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仁读译】:"中国天文学”

竺校长抗战西迁贵州日记(连载第1530天)

1944年3月24日(周五)北碚,阴。下午出太阳。晨15.5°C,下午17.9℃。

        晨六点半起。阅 Schlege的《星辰考源》。其对于中国天文学贡献极大。十七八世纪虽经汤若望(德国传教士)、南怀仁(比利时传教士)整理,但之后中国天文史工作却无人去做。至1710年,法国神父Noel作《中国星之目录》,出版于波兰,与印度星名合。十九世纪英马礼逊著《中国字典》,附录《中国星宿名考》,系 John Reeves所制。1871年 John William约翰·威廉著《中国彗星》出版,搜集有611BC至1640AD之彗星373个,书后并附有中国星图。而 Schlegel之《星辰考源》则于1875出版。书中无全部星图,但中西对照表较为详尽。民国四五年间,友人赵元任博士为制图登《科学》,其功劳不小也。

        今晚次仲约在重庆晚膳,为稚晖先生祝寿。报纸上早载其寿辰已过,二十二日渝《中央日报》并为作社评,登消息甚多,大概是阴历。按阴历,生于同治四年二月廿八日,应为阳历三月廿五,已进八十岁。

        牛郎织女,中国古代传说,七月七日相会,盖此时二星于傍晚正在天中,其起源当甚迟……牵牛织女,《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七月七日乞巧故事,始见于《荆楚岁时记》(南北朝梁宗懔著,501-565年)。

      (贵州的青岩、遵义、湄潭和永兴,值得每个浙大人一生当中,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地方。以上文字系由贵州浙大校友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一天一篇,新鲜读译,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感悟求是精神,弘扬西迁文化。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西迁情_求是心】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仁读译】:"中国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