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从1.0到2.0全面进化 超融合吹响技术变革的“冲锋号”

科技云报道原创。

“Gartner预测,预计到2022年,全球超融合市场预计将达到126亿美元。作为集成系统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超融合2016-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3.59%,2019年销售额将达到近50亿美元,占到集成系统整体市场份额的24%。超融合市场的这一表现并不令人意外,这些年来,在Nutanix、SimpliVity、VMware等厂商的带领下,超融合逐渐被认可开始进入主流市场。”

科技云报道:从1.0到2.0全面进化 超融合吹响技术变革的“冲锋号”_第1张图片

2015年,被业界公认为“超融合元年”。在软件定义存储的推动下,超融合作为一种替代传统IT基础设施的新型架构,以燎原之势引领着一场巨大的技术变革。

近两年,超融合在中国的发展增长尤其强劲,2017Q1中国大陆地区HCI市场的YOY为67%,中国市场已不再扮演上个世纪技术路径的跟随者和落后者,一跃成为全球超融合基础架构增速最快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Nutanix、VMware、联想、华为、新华三则是最为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打破传统IT藩篱  决胜超融合未来

科技云报道:从1.0到2.0全面进化 超融合吹响技术变革的“冲锋号”_第2张图片

与此同时,超融合架构还包括备份软件、快照技术、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等元素,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它的扩展方式变为横向增加节点即可。

通过这种标准化的模块,用来搭建数据中心无疑是非常方便的,这不仅大大方便客户的搭建管理,同时也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对服务器、存储、网络的融合,超融合由于采用开箱即用的部署方式,可以免去传统集中存储环境下存储的规划、连接、配置等复杂的管理操作,无需再配置Raid组、LUN、卷等。就像乐高积木一样,只需要相同的模块,根据客户的需求,就可以搭建出各种各样的模型。交付时间则从过去的十几天缩短到一两天,大大降低交付的时间。

科技云报道:从1.0到2.0全面进化 超融合吹响技术变革的“冲锋号”_第3张图片

另外,超融合架构使IT管理更为简单,架构的扩展性更强。相比传统架构虚拟化、服务器、存储、网络四层需要分别进行管理配置的复杂性和繁琐,超融合将这些集成到一个用户界面上,用户可以在一个界面上,实现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池化、CPU/内存/存储等资源的分配、虚拟机的创建和启动,无疑会为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性。

客户只需要根据需求购买相同的配置,就可以快速的实现IT系统的扩展。应用场景方面,除了数据中心,超融合的应用场景也在被厂商拓展,比如基于超融合架构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支撑高性能应用、互联网应用、桌面应用、数据库等。

超融合的种种优势,带来的是IT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以及成本和能耗的节约。根据《中国超融合应用研究报告》对主流超融合厂商的调查数据显示,相比传统IT架构,超融合的部署与业务上线速度增长5-10倍,数据重建效率提升30倍,运维效率更是提升48倍。而空间上则节省50-80%、能耗节省15%-36%和整体成本降低12-50%。

超融合全面进化   开启以应用为核心的2.0时代

传统超融合起步的核心技术是分布式存储,只是在部署架构上有了进一步创新。其实这种创新在技术本身上并没有大的难度,但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分布式存储的市场落地,这也是超融合1.0的核心。

虽然超融合能够很好地解决计算节点和存储节点之间存在的问题,可快速实现池化管理、自由吞吐、节点打通和应用感知,但超融合1.0并不适合“偏科”应用,比如偏向于存储的视频监控应用、偏重计算的HPC和HANA等。

由此来看,超融合并不是一堆计算、存储、网络硬件设备和虚拟化软件和管理平台的简单堆砌,具备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的企业凤毛麟角。

随着近两年超融合的发展,其技术变革的拐点也正在临近。以往专注于技术架构创新和特定应用场景优化的传统超融合模式,已不能满足于企业日益多元化的业务需求。融合不同应用场景和业务类型,能够进行更具针对性的研发优化,同时满足应用程序工作负载特点及行业和政策需求的“超融合2.0”正成为未来超融合的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超融合应用研究报告》,超融合2.0将具备更好的扩展性,其支持更多企业应用和核心业务,比如从VDI应用过渡到商用套件、开源软件、私有云等。此外,超融合2.0将支持更多应用场景,比如对网络商城、数据库集群等大规模应用、集群上混合负载等。

在生态和服务方面,超融合2.0具备更强的自主、可控、安全能力,可以满足特性行业的政策需求。同时,显示出更友好的特性,可以与周边更多系统进行集成,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和现场服务能力得到大幅增强。

2017年,联想正式以自主可控、具备弹性、可定制化的应用感知模式替代传统僵化的IT技术架构模式,发布三款超融合新品:以KVM为核心的H1000高级版、以商用虚拟化平台为核心的H3000企业版和H3000标准版,逐步将超融合推向以应用为核心的2.0时代。

联想超融合副总裁高志国表示,未来的超融合将由物理层面向以用户和应用为主导的感知层面推进,通过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满足用户对存储、计算等多方位的体验和需求。

科技云报道:从1.0到2.0全面进化 超融合吹响技术变革的“冲锋号”_第4张图片

                                                            联想超融合副总裁高志国

联想在超融合产品设计上,充分发挥超融合平台高性能特性,拥有更高的IO性能,实现快速横向拓展。结合专利的秒级克隆技术,帮助用户加快业务上线,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分布式架构,联想超融合让用户在运维管理上更加统一,用户可以用一个界面管理所有存储和网络对象,能够帮助用户大大节省综合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性。

说到联想的超融合,就不得不提到ThinkCloudAIO解决方案。AIO全面支持SAP、OracleRAC、桌面云、微软Exchange以及更多的商用套件,企业可以通过超融合实现基础设施平台的统一管理,并基于自身实际需求构建企业云,全面扩展了超融合的应用场景。

同时,联想AIO实现NFV的全面支持和集成SDN的能力,在现有的超融合平台上,可以进一步增强网络虚拟化能力,例如虚拟化的防火墙、负载均衡等网络设备,满足网络、存储、计算统一管理的同时实现。

此外,AIO还能支持混合工作负载以及全闪存,并可在同一个超融合平台上提供可预测的性能指标,如I/O性能达37万、时延低于2毫秒,满足用户对于应用的多样性需求。

作为超融合产业的积极实践者,联想迄今为止已向数百家来自教育、医疗、制造等行业的客户提供超融合解决方案,成功实现企业IT转型。目前,已有超过30%的企业开始基于联想超融合方案承载核心应用和关键业务。至此,联想已经为业界描绘出超融合2.0时代的全新图景。

随着众多厂商纷纷进入超融合领域,相信市场距离洗牌已为时不远。根据IDC统计,尽管市场处于高速成长中,但就整个IT市场而言,全球超融合一个季度10亿美元的销售额并不太高。到洗牌之时,一个真正有技术实力同时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厂商生存下来的可能性无疑会高得多,而仅仅站在“风口”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先于别人看到未来。

【科技云报道原创】

微信公众账号:科技云报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技云报道:从1.0到2.0全面进化 超融合吹响技术变革的“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