经典书籍
如果从理解和深度方面的话,可以从豆瓣网买些经典读物,奠定基础。
3、多向前辈学习,多向别人学习,知道对方擅长什么,交换思想。
(3)好了,这些我都知道了,不过每天工作太忙,时间不够用啊,该怎么学习呢?
为了更有效率的获取知识,我们可以用价值/时间图来对比,
1是花费时间长,获得价值比较高的,例如全日制学习知识一类的。
2是花费时间短,获得价值比较高的,我们平时看书啊就是这一种了。
3是花费时间少,但是价值又不大的,例如平时刷刷朋友圈,微博。
4是花费时间长,获得价值又低低的活动就不要参加了。
2、保存知识
现在知识的更新速度实在太快了,知识的数量也在迅速的膨胀,有时候明明看过的文章,一下子又找不到了?
其实保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当你需要用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找出来,
只有阅读加思考后的知识才有保存的价值,至于保存的方法很简单,who knows?know where?知道谁知道,知道在哪里!遇到问题知道请教谁,那就搞定了。
无论我的手机桌面还是电脑都不会超过15个文件夹,这样除了看起来舒服点外,头脑会更加清醒,有条理。平时文档类的我会保存到硬盘做备份,以防丢失。
3、共享知识
有时候你会发现你刚想将学习回来的东西分享出去的时候,却会发现这些知识很支离破碎,不系统?明明你觉得已经看过很多书了,可是郁郁不得志?
好酒也怕巷子深,你要把你的优势展示出来让别人知道!那个就是共享!
所以这个时候需要继续学习和实践,首先就是要定位需要传递的内容,找到工具和手段
记得之前工作的时候,领导让我培训同事们的主持能力我那时候第一个感觉是拒绝的,因为生怕共享知识会剥削我的竞争力而不想共享,而且当时候也是自己学回来的,后来,发现原来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知识工作者,是来自他在现有的知识架构上不断学习以及创造利用知识的能力,我也作了深刻的反省,把之前的经验慢慢总结下来,把自己有的知识和大家做一个分享,最后大家也得到领导一致认可的进步。
对知识做一个系统化的整理定期发送出去。使大家能够对自身的知识进行判断,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
日本有句谚语,你对知识掌握了百分之三百才能成为别人的老师,所以做小老师是使知识最快消化的方法。
4、灵活运动so easy
学习知识的最后目的其实就是为了使用,
在市场的角度上来说知识利用必须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形式出现,才能使你的知识价值最大化,要不然就会贬值了。
5、创新知识,怎么破?
通过前面四点对知识的运用以及思考,创新就是对原有的资源进行一个整合,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你看完一本书,根据你自己观点和感悟,再总结一次,那么这也算是创新了。
通过前面四点对知识的运用以及思考,创新就是对原有的资源进行一个整合,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你看完一本书,根据你自己观点和感悟,再总结一次,那么这也算是创新了。把自己的工作和知识当时一种创业,同时树立你的个人品牌。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方式和方法很重要,现在信息膨胀的年代,不是说你看了什么书是最重要的,而是你看懂了一本书,并和大家分享了,慢慢地养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一路上能和你们一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