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就业关键要素分析
很多人认为行业、家庭、环境变数太多,规划的意义并不大。其实职业生涯规划强调的是“规划”,而不是“计划”,目的是不要偏离自己的战略方向,走太多弯路,浪费太多时间,提前做阶段规划,每到一个阶段及时准备,抢占先机。
多数行业的职业发展经历都可以归纳为:
入职——入门——入行——业务骨干——转型管理或技术专家——企业高管
对应的能力要求:
职场基本功——业务知识——行业经验——专业经验——项目管理——资源整合
我的职业选择顺序:行业——城市——专业——公司——职位——团队;
有些特殊的行业的公司都在偏远地带,比如化工,煤炭等,国家重点整治、监管行业。
无论在哪里拼的都是资源。经常听一些人说”谁谁是靠关系上位的,和公司某某领导有关系,是某某政府部门领导是亲戚。”好像不靠自己努力得到的都是可耻的,但事实是聚川纳势是一种难度很高的个人能力,需要整合各方资源。他的杠杆率是非常高的。
资源是有限的,当发展到成熟期,红利耗尽,竞争加剧,矛盾激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争斗。竞争比拼的是综合实力,职场综合实力包括:学历、专业、工作履历、人脉资源、外表、技能、金钱、家庭背景。
1.地域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哪些地方更适合自己发展,这个是一个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如果一开始没有选择好安身立命的城市,几年后离职迁移到另一个城市,就会放弃现在积累的人脉,到新的环境重新开始,重新积累新的资源。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驱动一个人不断进取。
没有资源就要需找公平,比较发达的地方,各方力量齐聚,各方互相博弈,达到平衡,社会相对公平。想要安稳就回到家乡发展,然而发展节奏跟不上社会进步的脚步,慢慢的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变化,多年以后大城市的风潮刮过你的家乡,你发现自己真的跟不上社会了,失去了年轻时的锋芒,再也无力走出去了。
人聚财聚,人散才散。城市越大市场规模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降低运输费用,降低产品成本。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干部集中,便于企业之间的直接经济往来。在聚集效应的推动下城市人口集中,协作效率极高,公平性和自由度不断提高。城市房价和外来人口的有关,人口聚集越多,城市化效应越明显。
2.选择行业
大学毕业以后找工作本质是找行业,而不是看你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干嘛,那就先干自己的所学专业,然后再慢慢了解行业,了解自己。
职场成功的因素有两个:
1.找到自己不讨厌的行业做下来,不一定要和自己的爱好。如果没有分清是不是心底最底层的爱好,就会形成“干一行,怨一行”的问题。
2.选择了就不回头的走下去,不断地深入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
行业的选择是初入职场前三年的最关键选择,随着入职时间的延长,你会发现你选的行业不仅决定了你的知识、眼界、收入,而且后期创业、人脉规划、甚至决定了你的生活圈子、社会圈子。还有职业病也时时盯着你。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时势造英雄,看历史进程就可以看出,历史发展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最终的社会环境是发展趋势所决定的。大的方向上要看科学技术的发展,小方向上看区域产业发展。多看资本流向,就想互联网行业,大量资本的涌入,O2O大战,烧钱,这就会扩大需求,抬高行业薪资水平。资本转化成的势推动行业的发展。还可以看每年公布的行业岗位与就业缺口,判断一个行业的发展前景。
专业针对于一个细分领域,行业就是整合好多领域。
如果做的工作和自己大学专业对口,则具有很好的基础。有些专业是起步快,有些专业具有滞后性,技术类、工程类、管理类这些都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积累。一些冷门专业潜在竞争者非常少,只要坚持下来,干几年能够独当一面就很难被替代。专业对口可以享有大学的人脉关系。
专业不对口。要从头开始学习,比专业对口的同事处于劣势。一些重要的技术性岗位做不了,大学的人脉用不了。
在工作中不断尝试找出“兴趣”与工作的平衡点。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不容易,兴趣是享受过程,而不是以目的为导向。将兴趣转换为财富也是需要资源的。
分析企业业务生态圈
你对什么感兴趣,是否能保证真正开始从事这份工作时,兴趣能坚持下来。
你针对目标岗位的优势在哪里,目标岗位职业发展路径你是否喜欢?
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岗位待遇能否满足你的物质需求?
学会做行业分析,行业分析是职业探索的基础,以搜集职业信息为主。可以通过申请实习去了解。在网上查行业协会公开的信息了解,通过这个行业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公告信息也可以了解一些。在招聘网站上看相关行业的公司招聘的岗位技能要求。参加行业博览会。寻找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他们、接触他们。
通过互联网、行业协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渠道查询企业排名;关注企业战略调整,市场布局,新产品发布,收购并购信息。
查阅PE/VC,证券等金融机构的行业/企业分析、案例分析、产品分析、行业预测等报告。
3.选择企业
看过一个段子: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大的幸福在于选对两件事:一是找对单位、找对上司;二是找对妻子或丈夫。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太阳升起时我们与上司公事,当日落西下时我们与自己的爱人相拥。
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层次的最重要的是平台。企业是个人职业承载。中国企业分类:外企、国企、民企、公务员。
优选朝阳行业的龙头企业:完善的培训、企业文化的熏陶、标准化流程的适应、个人履历的光环效应。顶级圈子也是不可忽视的优势,对于技术岗位,很多技术你只能在牛人云集的地方才能学到,没有项目实践技术水平提升不上来。
优先选越老越值钱的企业,工作其实并不难找,难找的是一份有发展前景的,并且你不讨厌的。
慎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小企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务员;慎选没有编制的岗位;
外企、国企、民企各有各的风格,关键看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不同阶段的你,是否最大限度的切合你的性格。外企的工作方法,国企力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民营企业独挡一面。
总体而言,在大公司待几年出来的效果可比在小公司的效果要好的多,个人的眼界,经验和能力都会局限。小公司把人招过来以后,一边用一边看,具备公司需要的能力就继续用,不具备就走人。小公司培养出来的能力不够系统。大公司是把人招进来,先对员工进行培养,培养出公司希望你具备的能力之后,再去用你。
可以选择和你创业项目方向相似的小公司,尽快熟悉财务、营销等关键岗位和业务流程。尽量不要到大企业当一颗螺丝钉。进入国企或者政府机关,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一直非常矛盾,想离开又不愿意失去既得利益,转换成本越来越大,勉强熬个一官半职,也很没意思,始终处在矛盾当中,年轻人的激情在无聊的工作中丧失激情,磨去棱角。
4.选择岗位
1.尽量向核心部门靠拢。任何一个组织都有核心岗位和辅助岗位。一般来说公司领导都是出身核心岗位。
2.不能提升能力的岗位不要做。(行政、普通文秘、生产线工人、仓库、司机、普通会计人员,这些岗位都是比较稳定的岗位,稳定的岗位都是用来压缩成本的。)成长快、有后劲、但风险大。
不要过于关注工资,不要畏惧辛苦,因为某个问题辞职你要考虑下一家你会遇到吗?遇到你你还是选择逃避吗?
第二部分 职场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总的框架是:输入——转化——输出
输入对应的就是:信息的检索,学习计划,工作经验都是信息的输入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转化需要:系统思维能力,以及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
输出的形式有很多:文字,图,表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