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山脚下--黑塞忆记

阿尔卑斯山脚下塞车。由于勃朗峰隧道交通管制,加上周末出游多车,需要缓缓行驶一个多钟才能通过。然后经由法国边境进入瑞士,抵达日内瓦。

我并不心急,我愿意在山脚下缓行,看云雾在雄伟的山峦谷地缥缈的升腾。外面的气温一下子由昨天预报的二十五度降到十五度,但车内很温暖。

阿尔卑斯的气候让我感到亲切,黑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的。他的那个山脚下的小村庄,也如我一路所见的那样,有教堂。父亲是神父,他不同于山民的孩子,自幼有书为伴。十岁就跟着大人攀上阿尔卑斯上的险峰,从此乐此不彼;因为贪恋攀山而丢失了放牧的羊群。

黑塞一生的作品,与山与童年与成长岁月息息相连。他笔下的云、峰、风、树等一应事务,描写的细致入微,神气活现,仿佛具有了生命力。因为那是融进了他自己生命的景致,流畅而不着刀斧,绝没有为写而写的痕迹。生长环境赋予他内向、静思、单纯的品质,他大学的知己好友,来自意大利的一个富家子弟一见到他就读出了这种气质,并说出你将来会成为文字的巨匠这样的预言。而当时的黑塞只是个穷学生,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好友从他的习作言谈与气质就作出了这样的断定。毕业之时好友出资邀他同游意大利,成就他向往已久的游历梦;并一生乐此不彼,在行走中写就不朽的作品。而同游意大利不久,好友就在家乡的河中溺亡,成了年青黑塞的人生之殇,更感孤独。

年青的黑塞秉承了山民气质,纳言而敏感,暗恋着的姑娘总是离他而去。他的心理描写细致微妙,将自己恋着却不能得的美好、忧伤、充满希望而终归破灭的心情一一剖析。好不容易约姑娘划船游湖,酝酿了半天怎样表达爱意;船行至湖心却突发奇想让各自说出自己的恋人。而姑娘说出的并不是他的名字,并一口气讲完自己的爱情故事。是心碎,是伤悲,无处发泄的黑塞爬上一块高地,放声高歌,彻夜不归。那个年代基督家庭长大的黑塞爱情观纯洁美好,最终庆幸自己没有先脱口说出爱这个字,不然被拒绝多么没面子啊。

黑塞的作品没有跌宕起伏的事件,全都围绕着自己的生活经历下笔,即使小说也不脱离这个范畴。但笔触自然,缓缓流淌如涓涓小河,连贯中每一段风景各异,起伏有变;心灵的宁静博大、悲天悯人使得作品独有一种圣洁的光芒,最终登顶文学的最高殿堂。

显而易见,是眼前这座起伏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赋予黑塞作品以灵魂,一种雄奇壮观的宏大精神,贯穿其中。


P.S  偶然翻开以前的文档,翻出这篇去年八月写在塞车路上的黑塞记忆。当时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直接在敲击在电脑里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阿尔卑斯山脚下--黑塞忆记)